“我经常收到来自苦苦挣扎的青年艺术家的来信,他们在寻求建议。我会推荐他们看这本书,因为书中说明了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莫里斯·桑达克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1)

许多刚刚进入插画领域的青年插画师都极力渴望能尽快得到插画界或者出版界的认可,殊不知,这些没有经验的插画师们四处碰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这本《给青年插画家的信》,是美国知名插画家R .O.布莱克曼根据他儿子的建议,借鉴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专门为青年插画家撰写的一本宝藏图书。

这位90多岁的老头机智、坦率又风趣,在这本书中虚拟了“詹姆斯”这样一个人物,但这个人物又代表了每一位真实的青年插画家。

在这本书中,布莱克曼用给詹姆斯写信的方式回应了这位年轻艺术家对职业生涯的困惑和迷茫,也提供了实践性的建议。比如绘画技巧、对工作环境的选择、如何与编辑打交道,等等。

我想,许许多多的文字编辑也和我一样,并非美术专业出身,却需要和插画师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在我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与上百位插画师合作了插图创作,结识了贵图子、田东明、杨博、王笑笑、锅一菌、一格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插画家。今天,我与他们一起探讨了这本汇聚着这位艺术家对创造力明智而迷人的思考的宝藏小书。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2)

R.O.布莱克曼,生于1930年,美国知名插画家、动画师、图像小说家和社论漫画家。他的插图和漫画发表于《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报刊,为《纽约客》创作了十多幅封面。同时,布莱克曼也是一位优秀的动画电影制作人,拥有自己的动画工作室。他的作品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奖、艾美奖,并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1999年,他入选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名人堂;2010年,获得美国国家漫画家协会终身成就奖;2012年,布莱克曼入选插画家协会的插画家名人堂。他的动画电影回顾展于2003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

青年插画家如何应对信息鸿沟?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3)

青年插画家与编辑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信息鸿沟,青年插画家如何才能越过信息鸿沟,进入一个更好的创作状态?

布莱克曼在他写给青年插画家的第一封信中提到:“想成为一名职业的插画家,那你可得当心了,最终评判你作品的,并非你的同行。在新闻界的修罗场上,呼风唤雨的是编辑而非美术指导。”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插画师“如果把作品送去杂志社,就得做好被打击的准备”。

造成这一结局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编辑和插画家之间的信息鸿沟,就如同年轻的布莱克曼在邮箱里收到这样的一封拒绝信。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4)

面对这种情形,布莱克曼在信中写道:“我们作为艺术家,内心都极度敏感,否则我们不会也无法从事艺术行业。但我恳请你,先别着急破灭,别像曾经的我那样。”作为《纽约客》和《纽约时报》的插画家,原来也同样面临过退稿的难题。

谈及编辑与绘者这一话题,青年插画家杨博表示,如果一个编辑来找他约稿,至少他认为是对他本人绘画或者工作能力的一种认可。如果一个编辑认可他的的绘画及风格,并且自己也驾驭过很多题材了,那编辑给来一个命题,他也可以驾驭它,所以会接受约稿这件事。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5)

杨博谈到,关于出版物中的画的评价和把关,是编辑的职责。所以,其实不是美术总监、艺术总监,或者说是美术大师来评价,而是编辑来评价。美术编辑或者美术总监是站在学术和艺术的角度去看待作品,编辑则是站在出版和市场的角度去看待作品。

再比如,青年画家们也会遇到“打磨”作品的编辑。绘本画家贵图子曾发朋友圈总结,她认为有一类插画师,确实可以经过打磨出好作品,他们是很值得钦佩的。另一类呢,是自身能力与自身期望不匹配,花大量时间做了各种徘徊与努力。但是所有这些所谓的“打磨”,因其天资、认知与判断力不足,始终停留在同一水平层级来回横跳。而第二类,占大多数。大量打着“打磨N年”旗号的作品,只能使自己感动,使他人迷惑。

遇见这样的情况,她的建议是:潜下心来,好好学习,提升自己。态度,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对外的标榜。

布莱曼克认为创造是无理的产物,而非脱胎于“所谓常理”,艺术创作时插画家与编辑只有越过“创造力”和“所谓常理”的信息鸿沟,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布莱克曼在信中告诉青年插画家詹姆斯:“最重要的是开始,只要开始就好。一个貌不惊人的开端也许会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脱胎换骨。”

工作环境对插画师有何影响?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6)

作者布莱克曼的工作环境

艺术家们尤为重视自己的工作环境,优雅的环境总是能给人带来舒适的体验。布莱克曼在他写给詹姆斯的第五封信中向读者介绍了他的工作环境。

布莱克曼认为艺术家的工作地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作品成效。周遭的事物能刺激一个人的创作,有时候能激励一个人,也能压抑一个人。重要的则是环境能够打动你,让人产生一种激情。激情会成为艺术家创造力的驱动力。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7)

插画师王笑笑的工作室

与此同时,我向大家介绍一位国内插画师王笑笑,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青年插画家,屡获国内出版界和插画界的重要奖项,也是《我讲的故事都不是真的》绘者都是真的点击文字打开链接,看看王笑笑用非常可爱的漫画讲述插画是如何从故事中长出来的

王笑笑认为插画创作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在家里就很难实现。她说她在很忙的时候会长时间住在工作室,那就意味着她的生活和它紧密相连,那么选择一个安心舒适的工作室就显得尤为重要。

她告诉我,从她一开始在外租房子成立工作室以来,租过的房子有跃式的loft,顶楼的阳光房,到目前的靠江边的一个住宅区,每一处都算不上完美,但每一处都不可取代,都留下了有趣的回忆。

她的工作室离她家大约骑自行车十分钟的路程,去江边散步也很便利,这无疑为她创造了舒适的创作环境。另外,她的宠物小猫也很喜欢她现在的工作室,每天把尾巴跷得高高的在室内漫步。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8)

插画师一格的花园式工作室

另有一位插画师叫一格。拥有一个1000多平的花园式的工作室,每天在这里过着田园般的生活,她在自己的花园里听风赏雨、写字画画。一格说,她从小就希望自己有一座花园,花园里再有一座小房子,然后在房子里安心画画。喜欢在泥土里种花,用手触摸泥土。长大以后,真的依靠画画实现了这个梦想,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大概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她经常在花园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创作到凌晨,也不觉得疲惫。

去年我们完成了《新母语》的部分插图合作,今年与一格合作完成了即将上市的《白鲸的故事》的插画创作。

也许,青年插画家们想拥有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为了更好地进入创作状态。

青年插画家的天赋和能力孰重孰轻?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9)

布莱克曼在他写给詹姆斯的第十二封信中写道:“艺术是一项孤独的事业。审判和审视自己的作品是有困难的,也是令人疲惫的。我们应当欣然迎接另一双眼睛。”

关于天赋和能力,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观点。关于这个话题,我与青年插画家锅一菌进行了探讨。

她说自己作为一个努力型选手,天天都在狂妄和无限怀疑自己的边缘反复横跳,如果尝试了新的表达方式,或者创作的作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那她对自己的肯定能膨胀到银河系的边上。有时候甚至觉得“我可太厉害了”“这大概可能一定是中国现代插画的一次创新”。

但她也说,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怀疑人生,尤其是看到创意、表达、切入点都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时——她时常感慨“为什么他能画出这样的作品!我好嫉妒”“我这样的坚持还值得么,在别人眼里会不会很好笑”……

锅一菌说, 日常生活的碎石下,一个艺术创作者需要像布莱克曼在写给詹姆斯的第三封信中说的那样,即便是一次创作,称不上是“杰作”,但只要是一幅“好的”作品,不就够了吗?让我们在巅峰和低谷的中间地带,好好享受艺术带给自己的快乐,就好。(用心为儿童读物画插画点击文字打开链接,看看锅一菌详细分享一张插图是如何诞生的

插画家以游戏的精神去创作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10)

编辑所编辑的每本书都有媒介属性,编辑和插画家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创作风格多样且形式多变的插画家更容易受到编辑们的青睐。

新媒介即新玩具。布莱克曼在写给詹姆斯的第七封信中谈道:“跨越不同的领域,比如从平面设计到绘画,虽然激进,但有时也能成功。”他认为弗朗索瓦的插画充满活力而才思洋溢,但其绘画作品勉强、自我沉醉,缺乏插画里的那种讨喜的魅力及风趣。

与此同时布莱克曼觉得:“天赋禀异的作者,往往会质疑自己的能力。”

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你如果决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插画师,就要了解这个行业可以约稿的报刊名称以及可以参与的行业内的几大重要奖项,消除你与行业信息屏障。

澳大利亚评论家克莱夫·詹姆斯曾说:“艺术家倘若真的需要某种专业知识,会出于自身才华的需求,驱使自己去习得。”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11)

插画创作如果像书中介绍的沃霍尔一样,避开流行的风格,总是走在公众期望的前头。这对他个人来说是好事,对于一名插画家来说却是种危险。因此布莱克曼在书中第十九封信的结尾这样给建议:“从你最擅长的一个方面入手,再综合发展,日臻完善。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也许,你刚进入插画领域,不妨翻翻这位老插画家R.O.布莱克曼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的智慧的结晶之书,或许它能给你解答职业生涯当中技巧之外的一些迷津。

购买链接

对自己又爱又恨的男人应该叫什么?对自己又爱又恨(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