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1)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2)

白色羊毛衬衫、

黑色羊毛摩登西服长裤和

黑色小牛皮皮鞋 均为Dior

千禧年之初,25岁的许知远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前一年他刚大学毕业。对于任何一个才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出书都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后来在媒体上他说,“(出这本书)并没有改变生活,只是让人意识到时间在短暂生命里流淌,还年轻,如此而已,而‘年轻就是天堂’”。

十八年后,许知远出版了他最新一本书《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评论界公认这是他转型之作。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3)

黑色羊毛摩登西服外套

和黑色棉质短袖

均为Dior

所以对身处时代洪流中的年轻人,许知远总是有不同思考。比如自嘲式“躺平”,他认为年轻人看似是褪去姿态,实则构筑自身堡垒,即使消耗能量,也是蓄力的过程。这需要时间来验证——他们最终也会面对堡垒,会想去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年轻人也不愿意持续追随同一件事情。当普遍被动收缩时,更多力量会被激发,因此每个时代榜样很重要。许知远发现年轻一代开始将钟叔河、陈冲、项飙视作偶像,“他们能使年轻人面对世界的表达姿态变得更丰富”。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4)

蓝色羊毛摩登西服外套、

黑色棉质短袖

和蓝色羊毛摩登西服长裤 均为Dior

常有人问许知远的书目以及荐书。事实上比起某一本书,现在他又像二十岁时那样,持续回看思想性的英文杂志,比如《大西洋月刊》。他认为杂志是介于书和信息碎片之间的产物,蕴含政治、外交、思想、文化、书籍、娱乐,所有东西都集中表达。从读书时他便特别钟情思想性杂志,旅行或出差会带某一种杂志,一次几本,随即翻看。并不固定读书的时间和种类,在什么时候看什么书,非常随机。

而过去三年的不确定性带来精神层面的剧烈内耗和负面情绪指向,他也在试图解决,“大家一有机会就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尝试陌生的环境。哪怕海淀到通州,也可以是陌生的、没有去过的环境。可以做很多微小的事情,来调整自己,主动去遭遇陌生的人和环境,让自己从过去的语境中抽离出来。这很重要”。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5)

黑色羊毛摩登西服外套、白色羊毛衬衫、

黑色羊毛摩登西服长裤和黑色小牛皮皮鞋

均为Dior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6)

黑色羊毛摩登西服外套

和黑色棉质短袖

均为Dior

谈及主持人和作家两个身份在生活工作中的占比,许知远承认录节目会消耗写作能量,而自身的能量是恒定的,镜头对人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如果交谈和深入表达是持续在镜头之前完成,一定会影响写作。

写作是更孤独面对自身的工作,镜头则会压迫这种能力,需要不时逃离镜头语境。“在节目录制后我会暂时离开一下,回到更个人的世界。”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7)

黑色羊毛摩登西服外

套、白色羊毛衬衫、

黑色羊毛摩登西服长裤和黑色小牛皮皮鞋

均为Dior

第一家店开在北京的单向街书店,一直关心着个体与时代关系,近年也在地理上努力细分着更多在地性的探查,上海、杭州、西安、广州等不一而足。企业的气质就是企业家的气质,许知远写了很多经济报道,但无论单向街书店还是《单读》和《十三邀》,都不仅仅是一种媒体单位,更是一个传媒行业的产业化运营。杂志、图书出版、纪录片、短视频、直播,如今许知远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企业家身份跃然纸上。

当越来越频繁与商业、盈利、跨界合作、文化爆款等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许知远会怎么预设自己企业的命运?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8)

白色羊毛衬衫和黑色羊毛摩登西服长裤

均为Dior

虽然在同行中早已收获了口碑与成绩,被公认是文化行业非常成功的创业者,然而谈及此事,他没有一点放松情绪。即使熬过了这三年,他也依然不知道明年会怎样,自己未来的目标是让同事过得更放松宽裕,既让他们得到某种理想主义的确认,也希望他们拥有体面的收入。

他还想让“单向”这一品牌更有生命力,不仅在中国扎根更深,也应进入不同国度的市场,成为全球青年华人与世界沟通的小小桥梁。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9)

黑色羊毛摩登西服外套、白色棉质短袖

和黑色羊毛摩登西服长裤 均为Dior

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在时代入口找门的许知远(10)

ELLEMEN:

在《十三邀》过去采访的人物中,其实娱乐人物占了一个挺大比例。你之前说过期待借助这些娱乐人物的影响力,对知识分子日渐边缘的趋势做出某种“报复”,这种“报复”具体是什么?

许知远:

没有严格划分科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或电影明星,只要他们杰出都有相通之处,尽管手段语言不同,但都要应对相似命题的挑战。在过程中慢慢理解到,传统意义的作家写出非常伟大的书会觉得他充满智慧与成就,这是人们的训练结果。然而娱乐行业中,成为时代领袖、去激起一整代人的羡慕或好奇,同样需要巨大能力和天分。这个节目的逻辑会逐渐变化,团队更期待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架构一种共通的桥梁,彼此的交流且都能够相互感受,这是我很想做的事情。这个时代不同领域之间充满裂痕和障碍,不同代际的人群之间似乎有很多沟通阻碍,希望《十三邀》能够打破阻碍。

ELLEMEN:

你有什么建议给年轻人?

许知远:

对生命体验与世界碰撞所产生的痛苦、喜悦与思考冲动,每代人都相似。可以看到这种传递,且每代人都是被这样打开,意外的一本书或一场谈话,哪怕一首摇滚音乐,就会打开自己。这些书、谈话、音乐,不仅来自熟悉的语境,也有可能来自完全陌生的语境,甚至完全陌生的文化里。所以还是要对观念思想的传播有充分信心,这些经常在不经意的时代和时刻到来,悄悄触动你然后埋下种子。

ELLEMEN:

《十三邀》做了六季,第七季会有什么变化?

许知远:

希望第七季能更深入受访者及生活环境、成长时代和周围世界,以这样的肌理纹路,使每次见面更有层次,表达也更绵长。语言是一个维度,更多想观察熟悉与陌生环境里,嘉宾会做出怎样反应,包括每个嘉宾思维方式的形成,都有更深的探究欲望。

ELLEMEN:

当初你做《十三邀》的初心是什么?

许知远:

如果说做《十三邀》的初心是探究人在时代中的思想和情绪,那这个是没有改变,甚至说它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因为越来越发现这种真正个体化表达,个人式深入感受,在这个时代反而越来越难呈现了。尽管好像生活在一个善于表达的年代,尽管有各种媒体来让表达,但真正纯粹,只属于你个人的语言与表达,反而变得更稀缺起来了。所以这档节目在某种意义上,它保持的特性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重要起来。

ELLEMEN:

你印象最深的访谈对象是谁?

许知远:

陈冲、项飙、白先勇老师这几集事后印象会非常深。当然,对钟叔河老师那集印象也非常深。

ELLEMEN:

钟叔河老师这期节目之前,他的大众知名度并没有那么大,上了《十三邀》以后,忽然变成了新湘派文化的符号,知识青年开始频频去他家拜访。对于《十三邀》这种造星能力你如何看待?

许知远:

从不觉得我们在造星,是现在时代表达的语言过分单调。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声音并存,有些被暂时淹没,有些得到过分关注。钟叔河先生拥抱事业的热情和当年做出的努力,以及一直到现在都保持的清晰思考和对常识的强烈尊重,这些品质在任何时代都非常重要,但有时会被暂时遗忘或淹没。不同声音和力量应该是并存和相互激发,带来更充分的思想市场。在过去十年里,基本上是娱乐和技术语言的时代,当钟先生的这些品质被表达时,在特定的情绪环境中会变得非常激动人心。

ELLEMEN:

你觉得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偶像吗?

许知远:

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做这些事情,不是一定要争取什么,我是半推半就的性格(笑)。对我来说,做事核心没有变,20岁出头的时候去做记者和写书,这些年借助新手段探索世界的多样性,想去体验各种各样的事物。

过去的偶像是那些了不起的作家和思想家,这两年有一个很大的偶像,是安东尼·波登(《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他是个激情澎湃的大厨和美食节目主持人,用食物让不同文化之间彼此理解。他充满冒险性,经常把自己扔到完全的陌生环境中。他拍摄节目会去陌生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导致各种冲动出现。越来越意识到人格这种层面才会使安东尼·波登成为社会影响力非常广泛的人,所以自己也有这种变化。

我到40岁后,越来越强烈地觉得要去更直观地表达感受和思想,而40岁之前则觉得应该通过精心编排书写来完成更深入的思想探索,尽管性格不是这样——以前在扭着自己去完成那些书写,其实本人性格更直觉冲动,但又非常渴望深入思想的存在。于是在人之间,在这两种力量之间摇摆拉扯。在任何一种状态下都不太开心,在想另一个状态还要存在。

ELLEMEN:

怎么着都不舒服?

许知远:

对,总觉得有一种更舒服的状态和更好的状态。

ELLEMEN:

你如何度过孤独?

许知远:

在一定限度上,孤独是一种思想和感受源泉。只有相对的孤独状况中,才能发现更属于你自己的世界。但过分孤独又会使你麻痹,很多情况下,情感和思想是沟通中才更鲜活。这一切都是分寸,分寸属于个体,且只能自己去寻找。

ELLEMEN:

作家是你一直以来的身份,你此刻如何看待“创业者”这个身份?

许知远:

也是这几年慢慢接受创业者的身份。以前不愿意。疫情这三年从过去很勉强的创业者变成了希望能够把公司做得更有声色的创办人。创业身份有责任意识,很多同事一起工作,一百多个人是中型组织了,要使组织存续有很多压力。如果说创业对自己有什么改变,它使我变得更具体。

ELLEMEN:

你作为创业者洞察力和作为创作者洞察力的区隔是什么?

许知远:

商业组织是个实践艺术,不仅依赖洞察,还可能听到各种奇怪的洞察声音,但其中只有一种洞察能够通过这个组织来完成,这个完成之后洞察要经过实践检验,结果非常明确——金钱回报和市场反响。你在写作和节目中通过文字和镜头就实现了,不需要经过复杂链条来完成,它更属于你自己。

ELLEMEN:

“单向”在地性做得很好,跟生活土壤在地性和时代在地性匹配很高。如果要做全球业务,会选择什么样的新文化土壤?

许知远:

很想在东京开个“单向”,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它应该更像一个文化空间,书扮演什么角色?应该是什么书?想在这边做亚洲文化符号。然而中国人的眼光如何看待亚洲还在探索。创业乐趣和麻烦很多,要实现很麻烦,乐趣则是它算一个冒险,不知道是否成功,但是要做出这个举动本身就存在冒险,要做好收拾烂摊子的准备。不过需要有这样的冲动,冲动本身很重要。

摄影 姜南(Astudio)

造型 Sherry

采访、撰文 社社

时装编辑 STEVEN

视觉创意 常志杰、王儒洁(ASTUDIO)

妆发 小君

美术 阿紫(ASTUDIO)

摄影助理 王嘉玉、张尚泽(ASTUDIO)

制片 大成

服装助理 由甲

编辑 FUF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