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一位“红杏尚书”,他叫宋祁,累官知制诰、工部尚书,一首《玉楼春》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的一个“闹”字,仿佛将无边春色一下展现在人们眼前,于是就有了“红杏尚书”的名头。
宋祁存世词作只有寥寥数首,偏偏除了《玉楼春》,还有一首描绘春日的踏青词让人印象深刻,与其他名家的春日风景佳作相比,宋祁的作品中没有了他们词里的春愁,有的全是明媚春光下的欢欣。
宋·宋祁·锦缠道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春,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锦缠道,此为宋祁自度曲。双调66字,上下片不同调,每片各6句,上片第2、3、4、6句押仄声韵,下片第2、3、6句押仄声韵。需要提及的是,本词的断句存在争议,今天列出的断句情况应该可以减少误读。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起2句词人就仿佛在向人们慢慢打开一幅春之画卷,春日渐长,燕子呢喃,所有的景致仿佛都像在渐渐被人用浓墨重彩涂绘出来,接下来的4句正是画家精心构造出来的完美春色。
“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该是一个怎样的春景:园林之中万花竞艳,美不胜收,那海棠经雨之后,花瓣之上显露的仿佛女子嫩白娇颜抹上一层透亮的粉红胭脂;片片柳叶儿则如同宫中丽人蛾眉,人们走在柳树之下,时时被那翠绿的枝条拂过脸颊。
这样的描述,简直正是一位顶顶高明的画师,在纸上将那春景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迟滞,让人心醉神迷。如果作一个猜想的话,至少本词的上片是词人一鼓作气完成,中间没有经过太多雕琢,并且也可以想见,词人应是一位观察入微、心思细敏的文人。
“向郊原踏春,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到了下片,词人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去郊外踏青的念头,原来是真春色撩人,早已让他想要去到芳草近前,好好观赏沉醉一番,只不过还没等到他被花香沉醉,已经先行喝得醉醺醺了,就这还罢了,偏偏停不下来,和诸位友人携手放歌,奔向郊外,到了那里也不消停,还要边赏花边找酒喝。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这几句放在一起,正是因为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段落,同时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此3句正是点化自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面提到断句的问题,很多地方将中间句首字“道”放在前一句,就形成上三下五句式,问牧童、遥指杏花村道,但我想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不如还是让上句做平常所见上三下四句式,“道”则作为后面句子的领字,应该更顺口,而且,就平仄来说,后2句形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似乎也更容易接受点。
通读全词,与诸多婉约词有着鲜明区别的,正是与诸多名家抛都抛不开的忧伤不同,这首词的每一个字仿佛都透露着欢快,春愁却是一点都不见。整个上片,真的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春色无边的画卷,简直令人迷醉,想要去景中一睹为快。换头句直接表明词人要去郊游踏青,但更有趣的是,杜牧一首清冷的《清明》诗,被词人点化成为欢乐的醉中寻酒词,读完之后让人嘴角都不由上扬。如此春光明媚,又如此欢乐轻快,怎能让人不爱!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