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底(前728年~前553年)是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领土最大时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米底人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落定的民族。亚述帝国曾入侵伊朗高原,试图征服。但是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王国。公元前553年居鲁士大帝起兵反叛,并于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国对波斯地区的统治。

波斯文明由来 西亚古代波斯文明及其民族(1)

米底疆域图

(一)米底王国的建立与延续

1.迪奥塞斯(前728年~公元前675年在位)

迪奥塞斯(Deioces,或称Déjocès、Diyako),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他是古代西亚米底王国的建立者。迪奥塞斯在位共53年。他早期在故乡当法官,曾经一度辞职。后来在人民的拥护下,在埃克巴坦纳(Ekbatana,即今哈马丹)建都。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米底王国其实是由迪奥塞斯之子普拉欧尔铁斯建立。按此说法,米底的建立要推迟至675年。

2.普拉欧尔铁斯(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53年在位)

普拉欧尔铁斯(英语:Phraortes;古希腊语:Φραόρτης),又译作“弗拉欧尔特斯”(Phraortes或Fravartish),是第二任米底国王,首任国王迪奥塞斯之子,继位后统治米底王国约22年。在位期间,他与他的父亲一样发动了对宿敌亚述的战争,但是由于盟友赛西亚人的倒戈,使米底人腹背受敌,被强大的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打败,相传在一次对亚述的战争中丧生,导致米底被赛西亚人征服。

3.马地奥斯(Madius)(公元前653年~公元前625年,异族塞西亚人)

马地奥斯(英语:Madius或Mayda;古希腊语:Μάδιος)塞西亚国王。他打败了米底人,杀死了米底国王普拉欧尔铁斯,征服了米底,成为米底的第三任君主(前653年~前625年,在位约29年)。马地奥斯为异族的塞西亚人。

4.基亚克萨雷斯(Cyaxares) (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85年在位)

基亚克萨雷斯(Cyaxares,或称Hvakhshathra、Kayxosrew),是米底王国的第四任君主,在位约41年。

基亚克萨雷斯在位期间,于公元前615年率兵攻打亚述的阿拉普哈(Arrapkha,即现今的基尔库克),于次年包围尼尼微,但未能将其攻克。其间,基亚克萨雷斯将孙女嫁与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两国正式联合。前612年,基亚克萨雷斯联合新巴比伦再次攻打尼尼微,并于8月将其攻陷(尼尼微之战)。前609年,曾强盛一时的亚述王国灭亡,领土被新巴比伦王国、米底王国和埃及瓜分。此后,基亚克萨雷斯继续西进,消灭了乌拉尔图王国,并与小亚细亚的强国吕底亚发生战争。两国在哈吕斯河一带展开激烈的战斗,接连五年也没有决出胜负。公元前582年,米底与吕底亚以日食为契机讲和,结束战斗。后在希腊数学家泰勒斯的协助下,两国结为友邦。

5.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 (前585年~公元前550年在位)

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是米底王国的最后一任君主,在位约36年。

公元前585年,阿斯提阿格斯继位,他把女儿下嫁给了米底附属地区波斯贵族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冈比西斯一世,后生下王子居鲁士。前553年,一向臣服于米底王国的安善王居鲁士二世起兵反叛米底,于前550年征服了米底王国,建立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古波斯帝国(前550~前330年)自此登上历史。他的名字源自古波斯语,意为“舞标枪者”。

米底和吕底亚为时五年的战争结束后,阿斯提阿格斯继位登上米底王座。阿斯提阿格斯执政后,其王国一度很稳定,与他联手的有他的两位姐夫吕底亚的克罗伊斯和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传说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空中花园就是造给阿斯提阿格斯的姐姐——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王后的。与此相似的是,阿斯提阿格斯自己也娶了克罗伊斯的妹妹阿里埃尼司,以巩固两国之间的和约。他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居鲁士二世,其政治意义一目了然。随后出现的是琐罗亚斯德教在东方的不断发展和克罗伊斯在西方对哲学发展的促进,而尼布甲尼撒二世则在巴比伦大兴土木。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斯提阿格斯在后来与居鲁士二世的战争中逐渐失去了国内贵族的支持,这一因素最后导致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

据《拿波尼都斯年代志》表述,前550年,米底与波斯两军决战,米底大将哈尔帕格临阵倒戈,致使米底军队大败,国王阿斯提阿格斯被俘。波斯军队乘胜攻破米底首都埃克巴坦纳,米底王国遂亡,这一年也标志着波斯帝国的正式诞生。战后,波斯人没有为难同族的米底人,居鲁士二世延续米底王国旧制,授予米底人与波斯人同等地位,给予米底贵族特权,因而使米底人后来得以成为波斯帝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军队主力。

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征服埃兰,自立为埃兰之王,埃兰的首都苏萨成为波斯帝国的首都,前548年,居鲁士二世两次征服亚述、叙利亚与亚美尼亚,兵临小亚细亚。与吕底亚王国对峙。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决心消灭新兴的波斯帝国,遂联合古希腊城邦斯巴达,拼凑了数万大军,准备与波斯人决一死战。前547年两军在小亚细亚的普特里亚决战,结果居鲁士二世在哈尔帕格的帮助下击败了克罗伊斯。

(二)希罗多德及其“米底史”质疑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成为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按内容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色雷斯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从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举行反对波斯的起义,一直到公元前478前希腊人占领塞斯托斯城为止。后来又有人把全书分成九卷,还根据当时的惯例,用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文学和艺术的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给各卷命名,所以这部书有时又被称作《缪斯书》。该书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宛如古代社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希罗多德从史诗、官府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和当时多种著作中,获取了很多资料,更多的是利用他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采访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由于希罗多德的《历史》被认为是古代有关米底最全面完整且硕果仅存的书面记载,因而曾长期被史学界当作复原古代米底历史的基本依据,舍此别无其他完整可靠的书面史料。该书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与亚述和新巴比伦帝国历史档案的第一手资料相抵牾,但在某些关键细节上相当吻合。这也促使现代史家对米底史的认知往往以希罗多德的“米底叙事”为依据,并努力利用楔文资料和考古资料来论证其合理性,不过这种做法现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质疑。原因就是希罗多德的《历史》迄今未获得当地考古资料的确切佐证,甚至与之相抵牾。有学者通过梳理相关学术史,科学分析考古实物资料以及亚述、巴比伦和波斯的相关铭文史料,发现了希罗多德所述米底史的诸多疑点。他们坚信,借助当代先进技术,推动考研发现,有可能复原米底早期历史中的某些真相,也有助于分析希罗多德“米底叙事”的史料来源及其中的希腊化成分。

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伊朗古国米底(Media)的描述极其简要,基本遵循希腊史家希罗多德的记载。这也是国际学术界的传统做法,即把希罗多德《历史》(Histories)中有关米底诸王的故事当作信史来转述。这样做是由于米底人没有留下任何书面历史文献,学界只能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克特西亚斯(Ctesias,公元前5世纪后期生人)和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年~约前354年)的著述中引证相关资料。这三人中,克特西亚斯的记述不足为信,与近代复原的历史常识明显不符。色诺芬的《居鲁士的教育》(Cyropaedia)只述及米底末期且过于小说化,其《万人远征记》(Anabasis)中的信息过于零散。只有希罗多德提供了米底诸王世系较完整的年代和大事记,特别是有关米底王基亚克萨雷斯联合新巴比伦王国攻取亚述都城尼尼微(Nineveh)、米底末代君主阿斯提阿格斯被波斯所灭等细节,均得到新巴比伦帝国编年史的证实,相关研究者们因而相信,希罗多德的《历史》必有其可靠的史料来源,并努力从新发现的考古和铭文资料的蛛丝马迹中寻找新证据。

总而言之,希罗多德的《历史》,特别是早期部分,并不能反映历史真相,容易起误导作用。但必须注意到,希罗多德的米底史不是信史,可他也不是谎言家,其历史叙述的真伪取决于他的史料来源、历史观念(如帝国兴替观念)以及有意无意的希腊化加工改造。因此,对待希罗多德的东方史叙述必须谨慎,仔细甄别和批判,弄清其史料来源和古代史家的观念与信仰,才能做出正确的历史复原。有学者认为,相对国际学术界的米底史研究,我国学界的米底史研究相对滞后,国内同行应该加快与国际学术新进展接轨的步伐,重新认识米底古国的历史。

波斯文明由来 西亚古代波斯文明及其民族(2)

波斯文明由来 西亚古代波斯文明及其民族(3)

波斯文明由来 西亚古代波斯文明及其民族(4)

波斯文明由来 西亚古代波斯文明及其民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