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
——徐伊万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个“难忘”的春节。
随着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把原本应该喜气洋洋、万民同乐的日子搞得死气沉沉。
民众不敢上街、庙会全部取消,甚至各地车站都开始封锁,人人自危。
与此同时,全国各大影院也发布通知,为响应病毒防控,线下影院将暂时关闭,防止交叉感染。
这一“噩耗”导致很多计划春节上映的贺岁片全部搁浅,想要去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也没了眼福。
在这种低迷的环境下,徐峥自导自演的电影《囧妈》却宣布在“西瓜视频”平台线上免费首映。
坦白说,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不信的,因为在线上首映这种事,以前从没有人做过,这违反常规,也不符合院线的“潜规则”。
但直到西瓜视频官方放出消息后,我才相信,原来徐峥真的做了这件“史无前例”的事,他也真的做到了。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卡在大年初一的凌晨,第一时间看完了《囧妈》,感慨良多。
今天,我们不谈“线上首映”,只回归电影本身,讨论这部电影背后的爱恨情仇。
看徐峥是如何在欢笑吵闹之间,把母子之情刻画得如此深刻,让人心生感慨。
又是如何用力过猛,直接把后半段拉跨的。
《囧妈》
(Lost in Russia)
《囧妈》宣传海报
在开始看电影之前,我对《囧妈》的期待值是很高的。
众所周知,徐峥自《泰囧》以来,电影事业边如日中天、扶摇直上。
《催眠大师》、《心花路放》、《我不是药神》乃至2019年参与导演的《我和我的祖国》,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很多人已经把他放在了行业顶尖的位置,“徐峥出品,必属精品”,也早已不是一句笑谈。
但是,我认为让徐导真正开始展露锋芒的,是2010年和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电影”,主要是以路途的行进来反映人生百态、世间冷暖。
徐峥在《人在囧途》中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不乏笑料的同时,又展现了深刻的内涵。
这部电影让徐峥才华初显,紧接着在2012年和王宝强、黄渤推出《泰囧》,从此一炮而红,创造了华语片首周票房3亿的纪录。
要知道,那可是2012年。
而《囧妈》呢,其实也是一部标准的“公路电影”,里面满满的徐峥style。
搞笑、真情,巧妙运用不同角色的立场来突出矛盾荒谬,最后与自己、与亲人达成和解,悟出生活的哲理。
这种类型的电影不少,而徐峥导演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前半段优秀——母子矛盾的背后永远是“爱”
今天我们不聊“囧”,只聊“妈”。
在《囧妈》中,徐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母亲形象。
每个人可能都或多或少的,有被母亲“逼到发疯”的经历。
当然,她的初衷绝不是害你,而是为了关心、保护你。
但这反而会让你感到更加崩溃。
顺从的话,不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规划,比如恋爱、生子。
不顺从的话,就会引发矛盾,小则争吵伤身,大则哭闹伤心。
影片里的徐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母亲。
她关心儿子徐伊万的饮食,但一直苦于没有长时间和儿子相处的机会。
这趟莫斯科之行让她卯足了劲儿,拼命的把自己的“营养膳食”灌输到儿子的肚子里。
红豆、绿豆、薏米汤、鸡蛋、苹果,一个都不落下。
甚至在徐伊万发语音的时候还要不停的往他嘴里塞西红柿,面对母亲“爱的投喂”,徐伊万有苦说不出,只能乖乖的咽进肚子里。
同样的,徐妈妈对孙子的问题也很重视。
两个人在吃饭的时候,徐妈妈旁敲侧击的聊起亲戚家的孩子。
同时希望徐伊万也“加把劲儿”,生个孙子给她抱抱。
徐伊万表达了抗拒后,徐妈妈依然不放过他,甚至怀疑他们夫妻生活不够和谐,搞得徐伊万几近崩溃。
但其实,这正是广大母亲的最真实写照。
年轻的时候,母亲唠叨我们的学习;毕业了,唠叨我们的工作;等终于事业有成,以为自己在母亲眼中已是个成熟的大人,母亲却开始唠叨我们的婚姻、生育。
这就是母亲,一个一辈子为孩子、为家庭操心的女人。
但这样的操心在孩子的眼中,似乎永远都是一种负担,让其心生抗拒。
在影片中,徐伊万为了不吃西红柿,顺着车窗偷偷把妈妈的西红柿一个一个的扔到了“西伯利亚平原上”。
为了抗议妈妈对自己爱情的干涉,故意和陌生俄罗斯美女暧昧,让妈妈生气。
最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情绪大爆发,以去世的父亲来控诉母亲的控制欲,彻底伤了母亲的心。
这些场景虽然是电影中的画面,但依然与我们的生活不无交集。
我们或许都曾面对母亲催婚的苦恼,无论男女。
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结婚,过上柴米油盐的安逸生活,并执着的认为那是二十五、六岁人生的必行之事。
当然了,若结婚后迟迟没有小孩,那母子双方便会开始另一番的“较量”。
其实这一切就像徐伊万模仿张璐说的那句话一样:
“在你的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儿子。”
母亲这个角色,注定是不断操心的那一方,怕自己的孩子吃不好、穿不暖、不幸福,会不停地关心、隔三岔五的询问,久而久之,会让自己的孩子感到压力,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
上大学的时候,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是从遥远的外省来的,问及他们原因,一部分说想要走出去看看,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告诉我,想要离母亲远一些,不想再听她唠叨了。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就是矛盾与爱共存。
后半段翻车——爱,就是解开矛盾的不二法门。
《囧妈》的后半段,我认为“毁誉参半”。
前面徐峥和黄梅莹其实塑造了一个很完整的母子关系。
矛盾清晰且突出,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小细节,无时不刻的透露出他们对彼此的关心与爱,只不过两人倔强的性格,都选择不向对方的生活方式妥协,导致了表面上的关系并不好,吵起架来就像是仇人一般。
而导致一切发生变化的,是从徐妈妈选择下车开始的。
这既改变了母子关系,也改变了电影的质量。
徐妈妈自走下火车开始,电影就进入了一段“垃圾时间”。
两个人从火车站到林地的过程让我看得昏昏欲睡。
你可以说它可以拉长留白,为之后徐峥的情绪爆发渲染感情。
但这绝对不是让着整个过程毫无意义的原因。
而反观徐峥的成名作《泰囧》是如何处理类似空白的呢?
徐朗(徐峥饰)和宝宝(王宝强饰)在公路上发生分歧而分道扬镳。
在这个漫长的留白过程中,徐朗车里的健康树成了整个片段着墨点。
他先是端详健康树,然后扔掉了它,下起大雨后又开始对着路边被丢弃的健康树思考,最后走进大雨中把它捡了回来。
这段留白通过一盆健康树建立起了徐朗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宝宝内疚,一句话都没有说就把事情演绎得明明白白。
最后宝宝跑了回来两人和解,相视而笑,一切都在不言中,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触动。
这无疑是一段优秀的叙事设计。
而在《囧妈》中,那段下车后的留白就显得苍白且枯燥一些。
没有内容,没有设计,通篇又乱又枯燥,容易引起观感断层。
后面母子和解,黑熊追咬二人,最后扑向伊万时徐妈妈挺身而出。
一边高喊“不要吃我儿子”,一边挥舞着双手让熊吃自己。
我承认这个画面的确很有冲击力,看着黑熊快落在徐妈妈身上时,甚至心头一颤。
但过后又总觉得有些违和感,因为这一段整体有些用力过度。
我常拿表白举例。
在20左右岁对爱情满怀憧憬的年纪,如果男生只是口头说“我喜欢你”来表白,那女生是什么感觉呢?是不是稍显单调一些。
如果加一朵玫瑰呢?是不是好了点,但依然有些限。
那若是把女生带到一个典雅的西餐厅,摆上两根蜡烛,配上餐厅里优美的音乐和温暖的灯光,然后在两人相谈甚欢时,突然拿出玫瑰向女生示爱,这表白是不是就显得“不浓不淡”,恰到好处?
可如果还有一位“大佬”,他想要更隆重一些,就在商场里用粉色玫瑰摆成心形,四周挂满粉色的气球,搭建了一座粉色的城堡,然后让女生穿上粉色的裙子,后面跟着四个带着粉色头套女伴,男生在粉色的舞台上高歌一曲后发起告白,这你们觉得怎么样?肯定不单调了,但是又有点过了。
比如这场高调求婚
《囧妈》里关于黑熊的这一段,就像我形容的第四种“表白方式”一样,用力过度,反而有些适得其反。
在前面构建得那么完整的母子矛盾里,通过事件转折化成母子情深的方法有太多太多,而徐导偏偏选了一个最抽象、最难以让观众有共情的方法来体现。
这让我怎么形容呢?或许是在挑战自己吧,嗯,一定是这样。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及格的电影,优缺点都有,绝不至于像网上说得那么不堪。
后半段设计的虽然差了点,但好歹把主线铺完整了。
与张璐的爱情、与妈妈的矛盾以及舞台剧的遗憾。
《囧妈》很巧妙的阐释了亲情之间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被矛盾裹挟着的爱,往往伴随着不理解、争吵与相互拉扯。
就像徐伊万说的那句话一样。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
以爱之名去“改造”自己的亲人,是不可取的。
不过这些看似困扰我们的矛盾,在危难关头又从来都不值得一提。
爱会制造矛盾,也是解决矛盾的不二法门。
所以,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母亲,爱情可能会离开你,但母亲永远会是你最坚实后盾。
这一点,我想就是《囧妈》想表达的最终涵义吧。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