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无患——震前征兆及震前准备

地震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几乎会引发火灾、泥石流、海啸等所有种类次生灾害。地震的形成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cb5d6105bf886b005d2fe04d.html

地震的突发性及不可预测性,增加了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1)

一、震前征兆

1、地下水异常

2、动物异常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2)

3.植物异常

植物违反季节规律而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或异常繁茂。

4.气象异常

天气异常闷热,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六月冰雹或飞雪等。

5、地声异常

有时在地震前,地下会发出异常声音,这些声音犹如炮响雷鸣、重型卡车在行驶,或如大风鼓浪、开水沸腾。

6. 地光异常

大多数地光现象几乎与地震同时出现,有时候在地震前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大气异常发光,颜色以红白为主,还有罕见的银蓝色和白紫色。

7.地动异常

地震前地面出现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其摆动十分缓慢,难以被地震仪器记录,却能为人所感觉。

8.地鼓异常

地震前地面出现鼓包,形状像倒扣的铁锅,鼓包的四周出现裂缝;几天后,鼓包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3)

二、震前准备

1、室内物品摆放遵循安全原则

(1) 搁置在高处的物品妥善存放,避免伤人伤物,堵塞通道;

(2) 室内易形成活命三角的坚固家居,尽量避开外墙、窗户和房梁;

(3) 通往室外通道勿堆放物品保持畅通。

2、家里尽量不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3、准备家庭应急急救包

(1)防灾救灾类:应急高频哨、逃生反光绳;

(2)防灾照明类:应急手电筒;

(3)防灾防护类:如口罩等

(4)应急生活类:水、食物

(5)防灾急救类:创可贴、敷料、纱布绷带。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4)

绝处寻生——地震的逃生技能

1、室内逃生技能

(1)低层建筑

向室外撤离:不要乱跑乱窜,有序撤离到室外空旷处避难。

(2)高层建筑

①就地躲避,最好采取伏而待定姿势,卫生间是首选躲避地点,其次寻找活命三角区域躲避,且要远离外墙、窗户和易坠落物体—尤其适用于大地震,有建筑物坍塌可能时。找不到活命三角区或小地震,没有建筑物坍塌时,寻找掩体避难。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5)

②为逃生做好准备:择机关掉明火,预防火灾。三次关火机会为:大晃动来临前的小晃动时;大晃动停息时;着火之后。

活命三角区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6)

如果你来不及逃到室外,这里都可以是活命三角区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7)

远离外墙、窗户和易坠落物体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8)

小震时,防砸伤,找掩蔽物;大震时,防压伤,找三角区。

2、室外逃生

(1)室外环境

避开危险物体,如,高大的建筑、树木、电线杆、高压线、路灯、广告牌等。跑到空旷的地方,蹲下或趴下,注意保护好头部。

(2)行车避险

周围有空旷地停车:马上找到地方停车,下车避险。

周围是林立的高楼:若来不及驶离,趴在两台车缝隙之间。

在长桥、堤坝和隧道:快驶离,如果前方出现路面下陷,立即停车,离开车辆寻找避难场所。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9)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地震被埋压后的自救与互救

一、被埋压后的自救

  1. 保持心态冷静、强烈的求生欲望和顽强的求生意志;
  2. 不要盲目呼叫和哭喊,注意保持体力。流汗、流泪会消耗体力,丢失体液;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水将衣服或毛巾淋湿后捂住口鼻,挪开、胸部杂物;
  4. 用身边的坚固物体做简易的顶撑,保持一定的生存空间;
  5. 注意倾听外界情况,一旦有声响可以用敲击的方式传递信息;
  6. 长时间被埋压,积极寻找食物和水,甚至尿液也也可以作为水的来源。

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的应急与救援知识)(10)

二、被埋压后互救

(一)四条互救原则:

1、先易后难先救埋压较浅,容易救出的人员;

2、先近后远:先救离自己最近的埋压者,由近及远,一步步扩大救援范围;

3、先多后少:先救人员较密集的地方,如医院、商场等;

4、先救生后救人:先趴开被埋压人员头、胸部埋压物,解除生命威胁后再趴出全身

(二)使用轻质工具

刨挖过程中,尽量使用轻质工具,使用硬质工具避免误伤他人;

(三)注意脊柱受伤伤员搬运

脊椎受伤伤员,切忌生拉硬拽,尽量用门板或硬木板抬出废墟;

(四)供给维持生命所需物品

被埋压较深,时间较长,及时向伤员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水、食物和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