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是什么味?

何为“古早”,度娘的解释,指的是有一些历史,令人怀念的东西。古早的东西一般是过去的那个年代的产物。而“古早味”指的是古味的食物,是根据历史的制作方法和配料制作的味道。

由此可见,所谓的“古早味”,就是曾经征服过你的味蕾,并且让你想念的过去的食物的味道,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现在没有了或是被淡忘了的食物,但积淀在你的记忆,让你在生命中偶会回味。古早味实质上就是记忆中的味道。

近些年,商家常打出“古早味”广告,特别在闽南地区,古早味成为食品的一个卖点,其传统的制作方法,地道的食材,经典的配料,确实能勾起上了年纪的食客味觉中万马奔腾的馋虫。

我们这代人,是享用过古早味的。客观的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任何可以吃的东西,都会成为我们喜爱的食物。面对那种忍饥挨饿的痛感,任何能填饱肚子的,都为我们所珍惜。

那个年代,城镇的居民,虽有国家按月定量配给的粮食,但低额度的配给,还有少油无肉的餐食,根本无法满足肠胃最基本的消化需要。每个居民每月定额二十二斤粮食,且不全是大米,还要搭配地瓜干、大麦等粗粮,即使这样,配给的粮食还多为陈年旧粮。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并且吃出好味道,成为每一个家庭最为重要的头等大事。

每家每户都必须精打细算,让每一丁点的粮食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好在那个年代没钱没食物,但大家有的是时间,可以精心安排和制作食物。

粮食不够,以菜蔬替代,食材不好,就以烹饪的方法补短板,许多“美味”也因此应时而生。地瓜干磨成粉,加上蔬菜,再裹上几粒花生米,调成面团状,经炉灶烤熟,就是香喷可口的食品。大米短缺,要吃米饭怎么办?掺入大量的芥菜,一顿混合着菜香和饭香的上等饭食就可上桌。大麦磨粉,可煮麦糊,也可煎成麦饼。即使现在大家钟爱的润饼菜,当年一到节日,也在家家户户的餐桌出现,所不同的就是少肉多菜。还有现在许多人津津有味的地瓜粉团,瓜子饼、满煎糕、田螺肉碗糕(实际上没有田螺肉)等等美味,也是哪个时代巧妇们的杰作。

我认为,“古早味”是那个物质缺乏年代,人们利用有限的资源追求美好生活的探索,让仅有的食物散发出最强烈的香味,为贫困的日子增香添彩。

虽然食物缺少,虽然食材不够精细,但那个年代食品添加剂尚未被广泛使用,即使必须添加,也以植物为原料;再有,食材均是真本正料,制作方法精致,保持了食物最本真的口感和味道。

所谓“古早味”,事实上就是那个过去的年代的味道,是一道道能满足肠胃消化需要而又具有愉悦口感的食物,带有那个年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色香味,是人们对那段过去的时间的味蕾美好追忆,是脑海里对消失的熟悉味道的向往。

很多“古早味”食物的复出,人们并未能完全寻回记忆中的味道与口感。时间的流逝,只能将味道留在你的生命里,当下的“古早味”却不能将你带回那个年代。物是时非,不能补偿。

要吃出“古早味”,必须具备“古早”的时空与心境,唯有如此,古早味才是你所期盼的味道。

古早味有什么口味(古早味是啥滋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