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下,群里分成两大阵营,一大阵营是焦虑型的,另一大阵营是淡定型的,中间的比较少我看到出来一个很焦虑的人,马上有淡定的家长站出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启蒙励志语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启蒙励志语录(克服焦虑的十二字真言)

父母是娃娃最好的启蒙励志语录

我看了一下,群里分成两大阵营,一大阵营是焦虑型的,另一大阵营是淡定型的,中间的比较少。我看到出来一个很焦虑的人,马上有淡定的家长站出来。

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抚慰,抱团取暖,也把自己学到的感受到的讲出来,用这些互相鼓励打气,群里面有这种正能量特别好,我也感觉欣慰。有时间我会重点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家长能做出改变,孩子都能慢慢好起来。

看到一个最焦虑的妈妈,最糟糕的孩子率先走了出来。我看到她在聊天记录里说的,自己为了不说话,不去干涉孩子,用胶带纸把嘴粘起来。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你看一个妈妈为孩子,能做到这样,她也没听多少课,因为她时间紧,每天辛苦地工作,挣钱养活孩子。

她学习的时间比较少,私底下跟我有交流,你说什么她就听什么,这么简单地听话照做,然后孩子从暴躁狂怒的状态变成今天正常上下学这样子,我也感觉很神奇。

这就足够了,很多人印证着我方法的正确性,我更有信心了。有位家长问我,你那是什么体系的?我学了很多,经历过,看了很多书,心理学各种体系都学过,也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

我说没有什么体系,你尽管听就行。听了你觉得行就留下来,不行就退群,我没有什么体系。

我也给你说不出我在讲什么,我已经讲过的,你听就可以。真是这样,我不是要用什么体系来武装自己,不是说我们要成为一个专家,成为一个斗士。

不管是哪一种体系,它的核心一致,都是正面管教,家庭环境,夫妻关系,家庭排序这些。核心就一个,首先你要接纳孩子,要有一个好的家庭关系,好的家庭氛围,在这个环境里孩子需要我们去允许接纳。

然后他慢慢再次长大。在重新长大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他制定一些规则,给到他一些心理护墙。我就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教家长们怎样落地。

如果你觉得有用就听,没用你就不听,就这么简单。头条里有位家长一直问,你的群是怎么回事,我跟他说,我的群就是我经常讲课,在线答疑,还有很多家长在里面一起讨论这样的。

事在人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这些事情纵然有着千变万化,但大体有一致性。现在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基本的都一致。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其实也一致,我现在讲的就是我们家长要去做的这些。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你愿意跟我私聊,我会尽心尽力地用我所学的,还有体验到的,还有根据许多家长和孩子总结到的跟你讲,从心理学层面去给你解疑答惑。

今天要讲的克服焦虑的十二字箴言,就是十二个字,要记住这十二个字。焦虑是一种什么东西?焦虑不等同于精神病,焦虑是神经官能症引起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打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交感神经的抑制。

总的来说是这些,我不多赘述了。拿我们孩子的情况来说,孩子身体难受,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办法克服,严重了它会影响到人的学习和生活,受影响后怎么办?

我们有一个适应的方法,就是我一会儿要讲的。大家不要太妖魔化这东西,其实我们家长了解了很多,从头条上也好,各个自媒体,各种各样的书籍了解了很多。我发现家长把焦虑和抑郁,尤其是青少年的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混为一谈。

头条里有位妈妈,很多人在给她评论点赞,她的意思是说小孩一定要吃药。她的孩子就是因为断药,因为吃药断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后果很严重了。她说孩子是抑郁症,我从她的描述中看到根本不是抑郁症的事。她说孩子是双向情感障碍,我说连双向都不是,妥妥的一个精神分裂症。我们和这些不沾边,不是这样的情况,很多人把精神分裂和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浑为一谈。

当然,青少年抑郁焦虑中有极个别的早期精神分裂患者在里面,但绝对很少。不是说由焦虑抑郁发展成一个精分,甚至连人都不认识了,这个概率是很小的。如果后面发现是精分,可能是早期诊断错误,本来就是精分,表现不明显而已。

我没听说哪个抑郁症患者是不认识人的,这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区别,就是自知力,精神病患者是没有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的,而抑郁和焦虑是承认的。

有家长说,哎呀,我的孩子就不肯去看,不承认他有病。这是两码事,我们的孩子处在青春期,有的孩子连焦虑抑郁都不是,他就是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妈妈的悔过书》里面讲,人大脑发育有几个阶段,他就处在那个混乱的阶段,处在那个哺乳脑的阶段,他就是非常的暴躁,怎么说呢?这个前额叶发展还不成熟,发育还不成熟的时候,他就是缺乏一些理性,但是他又向往独立,在这种矛盾冲突下,他就产生各种不寻常的行为。

孩子的不寻常的行为,其中包括撒谎这些什么的。这种情况他不承认自己有病。你说我带你去看看吧?他非常清楚,为什么要看我怎么了?然后就不去。还有他本身在跟你置气,加上他有一点抑郁,这个时候你让他去也是不去的。

还有病耻感,他不愿意扣上抑郁症这顶帽子。虽然他只是一个中学生,但在这个网络上早就查询了自己,自己的各种症状,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他也害怕,所以不愿意去面对。

他不去和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有着本质的区别。精神病人属于自知力的问题,就是在别人看起来思维清晰,说得头头是道,但他就不承认自己有病,他说的实际上都是无厘头的东西。

接触的时间长了,你才能发现。

我记得和同学去看望我的好朋友,他躁狂住院的时候,我们去看他。我对那个地方很熟悉,而我的同学不熟悉。进去之后,他问这个人怎么了,那个人怎么了!意思是这些人看起来没什么问题,都很正常。然后我朋友就给介绍这个病人怎么了,那个病人怎么了。

然后同学就说奇怪了。真正的精神病人不是你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在医院里,她说哪个看起来都不像有精神病,和常人没有区别,凭什么被关在这里?!出了精神病院,看到大街上的人,她拽着我说:“我怎么觉得大街上每个人都有问题?!”你看就是人的暗示和认知在去了一趟精神病院后发生了变化,感觉特别有意思。

所以说孩子们青春期的焦虑抑郁,大夫也是靠着一些量表,孩子的现场表现,和外国人研究的一些经验综合来判断,并没有严密的诊断标准,说你就是焦虑,那样主观性太强。我们不要迷信那个,也不要迷信网络上那些,有些东西会把你吓坏,让你觉得孩子就该住院了,不住院的话这辈子都完了,这样下去不得了?!

那位妈妈说她的孩子因为吃药了,一次比一次严重,最后谁都不认识了。打人骂人简直就疯狂了,就是一个疯子的状态。

她说孩子是抑郁症,这绝不是抑郁症,抑郁症的人只会伤害自己。抑郁症是让自己痛苦的疾病,而精神病才是让别人痛苦的疾病。

又有家长说,我的孩子让我也很痛苦呀,但是你的痛苦远小于他的痛苦,这一点你要清楚。

你的痛苦和他的痛苦不一样,你是很表面的痛苦。他是一种身心的,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那种,我们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还有人说焦虑是性格问题。我就是讲这么三个,一个是焦虑是精神病,那肯定不是的。还有人说焦虑是性格问题,就是说基础人格不对,只有他的性格发生了反转,这个人才有可能好,这也不对。

因为性格本身就是各种各样的,我们的孩子大多数都比较内向敏感,这个确实存在。

生物学上的原因,就是他属于高敏感的孩子,一个人聪明才会敏感,敏感的人是聪明人,很钝的那种一定不聪明,但是很敏感的人肯定聪明。

我们的孩子都是聪明善良的,这样的小孩儿很顾及别人的感受,最后就成这样。家长就又开始找原因,我孩子就是顾及别人感受,要不是那个同学什么,要不是那个老师怎么怎么样,这是不对的。他最顾忌的是你的感受,不是老师同学的。

最初他一直维护你的感受,维护你和他的关系。你们之间的关系模式,他不能适应。在和别人有关系的时候,才发生了这种焦虑,就是在自己没法应对的时候产生恐惧。

心理紧张造成身体的难受,让他无法面对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他退回到家里了。开始是在这个家培育成这样的性格特点,才造成今天他这个样子。我们一定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是从我们自身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身体的因素,这个身体的因素就是刚才说的高敏感度,从中医的角度讲,他的肝、脾、肾,还有他的胃都有问题的,为什么有的人会心悸?尽管说这是一种假象,但他表现出呕吐、胃疼这些,还有皮肤痒,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的人骨骼疼痛,什么样的都有。这些东西必然和身体有关系。心理学上讲身心一体,身体和精神是一个整体互相影响,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说就是精神问题。在这个人身体上发生的事和他的精神状况是一体的,不能分开说。

我一直很赞成我们家长用中药,还有针灸去给孩子调理。因为针灸很安全,它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只要是熟练的针灸师傅,不会造成什么危害,比如你们担心的扎到肚子,会把肠子扎破内脏什么的,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

还有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原因。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和身体有关系的和吃食肯定有关系。饮食上面要注意,很多的孩子,本身就手脚冰凉,但他又容易燥热,还特别贪凉,他喜欢吃凉的东西。其实这些都不正常,他愿意吃冰棒、冰激凌这种冰的东西,他表现出很热,可手脚是冰凉的,那这是一种外寒内热。

就像张大夫给孩子扎针的时候说,你想吃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你的病。她也特别愿意吃路边摊,煮串炸串烤串这些,然而她也贪凉。可扎完针以后,她对这些东西不想了,不香了,在路边,从那过去她会捂鼻子,特别反感那个味,再也不吃了,这个特别奇怪。

这就是应验了张大夫那个话,她说那个时候是你的病在想那些东西,而你还要给他提供这些,这个病在想这些东西,你给它提供,你就把它养大了,把病养大了,病就一点一点的吞噬你。

我们现在必须要想吃什么,我们就不吃什么了,合力把它赶出去,用针灸合力把这个病魔赶出去。慢慢你就会恢复一个正常的饮食,这就是改变她的饮食习惯,还有生活方式,比如你很嗜睡,你脾虚湿气重,那你就会非常懒,不好动。把这个病魔赶出去,你慢慢也好动了,生活方式就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样慢慢就好起来了。

还有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我们为什么每天进行的三件好事的分享呢?其实是在改变思维方式。有的人说我怎么找不到一件好事?其实事情每天发生的就那样,表面看来它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想,它就成了一件好事。

今天早晨有位妈妈说,孩子一夜没睡,她感觉到特别崩溃。而且她还问孩子晚上睡了吗?孩子说睡了。但是她看到的孩子一夜没睡,她就特别崩溃。她崩溃的理由是因为孩子对她撒谎。我在底下也解释了,可能有人没看。用这个举例子,就是说你反过来想一想,孩子多顾及你的感受啊。

他一夜没睡,知道妈妈会担心,知道他没睡的话会担心,所以他撒谎说他睡了,而且睡得很好。这样一想你是不是就很安慰,还会从心里心疼这个孩子不能睡觉,睡不着,你会非常心疼他。而且他跟网友,你看出来他是跟网友聊了一夜,这个也很幸运啊,你的孩子睡不着,还有人陪他聊天,不挺好的?你从这个角度想事情,你一下就释然了,这就是正向思维。在这种心态下,你才能看见孩子,看见他的痛苦。

然后去理理解他,之后才能真正的接近他,达到相互信任的关系。关系好了之后,孩子为了让妈妈安心,也会好好的睡一觉。而且妈妈对他发自内心的关心,会让他很放松,这有利于他去睡觉,睡着就非常好了,这是正面的。你一个正向的思维会把事情引向正向。

如果你感觉崩溃,你会忍不住,嘴上没贴胶带,忍不住吼,你怎么还骗我?你一晚上不睡罢了,你跟别人聊天能一聊一个晚上,还骗我说睡觉了?!

你想想孩子会是一个什么心情?他不睡觉很痛苦,不是说他兴高采烈一晚上没睡。即使是兴高采烈,一晚上没睡,我们也应该为他感到高兴。他终于可以高兴一天了,处在这样痛苦的阶段。你要是进去训斥他的话,根本就离题万里。他会认为你根本不懂他,会把你推得远远的,甚至关上心门,永远不想再看见你。

这样的话事情就没办法解决,孩子会越来越严重。就像你担心的黑白颠倒,玩游戏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最后一直这样下去。这对他没有好处,会发展的越来越严重。最后肯定不得不去专科医院,不得不吃药甚至住院。

但你换一种方法就不是那样子。焦虑是不是能够用意志力克服呢?我跟孩子相处的两三年,刚开始我也在鼓励孩子用这个,就说这个情况来了,就说我不怕你。这也是有位老大夫跟我说过,我不怕你。就说这个难受劲来了,你去这样想也行。如果你很紧张地跟它去对抗,心里想我就不怕你,你来吧,你会紧张会更难受。

焦虑它不是靠毅力能够克服的,你试图战胜它,试图用意志力去战胜它,它就越强烈。这个东西就会在心理被强化。

昨天妈妈问我她睡不着怎么办?躺在那儿什么翻来覆去的。如果你躺在那想,我今天就不睡了,千万不要睡觉,我怎么也不睡,这样的话,兴许一会儿就睡着了。

所以你不要试图跟它去对抗,你越对抗在内心就越强化了这种东西,它就会越严重。那我们讲怎样帮助一个人适应这种焦虑?我们陪伴接纳孩子就可以了。像一去上学就难受的不行,这些基本上可以判定为焦虑,单纯的焦虑。

当焦虑来临的时候怎么办?其实就十二字六个词。放松适应休息,谈话乐观转移。这些我都讲过,今天就是总结梳理一下。

帮助到孩子放松,怎么放松呢?就是全身的放松做深呼吸。症状来临的时候,你就坦然的。在精神焦虑的自救那本书里有“飘过”的概念,就是症状来了的时候,你就在心里想啊又来了,那请马上飘过吧,你不要在我心里扎根,你飘过,就像我脑袋上的一片云,你来了,想一下这个画面,让它从头上飘过去就行了。你就这样去想,真的管用。

因为这本身是精神意念和情绪的东西,很虚幻的,你要用这种虚幻的办法去克服。如果我们一定要用克服这个词的话,这就是一种克服的办法。你迎接它,然后让它飘过,不要停留在你这儿不动。

你不去关注它,不去对付它,它就不会停留就会飘过,就是说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过去,就是这种心悸,难受的感觉很快就过去了。

在学校里,孩子可能突然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这个广泛性焦虑引爆就是突然不知道怎么了,就开始难受。你可能会问,同学说你了吗?老师批评你了吗?他说没有。

那你怎么了?突然就这样,其实这时候不必去问这些,你只要让他放松就行了。你教给他一些办法,做放松训练,因为这个放松可以随时随地做,没有时间地点的制约,可以找我要放松训练的视频,就是深呼吸,用身体的放松带动情绪的放松。

你抛根问底问同学怎么了,老师怎么了,用不用妈妈去给你说说,这些都是强化。你就是没有办法,总想抓住元凶,然后想惩治这个凶手好让孩子心理平复,其实没有发生这些事情,他仍然会这样,会痛苦,会难受。只要有那么一点,他就会难受。你要教他学会放松,如果他自己掌握了这个放松训练,放松的同时去想象飘过,难受来了就会飘过。

我的孩子经历过,我跟她这样说过,让她试图去努力。后来她的躯体症状是怎么消失的呢?我也不能确定完全是哪个东西让这个病消失了,但一定合力的结果。这个焦虑来临,让自己非常痛苦的时候,放松飘过的方法非常管用。

第三个是休息,放松这个办法还能体现在这个帮助睡眠上。帮助睡眠,我们前几天专门讲过一节课。那会儿大夫才刚刚开始学中医,我在她那住了一夜,我说睡眠不好,她给我做了一个放松的练习。就是要睡觉了,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你就开始想我的那个眼睛放松。

我的眼球放松,眼皮,放松,头发放松,你随着你心里想这个放松的时候,你就放松一下,真的放松一下,这个时候你发现多数时候是不放松的。比如你躺在那儿,心里想的时候,我的头部放松,然后你就有意识的做一个放松的这个动作还真的也就去放松,你就发现你很多时候其实都是端着的。尽管是睡觉,你都是端着的,然后你说肩膀放松,他肩膀就下去,你想就行了。

躺在那儿闭上眼睛就是一个一个的细啊,头发,鼻子、嘴巴牙齿一点一点的放松,全身的零件儿一点一点的放松。

你都让它一点一点的放松,我的心放松,我的胃,放松,我的皮肤放松,就就这样一个练习。然后你没等你把这些搞完的时候,已经睡着了。如果你嫌这个麻烦,我这里也有教你放松的视频。

那个时候我就有这样一种知觉,想原来我一直就紧绷着,尽管人躺在那儿,这个头都没有很放松的躺在枕头上,是端着的,这不利于我休息。尽管睡了一夜,我也是背膀腰疼。这样放松以后,起床后不是很难受,这个放松练习非常好。你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给孩子做放松。

睡觉之前做这种放松,听着催眠的音乐,促进睡眠的音乐。比如说水滴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然后你让孩子这样去想,或者你在跟前给他慢慢的这样去说,他一会儿就睡着了。

有家长说,一提上学孩子就紧张,勉勉强强去学校了,第二天又会去不了。他就想不行了,得赶紧去医院,不去医院的话解决不了。我不反对去医院,但在这个情境之下去医院,你就抱着一个希望,就是希望去了医院,医生给诊断,吃了药后他就好了,就能上学了。

这个前后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会这样的。他能不能上学,我不知道,但是休息一两个月就去上学,是绝对不可能的。

吃药,除非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你可以去医院诊断,可以去吃药。其实我们大多数孩子经过诊断,也吃药了,也折腾过好多,还是这样子。

是什么在起作用呢?我想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家长的改变。靠自我意志力克服不了这个东西,但是自己必须有一些方法,必须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尤其是孩子,环境对他很重要。

因为他还没有长成,就像一个植物,他还没有长到自己能够抵抗风雨,有个风吹雨打,他就蔫了。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养分,好让他长大。

现在他处于停止生长的状态,我们要做的是给足养分,让他快快长大。不是药真的能怎么样,当然有些是需要吃药的,很多情况是需要药物去治疗的。

这个时候又有家长问我了,我这孩子是不是去看一看啊?去看一看未尝不可,中医也好,西医也好都可以。我们刚才说的放松,还有适应其实都差不多,适应就是指我们要勇敢地适应这个产生焦虑的对象。

比如学校这个环境让孩子产生焦虑,考试让他产生焦虑。在复学之前的准备,我们要带孩子去学校周边转一转,多次带他去学校周边去看一看。

让他慢慢接近他恐惧的目标,然后心里慢慢适应。在复学差二十来天一个月的时候,你让他亲近书本,一开始他不看,你把这个书拿出来放在那儿。他会看着书,如果他能看着书不再紧张了,也是一种进步。如果翻开书看十分钟并能坚持下来,这也是进步。

逐渐去适应这个东西,不是希望他打开书就能看上两小时,做上一份卷子,完完整整做一张卷子,或者怎么怎么样,完全是我们盼望的那样。他可能把书拿出来,放在那好几天也没翻一下。

有的家长又受不了了,其实拿出来,能看那书,已经是在适应了。如果能翻一下,这又是一种适应。如果你和孩子关系好了,可以促使他去做这种事情。

哎,今天我们来看二十分钟,孩子,妈妈在这做饭,你去看上二十分钟。我是这样督促她的,她就看了一会儿,过了很长时间,她过来了。孩子真的特别可怜,有一种讨好妈妈似的。

我也不知道她看没看,反正过了四十来分钟,她过来说妈妈过了多长时间了?我一看表过了四十分钟,她说我已经看了四十分钟了。

尽管她可能开小差,可能怎么的,但我心里坚定地相信她就是看了四十分钟。我就说这非常好啊,明天我们再做两道题,这样的让她适应这个东西,适应她害怕这个。

我用这种积极向上的东西影响女儿,她自己也会做出很多努力。她说晚上做噩梦,老梦见一个小女孩一转一扭头对她笑,这个小女孩经常出现在她的梦里,特别可怕。

就是说在黑暗里,她为了克服这种恐惧,就在我们楼下没启用的地下停车场,她拿个手机照路,就那么走一圈。那个时候我也有点紧张,我说这孩子怎么了?也像大家一样有过疑惑。我说孩子是不是精神上出什么问题了?

你说地下黑乎乎,什么都没有,一个人拿着一个手机照亮,万一有点什么,有小猫一下子窜出来吓一跳,她本身就是特别胆小的。其实我也观察孩子,是不是窜出一只猫会让她吓一跳?

是不是比平时敏感度高,很容易扎一个机灵吓一跳。我的孩子就是这样,她就是要克服这种小恐惧,就去适应那样一个环境,这个适应和对抗是两回事。

孩子怕学校就慢慢的去适应学校这个环境。有一个家长说孩子不能考试了,这孩子明显就是害怕考试。那么我给出的方案是他可以不不去考了。你不能这个时候劝她去考吧,去考吧,她去不了,她腿软走不了,怎么去呢?

你还可以这样,说那我们就不去了。咱把卷子拿回来,你在家做,计时做一样的,这是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次他做好了,会发现卷子没有那么可怕。原来在这个时间内他也是可以完成的,而且完成得不错,这会减轻他面对下次考试的恐惧。

或者你鼓励鼓励,他就去了,有很多的这样的不确定性。我跟你说拿回卷子试一试,你说这样管用吗?这样行吗?这样有用吗?你让我怎么回答?

我只能说你可以试一试,觉得不可以就不采纳,只能这样。

适应还可以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让他一点一点地去实现,适应大目标让他觉得很难,比如完整做完一张卷子对他很难,他觉得自己根本做不了,看到卷就开始头晕头疼。你可以说,今天就做前面的五道选择题。他做了后,第二天再做五道,一点点的分割这个目标。

这个任务他完成得很好,之后他内心会升腃腾起一种力量,会想这个我能做到,那第二天七道也应该能做到。这样一点一点地增加信心,然后如期完成,他的信心也就一点一点增长起来了。

第三个是休息,休息的过程,比如他在玩游戏也是一种休息。这就又谈到一个老话题,就是我们要接纳允许孩子。

最直接的休息就是睡觉。睡眠是困扰很多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困扰?因为白天他无事可做,爸爸妈妈上班去了,不上班你也走不进他心里,你们也没法沟通,说不在一块去,所以他用睡觉来躲开你们。

白天躲着我们,晚上呢?晚上他更精神了,这个时候,他的一些网友同学有时间了,会跟他玩一玩,聊一聊。这对他也是一种休息,一种放松。

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不合常理的,我们想要打乱他干涉他。这个时候在你不干涉的情况下,他才能慢慢恢复到正常。待你们关系好些后,你再去帮他调整。

你白天给他找一些事情做,有事情做了,累疲乏消耗了体力,他晚上自然能睡着。在睡眠的方面你可以帮他做放松练习,对睡眠有效。像泡脚艾灸这些,你能为他做的想到尽管为他去做。

这些本身有作用,也有你的爱作用在里面,这个就不赘述了。还有谈话,谈话就是沟通,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不是你单方面的说话。一直以来我们和孩子的沟通都是单向的。你说哎我要跟你谈谈,你说这个话就是你要教训他的开场白,你要对他进行说教的开场白。他会想我犯了什么错误?在以往的思维中他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模式。你用这个来开场,他马上会想到,这又开始了,他立刻头大了,他开始头疼了,你一说他就逃避。他不听,你就来气了,我跟你说话呢,你在那干什么呢?然后他爆发了,说我不要跟你说话,怎么怎么的,这又是一场剧烈的冲突。

这种不叫沟通,这是你单方面的说教。沟通是什么?你要先认同他,说他感兴趣的事情,慢慢展开话题,让他多表达,你倾听就可以了。

尤其这个时候,你要倾听,不要打断他。孩子有时候主动和你沟通,比如有位家长说,孩子去看歌剧,邀请他一起去看,但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他不喜欢看这种东西,不得已他就敷衍去了,他坐在那儿看着,怨气冲天,看着看着又怎么了,完了孩子就发怒了。

有时候你真的需要装一装,不是装而是真诚地想要探索孩子内心世界。他喜欢一样东西,你要试着去喜欢去了解,这样你跟他会有话题,你们交谈的时候好有应答。

像群里的ohh,他给为了跟孩子沟通,把二次元的游戏,那种书还有电视剧看了无数,就是为了跟孩子有共同的话题。

我记得有次他说孩子让他看一个什么连续剧,他一看六十级还是多少?他说六十级呢,孩子一下不吱声了,这,孩子从他这个话里体会到,原来爸爸一直在忍着呢,这个让爸爸感觉到很长很复杂。

其实等到你和孩子能顺畅沟通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你特别喜欢这个,但妈妈已经喜欢不来了,你在这看,妈妈陪着你,妈妈做自己的事,妈妈可以看会书。

比如孩子看歌剧,我会一直陪着她在这儿坐着。但一开始的时候,你不能这样。他邀请你看的时候,你认真去看,要很入戏的跟他去。因为他在看的过程中有一些好的东西,有意思的东西,他想和你分享。他渴望有一个人跟他一起享受这个。

你为什么没有那个耐心呢?你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事。现在孩子这个状态让你没有心思跟他做这些,他都这样了,连个学都不上。他在这看歌剧,还让我陪着,我哪有那个心思?我现在还有那个心思?

你不要这么去想,孩子现在能看歌剧也是一种享受,你不希望看到他快乐一会吗?他能快乐一会不好吗?所以你陪着他,你要有乐观的心态,只有乐观的心态,他才能好起来。你不能时时处处让他觉得,你因为他的事情,因为他不上学很生气,很愤怒,很痛苦,很烦恼,很焦虑。

很多家长夸大这些感受,为了让孩子知道,觉得他会可怜妈妈,然后好起来。你想让他可怜你,谁来可怜他?这个时候他没有那么长的触角,伸不到你那儿。看到你的感受,他会想到这么长时间了,你装了这么长时间,现在他面前装不住了。因为他不去上学,你就装不住又开始了,又要回到原来那种模式了,好吧,那就回吧,他很痛苦的把门关上了。

他又开始昼夜颠倒,还有他觉得自己非常没用,看我把妈妈气成啥样了,我还不如死了,我这个德行,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可能会向内攻击。

你的这种种会把他引向绝望的境地。为什么我一直说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原因就在这里。怎么样让自己乐观起来?我们每天写三件好事,这三件好事呢,如果它本身对谁来说都是好事,值得庆贺的事情,这很好。但也可能这不是一件好事,但你能从另一个角度把它看成一件好事,这是更好的。我们每天有人说找不出三件好事来,那是你的思维问题,因为你不能从一件事情中看到它好的那面。

好与不好都是你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你用消极的解释方式,它就不会好。你用积极的解释方式,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这个寻找好事,不是说它真正的就是一件好事,而是有时候坏事你换了个角度去看,它变成了一件好事。我们需要的是这种正向思维,你拥有了这个思维,就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人,你的乐观会感染到孩子。

你的孩子会同你效仿,你的家庭氛围也能感染到他。他慢慢学会你这样的思维模式。人为什么会焦虑会抑郁?就是在思维层面上,他和多数人不同,什么事情都往悲观的方向去想去解释,好事都变成坏事。

所以他很难找出好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思维模式。我们自己做得游刃有余,把一件坏事用乐观积极的方式把它解释成一件好事,我们的思维会慢慢发生改变,我们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参与进来,慢慢的他的思维模式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是从认知上改变。

孩子的认知问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还有就是转移,当焦虑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去转移,转移他的注意力,像听音乐、散步,跟孩子沟通交谈。我建议你们一起去散步。我那会跟孩子做得最多的就是散步,散步过程中不可能一言不发,这散步若是一言不发,那就成了挪威森林里的侄子了。

文艺作品是经过加工的,我们就是闲谈,我和孩子边散步边谈边沟通边交流,这个方式非常好。我们在这一个行动里做了好几样,把这十二字真言里,六个字都做了。

放松,乐观,谈话,转移都一起做了是吧?在孩子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做很多种,我们不用那么教条,这十二个字是一体的,如果我们把它贯穿到生活当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孩子相处的点滴中,它会慢慢起作用。尤其适应这个,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做。孩子的情况好转了之后,慢慢的让他去适应,去亲近书本,适应学校这个环境,去周边走一走,逛一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