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悬崖古洞(寻古探幽古崖居)(1)

文:东方雨

正当槐黄枫红的季节,我们驱车来到了塞外古城——延庆,尽情饱览了秋意的浓烈与红叶的奔放,将身心融入了这一方秀美的山川。

汽车驶出长城隧道,视野逐渐开阔起来。古城延庆坐落于塞外的小盆地,起伏的山峦横亘于延庆的北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连绵的海坨山像一位张开双臂的巨人将整个古城紧紧拥抱,给以情人般的呵护,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特殊气候,让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四季里的温凉与清爽,这里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美誉。

十月的延庆,秋意浓浓。时令刚刚跨过霜降,树叶就忙个不停地纷纷落下,飘满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黄叶满地成为这个季节里最主要的景色。荷塘里的莲叶也不再是田田如盖,大都变得猥琐与枯黄了,全部失却了夏日的丽姿,找不到一丝出水芙蓉的风采;秋风萧瑟,凉意习习,摇曳柳丝下,沙沙杨林间,我们倍感了一种秋深意寒的临近。夕阳西下,霞光普照,给秋风里的林木花草涂抹上了一层淡红的晕色。

次日的上午,在朋友的建议与引领下,我们驱车张山营镇的一处名胜——古崖居,想去探寻一个源自唐代传奇的神秘洞穴。

汽车在崭新而规整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一路畅行,时速达到120公里,让人有种风驰电掣般的快感。路边农田里有早已收过的庄稼,也有挂满枝头的果树,还有燃烧似火的枫叶……坐在车里,透过车窗,可以饱览秋与色的和谐,可以瞩目山与巅的雄浑。

三十公里的路程,不足半盏茶的功夫就到了。进得山来,扑面的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幽深曲折的峡谷。夹岸树木茂密,鸟雀欢噪,天高云淡,蔚蓝如海,微风拂面,山色宜人。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我们躬身前行,路边栽种着许多花草树木,雅致幽静,置身其间,仿佛到了世外桃源,使人不得不留心于峡谷的一草一木。

顺着整齐的台阶,我们步入了谷底。首先看到谷的左首有一硕大的洞穴,里面供奉着一尊菩萨,慈眉善目。紧走几步,路的右首又有几个大的洞穴,其中一个大洞穴的门楣上写有“会荫茶社”的字样。我们初次见到这样的石室,感觉与陕北的窑洞有异曲同工之妙。走进石室,环顾左右,通过遗留的痕迹,大家纷纷猜测石室应该具有储粮或者备战之用,或许军营的作用更大些。

登上一个宽阔的平地,好似圆形的天井,这是游览古崖居线路的旅游交汇点,左侧立有一块石碑,上面详细记述了古崖居的历史、传说与考证。不远处,筑有一口水井,水井连接着由上而下的一道山泉水渠,不过渠里泉水已经干涸,看不到一丝溪流了。

沿着山泉古道,我们一路向前,山路依着山势逐渐向右攀升转弯,地势也渐渐陡峭起来,山道也趋于狭窄和崎岖。在狭窄陡峭处,前后设置了两道关卡,是为第一道关口和第二道关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越过两道关口,道路峰回路转,向山崖峭壁处延伸。我们拾级而上,不久便到达了一面巨大的石壁前。这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巨大山体,表面看似一面墙壁,古人就在这大约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人工开凿了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石室。

从其开凿的洞穴位置以及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区域。前沟南、北、东三坡有91处石室;后沟东坡一处有26处石室;共计117处石室。石室的洞口相互毗邻且置错落有序,石室一般高1.8米,呈长方形或正方形,以一明两暗的三套间居多。全部石室呈楼层状分布,层与层之间有石蹬、石梯和栈桥连接。

古崖居保留了许多人类生存的痕迹:门、窗、壁橱、灯台、石炕、排烟道、石灶和马槽。有火炕的石室是居室,炕宽可容二人;有水槽的石室为马厩,一般可容四五匹马。室外还有石磨、水槽,以及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必要设施。

石室本来是建筑在整个山体里面的,由于壁面部分坍塌而使得石窟内部结构和所有布局一目了然,特别是那些原在石窟内连接上一层,现已坍塌的残留石阶,看的更是一清二楚。遗憾的是由于管理部门为妥善保护石室,将所有上行通道全部封闭,使得我们无法上去探究一番,也就无从得知其中的真实情形与隐藏的奥秘了。

在前区和后区的中间地带有一个突兀的平顶山头,像是一个宽敞的平台,是为观景台了。游人可以据此平视整面峭壁石室,也可以俯瞰整个峡谷。此处视野开阔,可以瞭望,可以观景,可以怡情、可以聊天,真可谓位置极佳。走下观景台,依级而行,遂到前区。石级的拐弯处,设有灯孔,放置油灯,估计供人夜晚上下行动方便。前区有多个石室,形制各异。我们俯身而入,样式与后区大同小异,我们可以近距离的感受古人的生活起居。

沿着陡峭的石梯,下得山来,恰巧又回到泉水古道,与此前的山路相会合。整个旅游线路正好是完整的一圈。

虽然游览的时间不算太长,算起来也就个把钟头,但古人的奇思妙想和杰出智慧,却不能不令人称奇和拍案叫绝、叹为观止。依据专家的考证和推论,或为隐居部落所为,或为战备驻军所用,但就其室内高度与火炕的长度,觉得居住此地的人个头应该不是太高,也许是古代某个矮人部落避祸而居于此吧!

在探究中,我们发现石室的内部都很干燥,没一点潮湿的感觉,抓一把松散的沙土,干爽爽的,轻轻剥离一下墙壁,灰白的沙石纷纷落下,想必只有这种质地的花岗岩,才最适合造屋居住了。

走在平整的山路上,不时回头凝望,古崖悄悄隐藏于山体的后面,慢慢地让下山的人看不出它的一点影子,古人如此科学地、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地势,在如此险峻的悬崖峭壁上,修凿了如此绝妙的居山守险,败可避谷,且宜守难攻的军事工程和家居建筑,的确令人折服。觉得这个神秘的山谷或许还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它是戍边的军营,还是隐居的部落?是躲避仇家,还是秘密练兵?因何废弃、何时消失,至今没有更为翔实的史料佐证。在这个绵延数百里的海坨山里,竟然还藏有这样构思巧妙的建筑奇迹,不能不令人称奇。

站在八达岭长城的烽火台上,我极目远眺,绵延的海坨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蜿蜒于延庆的北面,与南面的群山衔接着,包围着这一片小小的盆地,我想这样的地势地貌,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处才能尽览于此!

离开古崖居已经好几天了,但古崖居的奇特地貌、建筑风格和重重疑惑却不时浮现于脑海,闪现于眼前,我想,等有机会再去那里,细细探究一番,再次走进石室,触摸室内的卧具灶台,去感受古人的生活、起居与神秘故事!

古崖居!总有一天,科学家会揭开你神秘面纱,给世人以明确的答案。

诡异的悬崖古洞(寻古探幽古崖居)(2)

古崖居截面图

诡异的悬崖古洞(寻古探幽古崖居)(3)

古崖居洞穴

诡异的悬崖古洞(寻古探幽古崖居)(4)

古崖居洞穴

诡异的悬崖古洞(寻古探幽古崖居)(5)

石刻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