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豫通街新生村的居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家园能早点被拆,因为这里生活设施太陈旧,门前出路也成问题,最让村民恼火的是一些不干不净的店就开在这里,破坏了风俗。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

西起周公庙东到金业路,这条短短九百米的城中村道路,一共用了四个路名,五贤街、豫通西街、豫通东街和盐店口街,而它的前身是著名的洛潼公路,历史与现实在这里形成交汇。1农民工的家园

冬天午后阳光刺眼,三个农民工穿着的男人,在一间美容院门口,隔着玻璃望了又望,怯生生拉开推拉门问到,“洗头么?”

“不洗”服务员回答道,“不认识门口‘男士止步’吗!”

三个中年男人无奈地走下台阶离开。小小的街道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养活了一大帮来洛阳谋生的外来务工者。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2)

陈师傅在五贤街路北开了一家订做皮鞋的商店,除了做皮鞋外也做布鞋和旅游鞋。老陈很实在,用湖南口音说到,“布鞋旅游鞋的鞋底和鞋帮都是进人家的,我只是组装起来!”老陈曾经在南方鞋厂干过,十几年前他在这里开了这家店。由于不忙着赶活,加上手工仔细,他做的鞋比较耐用,尽管样式不太新潮。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3)

就在陈师傅鞋店对面路南,杨师傅正在打烧饼。和时下的馅饼店通过各种馅料制造出很多品种不同,杨师傅的烧饼只有“发面、硬面和带馅”三种。当今环境,如果传统手艺开在繁华沿街店面顾不住本钱,因此它们只能栖息于这样的小街僻巷,浆坊也是如此。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4)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5)

在豫通西街路南,简陋的小门头上写着一个大红色的“浆”字,胡同里面就是杨女士开的浆坊。绿豆酸浆是做洛阳浆面条的必备原料,由于发酵过程中散发出酸臭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加上消费量并不大,市区里这样的浆坊已经不多了。绿豆出过浆后的豆子粉是制作牡丹燕菜的原料,而浆面条和牡丹燕菜是洛阳独有的,因此这条简单的产业链,缺了谁都难以存在。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6)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7)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8)

中午在豫通街小学门口,焦师傅边做糖稀画边等学生放学。他说自己年轻时学会了这门手艺,由于挣钱不多,当时便外出打工,可现在年龄大了,不能离家太远,他就重拾这门手艺,开始了走街串巷的生活。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9)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0)

豫通东街路南有家摆件加工店,老板刘师傅把从全国各地收购来的古旧木料,在店里进行抛光,加工后的摆件呈现各种造型。除了加工摆件外,刘师傅也做弹弓和佛珠。由于抛光时会产生少量的灰尘,而现在环保管得很严,这位老板只好在后院小心翼翼地加工。2九省通衢咽喉古时洛阳是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称作九州腹地,南来北往东进西去的客商都会经过洛阳,现在的豫通街在古时是从西而来的必经之路。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1)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2)

1901年10月27日(清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九月十六),下午三点左右(申时),在躲避八国联军进京之乱后,当时从西安返回北京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谷水进入了洛阳,到达七里河后,穿过豫通街、盐店口和马市街,随后从南门(长夏门)出洛阳,这是慈禧和光绪仅有的一次现身洛阳,现在此条900米长的街道正是当初他们全程通行过的地方,可想当时豫通街的重要程度。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3)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4)

△周公庙大殿定鼎堂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5)

△周公庙三殿内陈列有周公后裔族谱

在五贤街上的周公庙是后人为纪念周公姬旦所建,他是西周时期洛邑都城的建造者,也是儒学奠基人,被尊为“元圣”。周公毕生“制礼作乐”,他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孔子以他的人格作为最高典范,终生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现在周公庙院中大殿定鼎堂中供奉着周公、召公、毕公及周公长子伯禽和次子君陈五尊圣像。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6)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7)

曾经在周公庙东边还有五贤祠和城隍庙,后两座祠庙现在已经毫无踪迹,早被战火摧毁,原址上现在是家属院。专家称五贤祠从东向西排列,分别是范文正(仲淹)祠、二程夫子祠、邵(雍)子祠、朱(熹)子祠和尤(西川)子祠。有老者回忆,清末五贤街西端还有一座过街三门大牌坊,上书“十省通衢”,字大如斗。3被遗忘的母亲河中州渠与周公庙在五贤街口擦肩而过,而街上一座五贤桥就横架在渠上,新生村的老年人在桥边和庙外排起方桌座椅,他们边晒暖阳边打麻将,全年不息,现在庞大的麻将阵仗已经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8)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19)

与渠平行南北边各有一条小路,狭窄的道路上停放了私家车,现在只容两人擦肩而过。本来这样的背巷小街的“门面房”无人问津,但现在被一些做餐饮的美团商家租下,美团的政策是餐饮外卖商家必须要有店面。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20)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21)

在中州渠与金业路交汇处,几位老阿姨正在太阳下取暖。冯阿姨被其她两位女士称作老姑娘,她是地道的新生村人。她踩着脚下的中州渠说,据她父亲讲,解放前这里是洛河滩,她又向东指了指,那里的河滩曾经是居民给马饮水的地方,叫饮马坡,现在那条街就叫饮马街。解放后随着洛河河道南移,1958年在这里挖掘了中州渠。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22)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23)

冯阿姨说,村里条件好的人都在其它地方买了房,不在这里住了,村内的好多空房子租给了外来务工者,以前熟悉的邻里邻居渐渐的变成了生脸的租房客。她说,虽然现在这里是城中村,但过去却是好地方,陆路水路交汇,交通便利,毗邻洛阳城内城。4传统美食聚集地盐市口街与金业路口附近聚集了不少小吃店,豆腐汤、牛肉汤、羊肉汤,应有尽有。虽然距丽景门不远,但这里的饭店却是面向本地人的。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24)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25)

路口这家豆腐汤馆,小板凳小桌子摆满了门前人行道,每天早上排队食客从不间断。洛阳人喝汤,不仅讲究味道,更讲究氛围。食客们笑言,这家店有两大与众不同之处,一是那口一米五的大汤锅,二是盛汤的“豆腐西施”。“汤好人美”,因此大家都拼命的扎堆要喝上一碗。汤锅旁边,炸着的豆腐,香味飘得老远,路过的人都能闻到。搬个板凳,喝碗汤,已经是洛阳人的生活特色。

洛阳五贤街豫通街(豫通街的那点事儿)(26)

这条豫通街,未来也许会和众多洛阳传统老街一样,遭遇被拆的命运,一番重建过后纵然街道整齐了,环境优美了,但这种独特的生活氛围和习俗也将随之荡然无存,洛阳人怎能想象坐在麦当劳环境的餐厅里,吃着浆面条喝着豆腐汤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也许那时老城老街的历史和曾经的民俗,真的只能留在文字里和人们的记忆中,但陈师傅、杨师傅、冯阿姨、豆腐西施,他们就在我们当下的生活里,千年帝都的文化传承已经润物无声的浸入了我们每个人的骨髓,由于这条豫通老街,让大家聚在了一起!

生活,就是那点事儿!

如果你也想跟随小编一起徜徉河洛大地,

感受洛阳人文历史,请扫描二维码或输入hlts007添加小编个人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