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1)

讲好党的百年故事

时间进入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展现出时好时坏的光景,但总的趋势还是衰老。对于这一点,作为病人的毛主席自己最清楚了。

随着身体的时好时坏,进入晚年的他情绪波动也很大。这个时候,他很容易急躁,时常控制不住脾气。

那天,很久没有离开卧室的主席,主动提出来要到客厅的沙发去坐坐。在护理秘书孟锦云的搀扶下,主席颤颤巍巍地来到客厅。坐下以后,又让孟锦云拿来当天的报纸阅读,这个时候主席十分虚弱,已经不能长时间举手看书了,需要借助他人之力举着书,方才能完成阅读。

这天,孟锦云正手举着报纸,不知道是她举累了,还是疏忽,报纸上升的速度远大过主席阅读的速度,这让主席内心很烦躁。最后,还为此发了脾气。

孟锦云连忙道歉,让主席别生气伤了身子。

虽然被主席批评了,但孟锦云此时内心一点也不生气,她反而替主席感到难过。在主席身边的这段时间里,她亲眼见证了主席从意气风发,到如今的老态龙钟。这换做是谁,也接受不了这样巨大的落差。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2)

主席早年读书看报的情景

根据以往的惯例,孟锦云知道主席的火气很快就会下去,也一定会向自己道歉。

进入迟暮之年的毛主席虽然性情温和,对待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总是极具温和,但有时也会变得情绪失控。高兴时,他会尽兴地哼唱上两段。不高兴时,他也会大声呵斥。他有坚强的自信,也常常有自苦的怀疑。

人生晚年的毛主席,内心世界更是矛盾重重,各种心态交替出现。

这段时间,毛主席更多的是在沉思,十分平静地在思索着什么。这点孟锦云尤为记忆深刻,平日里做事大大咧咧的她,都感觉到了这点。因此,在主席闭目养神的时候,孟锦云也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不去打搅他。那一刻,客厅里极其的安静。孟锦云也在好奇:主席到底在思考什么?

对于主席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对于书籍的热爱,是主席贯穿一生的爱好。即便是到了人生暮年,身体极度衰微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每天看书。仿佛在书中,他可以暂时忘却一切的病痛与烦恼。

但这段时间以来,主席表现得情绪很不耐烦,很多时候刚拿起一本书没多久,很快地就放下了。然后就躺在床上,紧闭着双眼,一言不发,在思考着什么。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3)

人生晚年的毛主席,时常静坐在书房的沙发上发呆思考

那天,主席似睡非睡地依靠在沙发上,右手的拇指在不停地弹动着。孟锦云忍不住内心的好奇,趴在主席耳边,轻声细语地询问道:“主席您在想什么呢?是不是这段时间不舒服,您是有什么事吗?”

听到孟锦云的话,主席睁开了眼睛。他并没有生气别人打搅了他的思考,而是略带笑意地回答着孟锦云的问话:“要说不舒服,我是这段时间天天不舒服,许多事情,身不由己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看来,我的本钱不多啰。”

说完这段话,老人家仿佛又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

都说人老了,就爱回忆往事,作为亿万人民的最高领袖,毛主席也一样。

难道背驰而过的生命,只能化作雄伟与苍茫的记忆,只能令人神往?

此刻,毛主席在回忆着他的青年,他的壮年。那时候,因为身体的强壮,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后来即使到了半百之年,他依然可以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然而,岁月不饶人,如今他确实老了,连走路都变得费劲。

“在我的家乡韶山,有这样一句话:“甘蔗没得两头甜,史上的事难两全。””

沉默了十几分钟以后,主席突然蹦出这样一句话。这让孟锦云听得不明所以。

孟锦云认真看着眼前的主席,觉得老人家这几天的气色不错,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这肯定是他前几日养精蓄锐,静坐的结果。可以预见,这一句话是老人家思索了几日后的由衷感言。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4)

晚年的毛主席

毛主席说完这话又停顿了会,接着又对孟锦云讲道:“孟夫子,这几日你看我发呆,觉得很奇怪吗?我这个人,不能说没有我去值得回忆的日子,只是我不愿意活在过去的记忆里。我历来主张任何事要向前看,这已经是养成了几十年的习惯。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一幕幕的,从我的脑海里穿过,像看电影似的,连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事情,很多细节,我都记得一清二楚,你说奇不奇怪?”

孟锦云也被毛主席的这一番话弄得起了兴致。她赶忙接着主席的话讲:“主席,我听老一辈人讲,只要在现实生活中过得不幸福的人,才爱回忆往事。你怎么大一个主席,还有什么事情……”

讲完这番话后,孟锦云突然觉得哪里不妥,为了避免讲错话,就停止了话头。

看到孟锦云讲到一半的话突然不说了,主席就笑着说:“怎么不讲了,孟夫子你讲得很对,你这样很好,我喜欢勇于讲真话的人。”

得到主席的肯定以后,孟锦云胆子逐渐大了起来。看到主席那充满殷切希望的眼神,她又开始继续讲起来。这次因为得到主席的肯定,她说得越来越有信心。

“主席,我觉得你现在除了身体不太好,剩下哪里都很好。再说了,你的病又不是很难治,只要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肯定会很快痊愈的。您这个人就是喜欢倔强,不爱治病,不相信医生的话,有病哪能不治,单靠免疫力呢?要是换做我,我肯定第一时间配合医生的治疗,身体好了,整天舒舒服服,高高兴兴的不好吗?”

“整天都高高兴兴,那是你小孟,我的孟夫子噢。

“你是主席呀,您怎么大一个主席,想怎么办都可以,想到哪打声招呼就去了。不像我们,讲每句话之前都要想想别人愿不愿意听,办成一件事也不是那么容易,您是什么办不到呀。”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5)

晚年的毛主席与孟锦云

听到孟夫子这番侃侃而谈,主席也被她的坦诚给逗笑了。身处高位的他,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很多话都是经过包装美化的,如今听到这半个小老乡的话,让他听着很悦耳动听。

听得主席是哈哈大笑起来。

主席这一笑,让孟锦云有点不知道怎么了,她试探性地问道:“难道我哪里说得不对。”

“你说得对也不对。”主席如此笑着回答说。

他又继续补充道:“说它对,是因为我说话确实算数,说话不算数,还算什么主席?人称‘最高指示’嘛,判定一个人到底有权无权,就是看他说话算不算数。说话算数,当然办事情就顺利。所以,做事情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些。可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只是单纯地看一面,就会觉得这人可真是神气。但是问题往往还有另一面。”

主席话说到这,又停了下来。望着孟锦云,似乎在等待她继续问些什么?

“另一面是什么,难道还有您办不成的事情?”

主席接着这句话继续回答道:“比方说你下班了,可以到大街上溜达会,和朋友四处转转,而我就没那么自由了。你走到哪都有人认识你,把你围着,拥堵得很啰。搞不好还会影响交通,你说是吧?”

“那倒也是,谁让您是万人敬仰的毛主席呢!”

“孟夫子,你和我讲话可以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其他人和我说话,都很谨慎,大多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这点,我早就看出来了,人是好人,但说的未必是真话,难得口吐真言。”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6)

年轻时的孟锦云

话听到这里,孟锦云紧接着又问道:“那主席您说话也会有顾虑吗?”

“那看要对谁说了,一个人说话总要负责任的嘛,不光是要对内容负责,还要对结果负责。比方说,有时你只是和对方闲聊,并没有太在意,但就有可能被人传达成‘最高指示’,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利用了。”

“您们说了怎么多话,我们大家可没传出一句话,我和张姐(张玉凤)下班回家后,遇到喜欢打听在您这里工作的情况时,我们一句话也没说。”

“噢,看来孟夫子不是口直心快,还是蛮有心眼子的吗。”

“那当然,说错了,可是要犯大错误的。” 听到孟锦云这番话,主席沉默了会,然后带着微微不满的表情说道:“有人说,我的话一句顶一万句,言过其实了,说过头了嘛。不用说一句顶一万句,就是一句顶一句,很多时候也是办不到的。我要把某人撵人政治局,分道扬镳,硬是撵不动,分不开嘛!”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7)

主席与江青早年间的合影

很显然,孟锦云听明白了,主席这里说的某个人特指江青了,这让她有点始料不及,不知道该如何应答了。

对于江青,孟锦云还是比较熟悉的。她性格属于比较张扬的那种。她每次到主席这里,都闹得很不愉快,大家都知道都她脾气不好,所以每次她一到主席这里来,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会尽量回避她。

孟锦云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还提到了当年的一件事:

她记得,哪天自己生病了,正在输液。当时江青正好到主席这里汇报事情。汇报完工作后,江青听到张玉凤说小孟生病了,所以主动过来探视她。当江青走到孟锦云休息房间的门口时,原本清醒着的孟锦云,赶忙假装睡着了。

装睡的孟锦云听到江青站在她身边,对张玉凤说了句:“这个小孟是从空军部调来的?她今天的样子很憔悴呀。”

其实,孟锦云假睡主要是怕江青问关于主席的事情,她有责任和义务替主席保密,但江青她也得罪不起。所以,她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只能装睡。

这天,当孟锦云听到主席提江青的时候,她一言不发地听着主席讲话。

也难怪今天主席会主动提到江青,这几日江青一直要见主席,但他总是避而不见。当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江青同志要见他的时候,主席总是显得很不耐烦,连连摆手,有时候干脆直接一言不发。

放在往日,主席从来不会主动提江青的名字,今天很是难得,不知道他怎么了,竟然主动说起她来。

在主席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应该都比较清楚,主席脑袋非常的活跃,时常思维跳跃非常大,他那善于联想和比喻发挥的才能,再加上他那渊博的知识,也可以理解这样。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8)

晚年的毛主席与身边的工作人员

一般来讲,和主席聊天你从来不会感觉到没话题聊下去。一般你只需要起个头,剩下的话题就交给主席吧,他总是能从你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到话题点,然后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很显然,今天的聊天话题,涉及到了江青这一块儿。

主席不提江青则已,一提她的名字,就给孟锦云出了一个大难题。就在主席说完前一段话后,又突然带着试问的语气问孟锦云:

“孟夫子,你说如果全国人民知道了我要和江青离婚的消息会怎样?”

孟锦云听到这里,猛地一愣,过了好大一会儿,她才醒悟过来。其实,在没进入中南海主席这里的时候,她和亿万国民一样,以为主席和江青同志过着恩爱的夫妻生活。直到自己来到主席身边工作以后,才知道两人的关系确实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

很多时候江青前来探望主席的时候。主席总是显得很不耐烦,在外人看来,再大的苦难,只要主席认定的事,就一定能完成。革命年代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大的磨难,但伟人都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了下来。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9)

主席与江青早年间在散步主席

如今,反而在与江青同志的婚姻上出了大问题。到了人生晚年,毛主席和江青的婚姻其实早已经出了大问题,两个人很早以前就分居,各自住在不同的地方。再到后来,主席连江青的名字都不愿意提及。

孟锦云看到主席如此难受,就在心底为主席打不平。既然不喜欢,为何不痛痛快快地把婚离了。她不是太理解,作为亿万人民爱戴的领袖,还不是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眼前他到底在顾忌犹豫什么呢?

其实,站在孟锦云当时的角度来看,会得到和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作为常人的我们觉得主席是全国人民的领袖,他的言行举止都深受各方关注,每一个决定,每一个私人的事情,都会掀起大的波澜,为此他不得不在乎世人的眼光。

而孟锦云作为主席身边的护理人员,见得到的更多的是伟人平凡的一面。在孟锦云心中,更多时候,眼前这个人不是最高领袖,而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也有喜怒哀乐的时候,也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但在某个瞬间,她又感受到了主席作为伟人的神秘面纱。

她就这样,在主席身边不断经历着这两种身份的不断变迁。

思索了半天,孟锦云还是鼓起胆子问了句:“你不是没跟江青离婚吗?”

也许,主席提出的这个问题,压根也没想着有人能回答得上来,而是对自己的自问自答。所以还没等孟锦云回答上来,主席就自己自问自答了起来:“我到底到哪去起诉了哟!离婚总归要办个手续吧。到时候,不知道是法官要听我的,还是我听法官的,那可要大大热闹一番。总有一天一了百了,统统解决。”

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唯一一次和孟锦云谈及江青)(10)

晚年主席接见外宾时喜笑颜开的样子

话说到这,主席突然哈哈大笑。这笑里面代表着他心中压抑的情绪终于可以得到暂时性的释放,也代表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压抑。

据后来孟锦云本人回忆,自己从进入中南海到最后主席离世,这期间,像那天听主席主动提起江青,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