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儿都不圆润,盘它!”

这是孟鹤堂、周九良相声里的一个梗,是讽刺那些过分痴迷于文玩包浆的收藏爱好者,在生活中也是逮住什么就盘什么。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1)

文玩收藏中的“盘”,就是通过反复摩擦文玩表面,使之更加光滑有质感的一种玩法。

当然,很多文物艺术品因为材质和年代因素,表面长时间氧化而形成了一层自然光泽,被称为“包浆”。收藏界的确是有很多人喜欢这层包浆。

但包浆被庸俗化和功利化了之后,就会出现相声里说的到处“盘它”的人。

那么,包浆到底好不好?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包浆呢?

2020年4月29日至6月28日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上,那些沉淀着包浆的供石,岁月的磨砺和生命的流逝,让石头焕发出温润和幽雅之感。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先生,借着上博的“高斋隽友供石展”,专文论述了包浆对于文玩的意义。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2)

朱良志先生表示,中国人对包浆的挚爱,堪称一篇有关艺术的大文章。在赏石中,包浆无处不在,有了包浆,石头方有风韵。

传统艺术之所以重视包浆,根源于中国人视人的身体与世界为一体的哲学。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肉体生命与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秉气而生,相摩相荡。

中国人特别重视触觉感受,感受石头的包浆,以肌肤去触摸它,感受它,进而融入这个世界。

经过无数代人吟赏把玩的石头,天地自然之气的晕染在其上留下斑斓神采,无数代人的摩挲留下了芳泽。这种带有人的体温、经历生命的浸润、具有历史感的石头,就成为中国人的至爱。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3)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4)

包浆对于石头来说,重要的就是改变了石头的“性质”,变成与人的生命相关之物,甚至渐渐丧失“物性”,变成人的朋友。比如白居易得到两片奇石,抚摸吟弄,朝夕相对,他与两片石头,成为了“生命三友”。

欣赏包浆,就是从视觉上欣赏包浆的那层光泽。朱良志先生认为,石头包浆中所说的光泽,已经上升到观者心灵体验中的生命之光,让人进入一种澄明的境界。心灵清净,无处不有光明。所以中国人赏石,特别重视一盆清供对人心灵的照亮。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5)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6)

石头从地质年代来说,是“时间之物”,欣赏一件有包浆、有历史感的供石,如同游子听那荡漾着历史回声的夜半钟声。中国人玩石,是将生命放到永恒中审视它的价值和意义。

石头中包含着一种亘古的定则,对着这永恒之物,来看自己,看人生的种种,看自己的种种沾系、种种拘牵,看历史的悲欢离合。传统文人品味文房供石,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看中这“永续的存在”。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7)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8)

盘玩包浆变绿的方法(就知道盘它)(9)

明末清初吴景旭《忆秦娥·宋瓷》云:“多时节,随身土古,包浆溅血。”

包浆溅血,是说包浆有着生命的回声,是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这跟相声里,老头把一块寿山石硬盘成了“鸡血石”,完全是天差地别的两个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