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在清华旁听过、只有初中文凭的青年,可以当清华大学的老师,让世界著名学者都佩服,可以想象吗?

但华罗庚做到了。

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吗(初中文凭的华罗庚)(1)

华罗庚

他的求学逆袭之路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听小编慢慢道来。

首先从华罗庚的第一位伯乐——王维克说起。

1922年,华罗庚走进了刚刚成立的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入学头一年,因为他总关注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字又写得很潦草,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当他上初二时,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发现华罗庚独特的闪光点,并决定一定要让这个闪光点放大。

王维克曾在南京河海工程学校读书,与张闻天是同班同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维克和张闻天联合了几名同学,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被学校开除,后来,他又来到上海,进入大同大学学习数理,毕业后转入复旦大学专攻法语。

王维克

王维克是华罗庚的初中代数老师,他发现华罗庚的作业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其他同学的作业很整齐,而且解题方式与他教的方式一样,只有华罗庚的作业本涂涂改改,但就是这些涂改的地方反映了他的独立思考,并想出了更加简便的解题方式,王维克为华罗庚的数学才能惊叹了。

此后,王维克便留心观察起华罗庚,不久,便熟络了起来,华罗庚成为王维克家里的常客,他佩服老师的学识,在老师的影响下,一门心思投入到自己擅长并热爱的数学领域中。

1925年,王维克应邀赴法留学,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数学和天文,并且成为了居里夫人的一名学生。学成归国后,依然回到了金坛。

王:“罗庚,你还在进修数学吗?”

华:“初中毕业后,我曾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可是那里的老师不允许我在做题时另辟蹊径,觉得我的方法荒唐可笑,再加上家里实在太穷了,我就退学回来帮父亲经营小店,但我自己已经把高等数学和方程式轮都学完了。”

1929年,王维克出任金坛县中学校长,解雇了原来不称职的会计、庶务官、事务主任,三个人的工作聘请华罗庚一个人来做,每月的薪水是十八块大洋,业余时间仍然钻研数学。

1931年,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当年第2期上发表,因为这篇文章,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二位伯乐——熊庆来

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吗(初中文凭的华罗庚)(2)

熊庆来

熊庆来早年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后来又到法国留学,回国后致力于中国数学科学的开拓。先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北京清华大学等学校创办了数学系,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他联合竺可桢等留学归国的优秀学子和一批志同道合的科学家,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创办了《科学》杂志,杂志社在上海,引起数学界瞩目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就是在筛选杂志文章时被熊庆来发现的,他对这篇论文的作者产生兴趣。

“这个华罗庚是做什么的?他是哪里人?”

“留学生?”查看清华大学“归国学生联合会”会员名单,没有华罗庚的名字。

“大学教授?”国内大学里也没有这号人物。

当时在清华大学做助教的唐培金是华罗庚的同乡,从他那里打听到了华罗庚的情况,原来写出这篇令人惊叹论文的作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县中学“杂役”,而此时这个“杂役”正在被病痛折磨着,也因为这个病痛落下了腿疾。

熊庆来找到清华大学的校长,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校方的同意,决定接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教员,一开始华罗庚是数学系的助理,管管公文,管管图书,打打字。

华罗庚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必须抓紧一切时间钻研。

于是他工作之余就在图书馆里钻研数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还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之后,清华大学破格提升华罗庚为数学系微积分课的老师,就这样,华罗庚登上了清华大学的讲坛。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凭,还是个“瘸子”,但没有一个学生敢小看他。

1936年,由学校推荐,中华教育基金委员会保送,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剑桥大学当时的著名数学家哈代由于在美国访问,托人给华罗庚转达:

请告诉华先生,凡是从东方来剑桥的学生,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我们多长时间可以得到学位,如果先生也需要学位的话,他可以在两年之间获得博士学位,而别人通常需要用三年时间。

接着,转达者又说:

哈代教授在您来英国之前曾经读过您的论文,他认为您是一位能够独立思考的、有才华的东方青年,他对您印象不错……

华罗庚礼貌地打断了他的话:

谢谢哈代先生的好意,不过,请您转告哈代先生,我不远万里来到贵国,是为了学习知识,而不是为了学位。我只希望你们允许我在贵校听听课,在图书馆里看看书就够了。

在剑桥大学学习的两年里,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先后写了18篇论文,分别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国、德国的数学刊物上,他的成就早已超过了每一条学院式的要求,但因为他从来没有正式申请过学位,一直到离开剑桥,也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华罗庚先生真的是一位纯碎的学者,值得尊敬和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