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上海一大会址和纪念馆区别(一大会址日记来上海的第一站)(1)

2019年7月31日,参观者们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实习生 徐朝阳 图

7月31日,星期三,晴。

连日来的高温,没有阻挡参观者们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午10时许,门口等待入场的参观者已经排起了小长队。

不少家长利用暑假时间带孩子前来学习,来自河南的范文丽和她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他们来上海的第一站,范文丽希望三年级的孩子吴志涵能感受建党之路的艰辛与奋进,“这次参观也算是老师给孩子们布置的暑假作业,旅游不仅仅是一趟好吃好玩的历程,还要有学习和体验。”

谈到一大会址内最吸引人的东西,吴志涵首先就想到了展馆玻璃柜里的枪支和子弹,“过去了这么多年,依然保存完好”,这些物件让他联想到了历史书上英雄们奋起抗争的样子。

打动范文丽的则是展馆珍藏的手写感谢函、回忆录,“纸张已经泛黄,上面有前人留下的笔迹和批注,特别真实。”纪念馆内,母子俩各自在展品前回望历史。

接下来,范文丽要带着孩子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看看,还要将参观拍下的照片发到微信家长群里,与其他孩子们一同分享。

上海一大会址和纪念馆区别(一大会址日记来上海的第一站)(2)

唐艺如在代表简介前驻足参观。

展馆二楼,来自四川大学的唐艺如在董必武的图文资料前驻足,“我在历史书上学到过,他为党和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艺如是文科生,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国际政治,浏览着建党历程,她觉得很亲切,“这段历史我在高中读过、学过,都很熟悉,没想到能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再现于我的面前。”

她说,自己一直很关注此类纪念馆,之前也去过四川成都的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

“回到学校我会向同学们推荐新天地和中共一大会址,来这里感受新天地的现代和时尚,再品读一大会址展示的历史故事,是一份很有意义的体验。” 唐艺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