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明天就要高考了,各位湖南学子是不是已经做足准备、满怀信心了!小编先预祝各位取得好成绩,说不定今年的状元榜中就有你呢!

今天呢,咱们就应个景,来说一说“状元”这回事,聊一聊历史上湖南产的状元。

“状元”这个词唐朝就有了,当时的举子到礼部参加考试都要投一张“状”,居首者被称为“状头”,也就是“状元”,就是第一名的意思。

沿用到今天,“状元”的意思没啥变化,还是指第一名。只是古代有文武状元,现在叫文科、理科状元。今天省、市、县都会出个状元,古代的称呼就不一样,各地州、府考本地人的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的会试,第一名称会元。由皇帝亲自考核的殿试,第一名才称状元。

自唐迄清,中国科举史上出现的状元有五百多人,而其中湖南产的状元却只有寥寥五人(也说七人),明清两代的状元就只有三人。为什么湖南的状元会那么少?明清这三位湖南状元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古代如何斗地主(湖南人不擅长考试)(1)

彭浚(1769~1833)曾就读岳麓书院,嘉庆十年(1805)中状元。

距衡东县城10公里,珍珠乡黄梓塘村,有一处状元府,冷清得如逝去的朝代,这是清朝湖南“学霸”彭浚的府邸。

彭浚,是明清时代湖南仅有的三名状元中的一名。自隋唐科举考试以来,近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总共才有五百多名的科举状元,湖南籍状元则屈指可数。与江浙相比,显得寥寥,即使与周边的湖北江西相比,也稍显逊色。

彭浚的书法已卖出收藏高价。当年的“国民偶像”们,曾走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黎淳、彭浚,一生风调雨顺,最后寿终正寝,寻常的状元之路。而状元萧锦忠传说因煤气中毒而死,这似乎是状元悲惨命运的注脚。但是,当年萧锦忠卖字过生活的时候,书法价格远远高于其他人。

状元很少

清朝114名状元,江苏近50名,湖南只有2名

如果要给湖南省做一个科举状元榜单,你下意识一定会觉得很犯难?

其实不必大费周章了,科举一千多年,湖南地区有5个状元(一说有7个)。

只要稍加寻找,就会发现,北宋的王世则(长沙人,一说是广西人)、南宋的王容(湘乡人),明朝的黎淳(华容人),清朝的彭浚(衡东人)、萧锦忠(茶陵人)一定会躺在榜单里(一说唐朝宁远人李郃、元朝衡东人何克明也中过状元)。

从唐朝到清朝,人们能够找到五百多名状元。江苏人最厉害,仅在清朝114名状元的榜单里,49名(一说50名)状元可以互称老乡,而清朝的湖南状元,彭浚和萧锦忠一定会觉得孤单,放眼望去,前边的3名湖北状元至少能凑一桌斗地主,彭浚和萧锦忠要能玩上斗地主,必须拉上明朝的黎淳,而右边的5名江西清朝状元不仅能打上一桌麻将,旁边还有个扎鸟的。

古代如何斗地主(湖南人不擅长考试)(2)

天心阁上历代状元名录

为什么湖南省的状元那么少?

在明清,状元作为进士之首,一个地方的进士基数越大,中状元的几率会相对较高。资料显示,明代,湖南人共考中556名进士,只占全国总数的2.2%左右,各省中列倒数第三,清代,湖南考中进士764人,仍是全国中下游。

“总的来讲,还是一种科举文化发展基础的影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湖南省科举文化的基础比其他地方薄弱很多,起步晚了不止一星半点。“湖南近邻江西,长期以来,在宋元明清时期,就领先湖南,江浙地区的基础就更好”。

邓洪波说,科举有自己的规则,湖南人在经世致用方面比较擅长,在考试方面就不一定那么有技巧。

古代如何斗地主(湖南人不擅长考试)(3)

殿试

国民偶像

中了状元,回家置屋买地,同乡张灯结彩放鞭炮

在黎淳、彭浚、萧锦忠生活的年代,谁一旦中了状元,全国人民都会知道,都会记住你。

进士不易,状元更不易,“科举抡才大典,三年一次,一次出一个状元。”邓洪波说。他们与全国读书种子一路PK登顶,光宗耀祖,荣极一时。

像萧锦忠那样,他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了状元,就格外风光。据说当时在北京湖南同乡会,特地为他宴请戏班,唱了几天几夜的戏,旅居京城的湖南乡亲,则家家张灯结彩放鞭炮,以示庆贺。

他自己的心态也是放松得很,中了状元,他写了首《闲居即兴》:“依山傍水房数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布衣得暖胜丝锦,长也可穿,短也可穿。稀粥淡饭饱三餐,早也可餐,晚也可餐。无事闲游村市栈,棋也玩玩,牌也玩玩。雨过于晴上小船,今也谈谈,古也谈谈。夜归儿女笑灯前,饭在一边,菜在一边。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玩玩牌、下下棋、聊聊天、怡儿弄孙,状元郎的生活自在逍遥。但在之前可不是这样,萧锦忠29岁中了举人后,就一直客居北京,那时候他没钱买书,就只好借别人的书来抄着看,学习压力大极了,在北京待了13年才考中状元。

他的前辈同乡彭浚也是如此,这位四处借钱不得而辍学,甚至因读书而被继母侧目的苦学生,嘉庆十年(1805年)中状元之后,立刻获赐钱财,加官晋爵,置屋买地。如今,衡东县珍珠乡黄梓塘村还残存一处清朝特点的府邸,九进九出,飞檐挑角,甚是雄伟,这个是彭浚的状元府,一幢豪宅。

“那时的状元非常受人崇拜,可说是当时的国民偶像”,邓洪波说,古人以读圣贤书并金榜题名、成为天子门生为正道,明清状元大多都有官职赐封,中状元确为人生一大快事。

古代如何斗地主(湖南人不擅长考试)(4)

彭浚的状元府仅存牌坊

状元去哪

没当官的萧锦忠,以言拒太平军,以诗拒曾国藩

他们中了状元,全国人民记住你,然后呢?能不能再为人们记住,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让我们来看看湖南明清时期那三名状元的下落吧。

明朝湖南地区唯一的状元黎淳,他当过吏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主管文化、考试方面的官员),参与修纂明代大型史书《大明一统志》,当吏部侍郎的时候,惩过一阵子贪,做的是文化人、公务员的事儿。

“明清两朝规定:状元做官起点正六品。进士要做官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培训期,培训通过了才给官做。”邓洪波说。

清朝湖南地区第一位状元彭浚,他在中状元当年就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六品官,主管修史),此后就优游各地,监考秀才考举人的乡试,也当过一些知府的副职和教育行政方面的官,与黎淳相比,没有做过大官。

但彭浚在他的家乡,却做了很多好事。据说彭浚把二十多年当官生涯中存着的“三千余金”,在乡里买田、买房,成立“成文公所”,其经营所得用来资助那些参加科举考试的穷酸士人。

萧锦忠,作为清朝湖南最后一名状元,起初也是被皇帝钦点授予翰林院编修(主管修史的官员),第二年,他就回乡省亲,然后再没有回北京当官。据说,他在家乡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死也没有离开家乡。

在家乡,萧锦忠给人题字、写文、作诗,他的字比其他人的字值钱得多,他靠写点字画来维持生活。

不做官并不意味着被人忘记,太平军打到茶陵时,三号人物萧朝贵曾愿意重金礼聘萧锦忠出山做官。这个由落第秀才洪秀全缔造的军队,究竟还是对科举赢家抱有敬意,但萧锦忠拒绝出山,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而进士曾国藩在操办湘军时,也曾请萧锦忠出山,萧锦忠也予以拒绝,但随赠了一首诗。

举人左宗棠若未遇太平军也难出头

状元 VS 秀才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此前,这个段子在网络上被疯传,让人觉得状元的能力不如秀才。

邓洪波认为,考上状元,证明他有文化基础,也有科举技巧,从这个方面来讲,状元就要比其他人强。“但考试好不一定代表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事业的成功有很多的因素。在古代,完全没有功名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邓洪波说,与状元萧锦忠同时代的左宗棠是个举人,曾国藩也考上了进士,“左宗棠并没有考上进士,但他如果没有遇到太平天国运动,他很难出人头地。”

其实,上述名单有片面之嫌,唐代的房玄龄、王维、颜真卿、白居易、张九龄、贺知章、柳公权,宋代的寇准、范仲淹、沈括、司马光、包拯、吕蒙正、文天祥,元代的施耐庵、刘伯温,明代的于谦、张居正、史可法、王阳明、汤显祖,清代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刘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张謇等人皆考中进士,其中就不乏状元。

(参考文献:湖南文史馆组编《湖湘文史丛谈》、《明清进士题名碑》、《华容县志》、《茶陵县志》、《明代湖南科举述评》、《清代湖南科举述评》、《衡东文史》、《茶陵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