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女儿升入初中,我的书单也随着她的阅读书单作了相应调整。《白洋淀纪事》的阅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初中阶段,我也依稀记得读过这类文章,还对荷花淀派掌门人孙犁影响深刻。如今再读,有种老友重逢之感,夹带着股浓浓的淳朴之风。

很难再能读过类似的作品了。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中有大量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儿童为支持抗战,稳定大后方做出的无私贡献,也反映了冀中等地人民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倒的几个妇女形象,她们勤劳、朴实、善良、乐观,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她们是最可爱的人。

白洋淀纪事选取书中打动你的一幕(白洋淀纪事读后感)(1)

水生嫂是文中着墨较多的一个妇女形象。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惠、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和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纪事选取书中打动你的一幕(白洋淀纪事读后感)(2)

《山地回忆》中,文中的我在河边遇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当她得知我是抗战人士后,为我做了一双结实的袜子。

当我穿上那双袜子后,她自豪地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一个普通的山村女孩,一双普通的白布袜子,是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也是对抗战必胜的乐观情绪。

还有那个无所不能的吴召儿,我太爱这个女孩子了。

白洋淀纪事选取书中打动你的一幕(白洋淀纪事读后感)(3)

初识吴召儿,是在名校识字班,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背后掩藏着一颗假手榴弹,被点到名后,端正地站直,认真大声的念起了书。

第二幕是敌人扫荡,游击队转移需要一名能干的向导,村长意外指派了一个女孩子。

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来人正是吴召儿。

村长埋怨她怎么穿红衣服,怕暴露目标。

召儿反驳:尽是夜间活动,不怕。再说我没有别的衣服,只有这一件。

说完就领着队伍去了神仙山。

在这阜平最高最险的山上,吴召儿如履平地,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让山沟里的枣子当作了游击队员的干粮。她是那样的自信:我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原先以为一个女孩子做向导,能跟得上队伍吗?

结果她总是爬在最前面,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后面的队伍笑,像是在乱石山中,突然开出的一朵红花,又像是山谷中浮起的一片彩云。

夜半三更,她把队伍带到了山顶的姑姑家,取火烧水,煮倭瓜,忙里忙外,仿佛一点都不累。队员们吃了香的、甜的、热的倭瓜,都有了精神,热炕一直热到了他们的心里。

第二天,敌人果然来搜山扫荡了。

由于队伍中多是伤员,不宜作战,只能转移。

勇敢的吴召儿挺身而出: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

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本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们提醒她,红棉袄不行。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

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不久,让队伍转移后,便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在以后的日子中,作者时常回忆起这个勇敢能干的姑娘。

我也常常想念吴召儿,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

在孙犁的作品里,虽然描写的多是惊心动魄的抗日战争的事情,但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残酷,也没有悲壮、凄惨的故事,有的就是这么一个个善良淳朴的妇女同志。

70年过去了,吴召儿们可能垂垂老去,可能早已撒手人寰,但她们鲜活地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生活过、奋斗过,我们要永远地记得她们。

她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