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陈阿姨今年52岁,刚退休两年,原本幸福的退休生活,却让刘阿姨烦恼无比,压力倍增,甚至几度患上了抑郁,刘阿姨退休前是大型企业中的中上层领导,一度叱刹风云,有女强人的称号,她退休后的退休金和也很可观,和老伴的退休金加起来,接近两万,这样来看,两人的养老生活应该非常幸福才是。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两人的养老生活非但没有想象中幸福,还比他们上班时更累,更辛苦。
其实,跟陈阿姨有相同烦恼的人有很多,他们大多老年生活都不太幸福,没有办法自己做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来看看刘阿姨十年的退休生活之路就知道了。
来自刘阿姨的自述:
我今年61岁,退休已经十年了,在退休前,我和大部分人想的一样,认为退休后无事一身轻,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把,完成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愿望。
刚退休前半年确实挺好的,我每天想做啥做啥,吃喝玩乐跳广场舞,一起认识新的老大爷唠唠嗑,聊聊家长里短,原本以为这样幸福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半年后,儿子的一通电话打断了我自己的生活。
原因是儿媳突然怀孕,听到这个消息,我既高兴又懊恼,因为我知道我即将担负责起照顾儿媳和外孙的责任,在退休前,我无数次想到这样的时刻,每次都猜想最后到底是自己还是亲家母去照顾?
结果最终担子还是落到我身上,亲家母以太忙为理由,我直接被儿子抓过去了,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无语。
就这样我像个保姆一样,为他们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承包所有的家务活,累死累活。
直到儿媳做完月子,但是接下来儿媳和儿子还是不愿意请保姆,看着可爱的孙子,我的心再一次软下来,想想照顾孙子这最后一趟就过去了,到时候再回归自己的生活。
照顾孙子,就像我年轻时照顾自己的儿子一样,小孩子动不动就哭,半夜要把我吵醒好几次,本来睡眠质量就差,真的很恼火。
好不容易把孙子带到四岁上幼儿园,我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歇息了,结果家里有出事了,老家的婆婆出了事儿,摔了一跤,变成了瘫痪人。
我作为二儿媳,理所应当去照看几天结果三哥三嫂却不愿意,他们认为,我最早退休时间最悠闲,不上班也有退休金,不像他们一天不干活就没饭吃。
三哥,四弟,五妹都强烈要求我回老家照顾婆婆。
我这个老伴也是大孝子,他自然是要回去照顾老母亲的,我你就不想回去,但他也不帮我说话,最后整的我不上不下,只有被逼无奈,跟着他回去做一回好妻子好儿媳。
照顾瘫痪的人,真的比照顾小孩子还要难,我的身体遭不住,肩周炎都犯了,简直苦不堪言,我一边照顾婆婆,一边烧火做饭帮忙洗澡按摩等等,最关键的是我婆婆脾气特别倔,在瘫痪前,她不是这个样子,对我的照顾总是挑三拣四,连粥煲得不够烂都要吵,给她按摩. 经常抱怨我手脚太重。
每天干死累活地伺候她,我却得不到一个好脸色,就这样照顾婆婆,让我瘦了十多斤…。
五六十岁的年纪,恰恰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根本没有办法享受自己的美好时光。
心理分析--为什么你的养老生活不幸福?
宠溺的孩子半生的父母,到了中年,或许还没有明白一件事情。你认为是你依赖子女,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子女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子女呢?
换句话说,子女的“啃老”行为实际上是自己培养出来的,给孩子金山银山,他们潜意识里其实是心甘情愿被子女啃老的,虽然意识上不愿意。
从小溺爱孩子的父母,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却从没有给到开放的家庭氛围,以及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与世界连接、相处的能力。
这些父母到了中年,或许也不愿意承认,他们自身也不具备(缺乏)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我们总喜欢以年龄,社会角色地位来判断其能力和成熟度,实际上,很多50岁心甘情愿被子女啃老的父母,心理年龄都不够成熟。
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被啃,就是为了和子女保持连接,不愿意让子女离开自己 ,抛弃自己让自己孤身一人,这种自私的心理诉求潜藏在他们潜意识当中,不被察觉。
于是,子女让他们帮忙带孩子,伴侣让他们帮忙照顾老人,他们也从不懂得拒绝。
不拒绝的后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缺乏边界感,都说成长是场别离,无论是和长辈老人别离也好,还是和子女别离也好, 不愿意接受别离的现实,边界感模糊,最终只能造成关系的轮回痛苦纠缠。
尤其是父母和孩子,父母和孩子本身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孩子们渐渐长大,有了独立的思想,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和追求,要对自己世界里的选择负责。
而老人逐渐老去,自然要独自探索自我的人生,寻找自我的价值,有自己的活法。中年父母和子女,彼此都有各自的活法,在各自的世界里互相挂念,各自安好,便是最好的状态。
50岁到60岁的女人,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养老生活,切莫让后半生的人生和前半生一样,沦陷于彼此的边界,重蹈覆辙。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