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河北科技大学,就不得不提到河北科技大学航模协会。今年是科大航模协会成立的第11年,过去十载春秋,我校航模协会共获得2次世界级比赛冠军、33次全国级比赛冠军,总奖牌数位居全国高校榜首。

而这些惊羡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一位与协会缘分颇深、不断地发光发热的人物——他就是航模协会指导教师杨泽夏。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1)

结缘科大,“因”在航模

2009年是科大航模协会成立的第二年,协会准备参加CADC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锦标赛。因缺少航模操纵手参赛,而有经验的操纵手往往都在中学,于是,为了寻找优秀的操纵手,校团委大学生科技活动负责人孟宾老师从认识的航模教练那里找到了杨泽夏。

那时的杨泽夏还在读高三,但他接触航模已超过八年之久。在还是三四岁的懵懂孩童时,他就通过自己爱好航模的父亲观看、体验过航模表演了。到十岁时,他的父亲和一些相熟的“老模友”们一起带着杨泽夏学习航模,领他入门。上中学后,他就开始跟着权威的航模教练进行学习和训练。可以说,自从认识航模,杨泽夏的人生便没和航模分开过。

“可能男孩子对机械,特别是对飞机会有一种天生的向往和热爱吧,自己能够制作并操纵一架模型飞机,这种莫大的成就感让我对航模欲罢不能。”杨泽夏这样形容他对航模的感觉。得到教练的推荐后,他满怀激动地去参加了比赛,惊喜的是,科大刚成立不久的航模团队在这次比赛中赢得全国冠军。也正是因为这次比赛,杨泽夏在录取志愿上填写了“河北科技大学”。“我当时看到了科大在航模方面的潜力,我不知道这所学校会支持航模多久、会给予多大的重视,但我愿意相信他们的决心。”杨泽夏说。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2)

(2009年CADC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锦标赛杨泽夏与其父合影)

亲历发展,收获成长

一间小屋,几张桌子,十几名成员,这便是航模协会成立之初的样子。在09年比赛夺冠之后,学校于10年给协会批了专属工作室,为协会特批了第一台设备激光雕刻机。到现在,协会在主体育场拥有四间实验室,各种设备配置齐全,训练场地面积排在全国高校前列。“作为一个见证协会发展史的亲历者,我真的很感谢一直以来学校领导对我们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感谢孟宾老师和刘东辉老师,他们是科大航模事业的奠基人和领航人,他们和我父亲一样,是我人生的领路人。”杨泽夏提起这些的时候,眼中闪烁着光芒。

大三时,杨泽夏成为了航模协会会长,带领队员们继续攻克新难题,接受新的挑战。2014年,我校航模队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英国BMFA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杨泽夏担任此次参赛模型飞机的总设计师,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我校接到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的比赛推荐较晚,航模队只剩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更糟糕的是,临近比赛时两位比赛选手办理签证时被英国大使馆拒签,原定操纵手无法参赛,于是担任航模设计的杨泽夏便又承担起了操纵手的任务。准备期间,杨泽夏每天6点多起床,由孟宾老师带着他去30多公里外的地方练飞,下午回到学校继续修改模型到凌晨。“这段时间过非常辛苦,所有人都付出了很多,包括那两位被拒签的队员,也一直支持鼓励着我们。但好在结果不负众望,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杨泽夏骄傲地笑了笑。最终,我校在限时载球项目中以比第二名翻一番的总运载量打破纪录,拿到冠军,并获得本届赛事唯一一项最佳设计奖。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3)

(14年英国BMFA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比赛留念)

这次比赛后,即将毕业的杨泽夏面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选择,他不忍放弃相伴多年的航模,毅然决然地选择成为一名专业的航模指导教师。

扎根科大,倾情付出

考虑到自身专业并非在航空方面对口,作为指导老师欠缺专业理论知识,于是杨泽夏选择到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就读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一年半以后,他以班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回到科大,在创新创业中心工作。“我出国就是为了回来,毕竟我的‘根’就在科大,对科大航模队也有很深的感情,我想好好回报科大,也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杨泽夏认真地说。

2017年,科大航模队队员再次来到英国BMFA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的赛场上,英国赛方主管认出了杨泽夏,“他问我这回来是不是还要再‘飞’,我告诉他,我现在已经从事教练工作了,是带学生来‘飞’的。”再次回到母校,而身份却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这听起来有些奇妙的浪漫色彩。

“可能是我看着年轻吧,走在校园里经常被认成学生,不过我也习惯了,而且我确实是。”杨泽夏笑着讲道。作为指导老师的杨泽夏在与航模协会学生的相处上,与其说是老师,倒不如是一位可靠又好脾气的老学长,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夏哥”。

杨泽夏谈到:“时代在前进,航模的技术发展了,竞争压力变大了,学生们也更加个性,所以我们老师在管理上也比较多元,更多的让学生们加入讨论,自己思考创新,我信任学生们。”说到这些,他的语气和表情中透露出满满的自豪。

给学生更多自主性,但绝不是“撒手不管”,相反,杨泽夏在航模队备赛时,总是会和学生们一起投入到备赛过程中。学生哪里不会时,看着着急的他就会亲自上手示范。在去外场比赛时,由于缺少伙食,学生们也总是忙到很晚,杨泽夏就会贴心地给学生们准备矿泉水、方便面和电水壶烧热水,做好后勤工作……点点滴滴,都是杨泽夏对航模协会饱含情感的付出。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4)

(2017年英国BMFA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挑战赛赛前指导)

指导有方,胸有蓝图

从英国归来的杨泽夏,认真分析了科大航模协会的优缺点,他认为,一方面,我国的航模发展更加注重经验积累,在理论方面多有欠缺;另一方面,要引入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们更多的辨证思考方案设计。

另外,他非常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为协会归纳、明确了团队核心价值观——“精神、全栈、唯一”。这其中的“全栈”,指的是协会应当综合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比赛,为此,杨泽夏于2016年重新调整了协会的部门组织结构,新增了宣传与后勤组,开始注重协会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

十年蓬勃发展,一路荣耀加身,不断革新和反思是航模协会的“法宝”。对于近年来学生们出现的一些功利、走捷径不正思想,杨泽夏严肃强调:“十年来,我们去比赛从未在意输赢,重点在有没有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在自身完善。最近有些学生出现为了拿奖而参赛的功利思想,还有一些在设计制作上想走捷径的想法,我就告诉学生们,我们要做正确而不是简单的事情。”

在他的指导下,航模协会成立的第十年,我校航模队66名队员进入CADC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锦标赛总决赛,参加了全部8个项目,参赛人数和项目数都是该项赛事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终获得了五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的优秀成绩。“这也算是给航模协会成立十周年的一个献礼。”杨泽夏笑着感慨。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5)

(2018年CADC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锦标赛总决赛合照)

对于航模协会的未来,杨泽夏在百科词条上写下这样一句:“输出杰出人才,打造百年社团。”

航模协会虽然是大学生的课外社团,但它却吸引了一批可能一辈子都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杨泽夏会不遗余力地培养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为祖国输出优秀人才。为了航模协会的长远发展,他将竭尽自己所能为一代代“科大航模人”积累更加严谨的教程,形成体制。

杨泽夏展望:“我的愿景就是建立一个百年社团,希望它能不止一百年,能一直存在下去,和科大一起去成长。”

2016年3月,我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获批。在全国只有15所大学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背景下,我校实现了该专业在河北省高校零的突破。作为与该专业相关的硕士,杨泽夏对于科大在通用航空方向的发展抱有很大期望。虽已经历十载风霜,但杨泽夏认为航模协会仍然年轻,仍然充满活力,前路大有可为——“这片天空非常广阔,我想去做一些事情,去创造,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作为“航模人”,杨泽夏始终对航模怀着一份赤诚的热情,他全心全意的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份事业上来;作为“科大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兴业”与“尽责”。“仰望天空,脚踏实地。”这不但是整个航模协会的宗旨,也是对杨泽夏本人的一个再贴切不过的形容。

河北科技大学航模协会历年获奖情况

国际赛事

国内赛事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6)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7)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8)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9)

CADC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

采访:蒋明君 李贤

撰稿:靳紫梦

航模课感想和体会(仰望天空脚踏实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