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静春的大道是什么

齐静春是靠什么,摆脱老秀才的桎梏?是靠什么,在崔瀺境界掉落至六境的情况下,自己不降反升?是靠什么,有望立教称祖?

齐先生说:“先生虽是先生,学问自然极大,可道理未必全对“。那他的根据是什么?正确的“道理”又是什么?

剑来中孙道长的结局(齐静春的大道是儒释道还是儒法道)(1)

道可道,非常道

二、李宝瓶的道理

我们可以先从李宝瓶来分析。

宝瓶是齐先生的嫡传弟子,绣花江之后,众人上山,宝瓶为陈平安等人讲道理,有三点:仁义道德,乡俗规矩,王朝律法。

仁义道德自然是儒家,那规矩、律法呢?自然是法家。而后,面对林守一地质问,宝瓶更是直言“法必从儒来”。

剑来中孙道长的结局(齐静春的大道是儒释道还是儒法道)(2)

法从儒来

最后,林守一再质问“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道教的道理“,宝瓶则说”一法通万法通,天底下最根本的道理,必然是一致的“。

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吧。儒家、法家、道家,一法通万法通,李宝瓶的道理是三教合一,那齐先生的大道自然也是三教合一。

剑来中孙道长的结局(齐静春的大道是儒释道还是儒法道)(3)

儒法道集大成

三、齐先生的本命字

齐先生的大道,虽然是三教合一,却不是网上大多人猜测的儒释道,而是儒法道。

再结合齐先生的本命字,静心得意对应道家,天下迎春对应儒家,那规则齐整则对应的就是法家。既然,齐静春有望立教称祖,那关键就在法家上的“齐“字了。

可见,齐静春能否羽化成仙?能否立教称祖?就看这个本命“齐”字能否悟得。

齐静春的所言所行,也确实与大骊的国策有相通之处,比如,山上之人要有山上之人的规矩,不能过多插手山下之人的俗事等等。

剑来中孙道长的结局(齐静春的大道是儒释道还是儒法道)(4)

何处得“齐”?

四、历史上的荀子

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文圣对应的应该就是战国末期的荀子,提倡“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另外,与亚圣的道统之争,也如出一辙。亚圣孟子主张的就是“人性本善”,是环境使人变坏,是社会风气使人变坏。

最重要的,儒家文化有两个阶段,前一千年是荀子的,后一千年是孟子的。唐朝晚期,统治阶级开始讨论将荀子搬出孔庙,最终在明嘉靖九年,取消了荀子的从祀资格。

剑来中孙道长的结局(齐静春的大道是儒释道还是儒法道)(5)

儒家两千年

荀子虽师出儒家,被尊为“后圣”,却不被唐朝之后的统治阶级所接受,程朱理学之后,更是被正统儒家思想所批判。

至于荀、孟之争,没什么可说的。前一千年,我们有强汉盛唐;后一千年,就呵呵了。

另外,荀子有两大弟子:李斯和韩非子。

如果把大骊国师崔瀺,比作秦国丞相李斯,那齐静春就可以对比韩非子,韩非子就是一名集儒法道大成者。

因此,我推断,齐静秋必然还会在小说的后期出现,而且也一定会悟出第三个本名字“齐”,大家拭目以待。

剑来中孙道长的结局(齐静春的大道是儒释道还是儒法道)(6)

三教合一,羽化成仙

五、写在题外

关于道统之争,说的最直接莫过于《封神演义》,先是阐教、截教分别布道天下,道义相冲,引起封神一事。

然后西方教,也就是佛教介入,使得阐教、截教鹬蚌相争,佛家得利。从此,西方教传入东土,争夺众生香火,影响华夏几千年,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再也拆分不开。

可见,道统之争既是文化之争,尤甚于沙场性命之争,这是影响千秋万古的大事,不得不慎重,不得不拼命。


齐静春篇已完,敬请期待骊珠洞天篇:本命瓷到底是什么?打破本命瓷又会怎样?

你觉得齐静春是怎样的人?你想看到哪个人物的点评?有喜欢诛仙小说的朋友,欢迎关注、留言评论,一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