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崇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享受;但同时,经济的世俗化却驱走了许多沉淀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价值。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都市化造成人际疏离与个人失落;人群拥挤但又陌生,真正形成了社会学家口中的“lonely crowd”(寂寞的人群),大量的现代人失去了人生价值的方向。

在中国文化里,探究人生价值,当首推儒家所倡导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汉代的董仲舒整合先前已有的若干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及阴阳五行思想,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宋代有个知事叫余宗宪,写了一段很经典的“五常劝世”朱批,我摘一部分如下:

“鹁鸪呼雏,乌鸦反哺,仁也;

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集其众,义也;

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

蜘蛛结网以求食,蝼蚁塞穴而避水,智也;

鸡非晓而不鸣,雁非社而不移,信也。

禽兽而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

为什么我想做平凡人(做仁)(1)

通过动物的行为很形象的描绘出了 “人之五常 ”,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反映,人做到五常并不是难事。本文先从五常之首“仁”说起:

“仁” 是孔子最为重视的,孔子的学说也以 “仁” 为中心的。 “仁” 的原意是美好的样子,是对男子的美称。所以说做男人的首要标准是要 “仁” 。

“仁”字从“人”。 “仁” 在春秋时代可以解释为“我”,是孔子以后才当作人的本性来解释的。孔子认为仁是人天生应有的内涵,为人人皆有的高贵品德,并非贵族独有;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最根本的部分就是“仁”。我想这可能就是“仁”和 “人”同音的主要原因吧。

“仁”字从“二” :从二表示复数,指“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从“二”还有一种很有趣的解释:二字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而人字旁就是代表人了;这是古代“天、地、人”三才的主张表现。

为什么我想做平凡人(做仁)(2)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将“仁”和“爱”关联起来,认为要做到仁,其实就是要做到有爱心;这种理解是完全正确的,但当今社会许多人对“有爱心”的理解偏向于做善事、心地善良等理解,所以说这种理解并没有很好地将五常之首“仁”很好地运用到社会价值和为人处事方面。

我认为“仁”,其实就是“换位思考”;要做到“仁”,就是要做到换位思考;古代君王要考虑百姓疾苦,而不仅仅只考虑自身权威;大臣要考虑国家体制运营,又要考虑民计民生;百姓之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个人。

二人换位思考便是“仁”,便是有爱心;不能不顾别人感受,自己走极端;其实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庸”的核心精神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