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破译清华简你真的懂爱吗)(1)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说文解字》:愛,仁之發也。从心旡聲。

“爱”为何与“反”或“返”有关呢?

清华大学2008年获得这批战国竹简文献里有答案。

一、《清华简》对“愛”的记录

在《清华简》中,“愛”代表一种德行,或与“智”类似。

近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在京发布最新释读成果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其核心内容“五刑则”里有“爱”的论述。

爱,即愛,属于“五德”礼、义、爱、仁、忠。

一堂国学认为。《清华简》“五德”与“五行”相对应,如下图:

《清华简·参不韦》之“五刑则”体系

整理:一堂国学

五德

义(義)

爱(愛)

五行

五音

五色

五味

《参不韦》的简文与《尚书·洪范》记载的“五行”内容类似,以上古大洪水为叙事背景,描写了天帝创制“五刑则”来治理洪水,天帝命令参不韦将“五刑则”授予夏启,指导其治理邦家的内容。

“五刑则”是《参不韦》的核心思想,其具体内容包括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等五个方面,其中,五则又称“五德”,即礼、义、爱、仁、忠,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以及五音、五色、五味等内容,“阴阳五行”学说曾在战国时期流行,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五德”与传统“仁义礼智信”不仅在顺序上不同,而且用字也不同,但我们可以比对理解,比如“忠”与“信”可能是对应的,但“爱”与“智”如果对应,则不是很好理解。

二、《说文解字》里“愛”的三种含义

我们从造字上破局:

简爱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破译清华简你真的懂爱吗)(2)

上面是“爱”字的三种不同的写法,第一个“愛”大家一般都认识,但第二和第三变化较大,在《康熙字典》里有收录。

《说文解字》说:“愛”,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康熙字典》直接说:“愛”同“㤅”,仁之發也。又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隱也。

由此可见,“愛”的本来写法为“㤅”。

“㤅”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分别对应三种含义,即:

ài(愛)、xì (息、炁)、jì(忌)

所以,我们望文生义,可以大概判断“愛”与日常所说的情爱有关,还与气息有关,甚至与禁忌有关。

三、一堂国学对“愛”本义的推断

既然“愛”的异形字是“”,而“”由“旡”和“心”组成,我们就可以从更小的构件去认识“愛”的本来面目。

《说文解字》:「旡,饮食气逆不得息曰旡jì。」

所以,“旡”有既然,存在的意思。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为何古人会说“天地之间有大爱”了,“愛”是本来存在的,类似于中国古代所说的“元气”

下图是“旡”的篆书,是不是接近“元气”二字的组合?

简爱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破译清华简你真的懂爱吗)(3)

“旡”jì,是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即打嗝儿。

我们可以联想到某些草食动物的“反刍”现象,所以延伸出“愛”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但要借助一定的条件,愛的结果最终是一股“气”,所以《易经·乾卦》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这句恰能解释如“天地之间有大爱”、“愛是一种气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的人彼此“气味相投”等疑惑了。

既然愛是一种“气”,气就需要流动,但不能乱窜。所以,有时愛如潮水般汹涌,有时愛如涓涓细流般温和,而恒久的愛是如天地之气般存在的,实有而似无,不觉而常在。

另外,旡的古文为“㒫”,反过来是“欠”字的古文。

《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若无相欠,何以相爱。

愛,妙不可言!

(作者: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