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1)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2)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3)

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时,多次点赞都匀毛尖茶,并作出了“对于都匀毛尖,希望你们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

8年来,以都匀毛尖茶为代表的黔南茶产业,顺势而为、借势而进,依托资源、品牌、政策等优势,创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4)

瓮安县建中镇果水村万亩高山茶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肖伟 摄

全州投产茶园面积从2014年初的45.24万亩发展到2021年的118.2万亩,净增72.96万亩;茶叶总产量从2014年的1.64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5.2万吨,年均增长17.92%;茶叶总产值从2014年的24.3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8.93亿元,年均增长20.3%,占全州农业总产值的9%;全州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从2014年的5389元/亩增加到2021年的7524元/亩,年均增长4.9%;茶叶年销售额从2014年的22.06亿元攀升到2021年的84.96亿元,年均增长21.24%。经过多年发展,黔南茶产业实现面积、产量、产值、销量跨越式增长,都匀毛尖品质硬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双双大幅提升。

产业提档升级

黔南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颁布《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立法保护,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兴州的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州级财政对茶叶重点县每年1000万元以上、其它县每年5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扶持,每年整合2亿元以上项目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大大增强了产业发展动能。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5)

都匀市毛尖镇螺蛳壳茶山 肖伟 摄

黔南立足气候优势和生态优势,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模化”要求,引导茶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培育出都匀、贵定、平塘、瓮安、惠水、独山、三都、罗甸等8个产茶核心县。通过科学规划、良种良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机械化作业等举措,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树品种丰富多样,产业产量稳步提升。

黔南以做强“干净茶”为目标,以标准化为引领,以实施茶产业“3个100工程”为抓手,坚持改造与新建并重,对条件较好的低产茶园,分阶段采取“改种、改园、改管护”的措施进行提质改造,不断提高亩产效益。修订发布《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化体系》,明确从茶青原料到生产加工及产品包装等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工艺全流程,茶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生态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茶叶品质不断提升。2014年以来,成功创建10万亩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6.2万亩有机茶认证基地,11万亩欧标茶认证基地,建成100个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的提质增效示范茶园,累计完成茶园提质增效27.5万亩。完成改扩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00个,培育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的茶企100家。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6)

独山县影山镇茶海 徐朦 摄

黔南从基地、工厂、用地、税收、营销、金融、项目、宣传等方面制定有力措施,支持茶企业整合集聚、做强做大、抱团发展,不断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集约化、公司化生产。全州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由2014年的425家发展到现在的8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州级龙头企业37家,获SC认证企业107家,获外贸资格企业10家,精制加工企业18家,精深加工企业8家、清洁化生产线109条,打造万亩茶园乡镇30个,绿化荒山380平方公里。经典、贵天下、贵台红、中缦、黄红缨等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在黔南安寨扎营。

8年来,黔南以“全价利用、跨界开发、融合发展”为思路,加强与中茶院、贵州茶科所、贵大、华南农大等科研院校的合作,精准实施茶产业科技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用现代科技提升产业,推动茶产业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全州共培养茶产业科技特派员1036名,培育科技型种子企业3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长企业1家。申报国家、省级茶产业科技项目16项,其中科技示范园区9个,星创天地2个。州级立项支持茶产业发展项目24个。项目涉及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标准化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都匀毛尖茶中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等。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7)

福泉市陆坪镇福兴村茶园采摘的春茶 肖伟 摄

特别是近年来,茶油、茶饮料、茶食品、茶酒、茶枕等茶衍生品层出不穷,黔南茶产业实现了从单一的茶产品向多元化发展转变,茶叶全产业链短板正在补齐。

八年的辛勤耕耘,黔南茶产业实现提档升级。

品牌匠心塑造

多年来,黔南高度重视都匀毛尖品牌建设工作,成立了都匀毛尖品牌管理委员会,采取“公用品牌 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构建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宣传、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的“六统一”品牌管理体系,提升都匀毛尖品牌竞争力。2014年以来,全州申报都匀毛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企业45家,授权证明商标企业87家,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都匀毛尖”商标为“驰名商标”。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8)

贵定县昌明镇的茶山上,工人在采摘春茶。徐朦 摄

为了全力当好引领黔茶出山的“火车头”“发动机”,真正“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黔南加大都匀毛尖宣传力度,建成都匀毛尖官方网站,开通从贵阳直通广州的“都匀毛尖号”动车。在亚洲最大茶叶集散地广州南方茶叶交易市场建立了都匀毛尖南方运营中心,在上海核心商圈徐家汇建立了都匀毛尖体验中心。积极推动州内茶企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中茶牌”都匀毛尖茶、“八马牌”都匀毛尖茶等系列产品,实现线上线下、省内省外融合发展。2014年以来,都匀毛尖品牌累计在全国开设销售窗口1191个,进商超75个。

同时,黔南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连续举办五届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邀请国内外茶人汇聚黔南,开展了茶叶展销、茶业论坛、万人品茗等丰富的茶文化活动,向世界推介都匀毛尖茶。在办好“茶人会”的基础上,积极组织黔南茶企参加“一带一路”展销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和北上广深茶博会等国内重要展会活动,在广州开展了“黔茶出山风行天下”之毛尖飘香专场推介活动,强力推进都匀毛尖品牌国际知誉度,使都匀毛尖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摩洛哥、欧盟等地区。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9)

1月1日,2022年“贵州绿茶”第一采黔南分会场活动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举行。冯小东 摄

经过多年匠心塑造,都匀毛尖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从2014年的13.78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40.2亿元,净增长191%,在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都匀毛尖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境外销售从2014年的零出口发展到2021年1000吨,出口额6900万元。

茶旅融合发展

今天的黔南茶产业,走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绿色之路。

多年来,黔南将州内茶文化园、生态茶园、茶企茶市等打造成茶旅游景点,将茶产品、牙舟陶、马尾绣等开发成茶旅商品,将茶民俗、茶文化、茶影视等打造成茶旅品牌,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展格局,建成了中国茶文化博览园、中国绿博园、“中国天眼”科普茶文化园等茶文化园,形成了都匀毛尖镇、贵定云雾镇、瓮安欧标茶旅小镇、独山影山镇等茶旅特色小镇。“云端茶海·心上毛尖之旅”入选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探索出“茶业 ”多业态发展新路,打造了西南最大的影视文化基地,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位居全省第一。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10)

都匀茶博园夜色 李庆红 摄

茶旅融合发展,给当地百姓带来的是真金白银。

数据显示,茶产业带动建档立卡户14655户51420人实现稳定脱贫,年人均增收1314元。全州涉茶从业人数从2014年的17.77万人增加到40.86万人,增长了129%,涉茶农民人均年收入从5304元增加到13527元,增长了155%。茶旅游年均接待游客量80万人次,旅游收入2.7亿元,带动周边群众年户均增收2635元。

都匀毛尖出名吗(都匀毛尖这八年)(11)

独山县影山镇茶旅小镇茶园风光 李庆红 摄

乡村振兴战略下,黔南茶产业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茶叶与旅游的强强“联姻”,必将为黔南全面振兴乡村蹚出一条新路,成为黔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来源:云黔南网 作者:刘雪红 刘文静

监制:秦祥祥

审核:张达

编辑:杨胜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