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 每种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自身组成单质也可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

3. 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态,另一种是化合态

(二)物质的分类

1.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较大的局限性,所能提供的信息也比较少,故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即是对同一事物从多个角度分类的一种方法。示例如下图:

高中化学胶体三大特性(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胶体性质)(1)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还可以再分类,进行层层深入。由粗及细的分类。示例见下图:

高中化学胶体三大特性(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胶体性质)(2)

2. 物质的基本分类方法

(1)根据物质的成分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2)根据元素组成的种类分:单质 化合物 ,而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有机物可分为烃。烃的衍生物

(3)根据官能团进行分类:

有机物可分为脂肪烃、芳香烃、烷、烯、炔;卤代烃、醇、醛、酮、羧酸等。根据研究要求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3.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法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的组成:分散质------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粒子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与比较

高中化学胶体三大特性(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胶体性质)(3)

分散系的比较

高中化学胶体三大特性(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胶体性质)(4)

(三):胶体的性质

1. 丁达尔现象: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束。

注意:①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

②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③液溶胶和气溶胶、固溶胶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④丁达尔效应能说明胶粒的大小范围

⑤丁达尔现象是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而形成的。

2. 电泳:胶粒细小而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选择性的吸附胶体中的某种离子而带有一定电荷。一般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胶体的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胶体、金属硫化物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的微粒带负电荷。在直流电场中,胶体微粒会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

注意:①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②固溶胶一般不具备电泳现象,液溶胶、气溶胶能发生电泳现象

③同一胶体的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彼此互相排斥,不易凝聚,这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3. 聚沉:使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常用方法有如下三种:

(1)加入电解质---- 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而沉淀。

例如:由豆浆制豆腐,在一定温度下,加入CaSO4使豆浆中的胶粒所带电荷被中和,从而使胶体发生聚沉而制得胶冻状的豆腐。

一般说来,在加入电解质时,带电荷多的离子比带电荷少的离子使胶体聚沉的效率大。如:Al3+>Ba2+>Na+>;PO43->CO32->Cl-

(2)搅拌和加热胶体----- 加速胶粒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而沉淀。

例如:将Fe(OH)3胶体加热即可使之聚沉。

(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少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使之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

例如:利用明矾净水的原理即为明矾溶于水后得到Al(OH)3胶体,其胶粒带正电荷,故能吸附水中一些带负电荷的胶粒发生聚沉,而起到净水的效果。

4. 渗析-胶体的净制

半透膜只允许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微粒通过,故可以通过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C. 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D. 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解析:纯净物的特征是由一种物质或同种分子构成。A、B两项可能是同素异形体如红磷与白磷。氧气与臭氧这样的物质,对于D项来说,阳离子可能有变价离子Fe2+、Fe3+。则其与阴离子构成的物质就有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C

本题考查纯净物的概念及应用

例2. 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把五氧化二磷、三氧化硫、七氧化二氯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和它们同属一类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一氧化氮

C. 五氧化二氮

D. 二氧化氮

解析:P2O5、SO3和Cl2O7都是酸酐,CO、NO、N2O5和NO2中仅N2O5为酸酐。

答案:C

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关键是找准确定物质的分类标准

例3. 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 过滤

B. 电泳

C. 渗析

D. 加入AgNO3溶液过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蛋白质溶液为胶体,可以利用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半透膜这一性质,采用渗析的方法除去其中混有的NaCl。

答案:C

本题考查胶体的分离与提纯的知识。

例4. “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今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

A. 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 有丁达尔效应

C. 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 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解析:由于“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恰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所以属于胶体这种分散系,应该具有胶体的性质,A、D错误,B正确;而这种液体能否导电不能确定,所以C错误。

答案:B

本题考查胶体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