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媒体说八大山人到过曲靖,留下了“越州洲上人拽舟”这一上联,迄今无人能对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传说中八大山人有哪些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传说中八大山人有哪些人(漫说八大山人及其)

传说中八大山人有哪些人

近来,有媒体说八大山人到过曲靖,留下了“越州洲上人拽舟”这一上联,迄今无人能对上。

八大山人朱耷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为什么叫“八大山人”?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八大人觉经》,就是《佛说八大人觉经》。又有人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等有关,“八”指其为宁王朱权后裔八个支系之一;“大”与“耷”同声,表明他是八支系的子孙耷。朱耷是否到过曲靖?难以定论。笔者查阅何暄《古越州志》、毛玉成《南宁县志》,没有八大山人到过曲靖的相关记载。不知他人凭什么断言八大山人到过曲靖。

陈兰森等修《南昌府志.卷六十四.隐逸》有:“八大山人,明宗室,为诸生,遭变弃家,遁进贤山中,薙发为僧。遂发狂疾,忽笑忽哭。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猖狂市肆间,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疾遂愈。工书法,能自成家。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惟贵显者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故求其书画,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颈抚掌,笑声哑哑。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数负则拳胜者背,愈哑哑不可止,醉则欷歔泣下。其题画及他题跋皆古雅,间杂以幽涩语,不尽可解。山人面微頳,丰下,而少髭。初为僧,号雪个,后更号‘八大山人’云。”薙发:剃掉头发。会城:省城,指南昌。履穿踵决: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非常贫苦。芦雁:芦苇大雁。汀凫:指鹤汀凫渚,鹤、野鸭栖息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芦雁、汀凫,均为传统国画题材。翛然:形容无拘无束的样子。町畦:规矩、约束。藏弆:收藏。二升:二市升。二市升酒差不多就是一公斤酒。屠沽:屠户及卖酒的人,古时通称操持贱业的人。墨渖:墨汁。雏僧:小和尚。嬲:纠缠。牵袂捉衿:牵着衣袖,拉着衣领。一石:八大山人画着一块石头的画,借指其书画作品。袜材:做袜子用。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参加的人分为两伙,如果人数为偶数,所分的两伙人数相等,互相对峙;如果是奇数,就让一人作为游戏依附者,他可以随意依附其中一伙,称为“飞鸟”。游戏时,一伙人暗中将一小钩或其他小物件交给其中一人攥在一只手中,由对方猜在谁的哪只手里,猜中者为胜。拇阵:也叫“拇战”,就是猜拳。饮酒时两人各伸出手指,叫出数目,所伸出的手指数加在一起,符合叫出数的一方为赢方,输方罚饮。欷歔:即“歔欷”,哀叹抽泣声。頳:古同“赪”,赤色。丰下:指下颔丰满,面呈方形,旧时视为贵相。少髭:胡须稀疏。《南昌府志》关于八大山人的记载,与其他志书所记差不多,具有较高可信度。从这段文字中也无法得出“八大山人云游外地,可能到过曲靖”的结论。假若八大山人云游外地,到过云南,在《南昌府志》中会留下雪泥鸿爪。

尽管如此,八大山人传世作品多,其书画流传至曲靖一带是有可能的。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像“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八大山人”的署款风格,会让人想起宋徽宗“天下一人”的花押风格。花押,相当于现代的个人签名。

越州,就是唐代的悦州,元宪宗时始改为越州,明代设置越州卫,康熙五年五月裁卫。越州历史文化悠久,现为麒麟区的一个镇,当地陶瓷业发达,现在的人称之为“爨陶”,有的人说越州产过青花瓷。笔者以为,历史上越州的陶器比较有名,可能有过炻器(比如宜兴紫砂壶就是一种不施釉的有色细炻器),但是可能产不了瓷器。众所周知,烧制瓷器要有高岭土(瓷土)等原材料,工艺相对复杂,炉窑温度要求极高等条件才行。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叫做炻器。炻器尽管结构致密,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接近瓷化,还不是瓷器,没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无论如何,“越州洲上人拽舟”还是不错的。“越州”、“洲上”均是地名;“州”与“洲”读音相同,后者多了一个“氵”;“越州”与“拽舟”谐音。当年,越州旁边的江中有一块“老虎石”,由于人们上山砍柴、打猎忌讳见到老虎,就改称其为“猫猫石”。“猫猫石”的中部有一个大洞与地下河相连,夏季涨水时,江水漫过石洞流入地下河,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甚至发出类似“猫——猫……”的叫声,水流越急,其声越大。最奇妙的是,无论河水有多大,“猫猫石”都不会被完全淹没。舟行江上,至此段十分困难,需要人们拉纤(即“拽舟”)才能安全通过。后来,清代官府整治河道,“猫猫石”被炸掉,大洞也为碎石泥沙填埋。据此推知,“越州洲上人拽舟”不但写实,而且年代悠久。它是否出自八大山人之手,无从考证。不过,历经数百年,据说至今无人对出与之相称的韵仄对仗、意境相符的下联。

为弘扬地方历史文化,麒麟区寥廓街道天池社区曾经与西门街32号(赵樾故居)联合举办活动,期待有人对出“越州洲上人拽舟”的下联。笔者当时也提交了“山阴荫下僧赏联”、“石龙垄起村势隆”两幅下联应征。山阴: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位于今浙江绍兴,境内山水美景甚多,令人目不暇给。石龙:曲靖市马龙区纳章镇石龙村,原名“法胯”村,因村后风化岩呈蟒蛇鳞状,绵延几里,蔚然壮观,所以改名为“石龙”村。石龙村获得过“市级科技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殊荣,植被繁茂,物产丰富,村民淳朴,古迹和历史传说甚多,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石龙村民逐梦圆梦路上,勤劳勇毅,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石龙村好运来,“村势隆”自在情理中。

当时经过评委严谨评选,我与其他不少同志一样,所提交的应征联虽然入选,但是离“严对”甚远,需要继续努力。“越州洲上人拽舟”要“宽对”尚且不易,“严对”更难,充分说明中国楹联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的名联尚待他人对上对好。

胜固欣然败亦喜,重在参与和学习。我也期待有朋友对出“越州洲上人拽舟”的最佳下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