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朱耷的别号。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直至去世。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又有专家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现在归宗了。除以“八大山人”为号,朱耷还有“释传綮”、“刃庵”、“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法名和别号。

八大山人百幅书法作品欣赏(八大山人书法自成一格)(1)

《行书题画诗》纸本,纵77.9cm,横166.8cm。

释文:鴒原此高蹈,鴻鵠曷翺翔。下者命雋匹,乐天歸草堂。北風歲已晏,秋水人何方。迢遞巢雲子,漁歌楚竹傍。八大山人題畫。

此轴录五言题画诗一首,计10行,行字不等。末款“八大山人题画”,下钤“八大山人”印。

此轴书法纯用中锋挥就,行笔沉实,笔划圆劲而流畅。结字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结构舒张。从书法风格看当是朱耷晚期独特书风形成后的作品,略存明代王宠书风遗意。

八大山人百幅书法作品欣赏(八大山人书法自成一格)(2)

《行书弇州山人诗》,纸本,纵200.9cm,横76.5cm。

释文:當時七子才名大,誰似金甌出御題。搖筆江南開雨露,揮鞭海水卷虹霓。張公政就民堪乐,蜀國弦調聽不淒。倘许元戎過小隊,新庄亦字浣花溪。

末识“弇州山人诗,八大山人书。”下钤“八大山人”、“何园”印二方。首钤“遥属”印一方。

此件作品为朱耷晚年创作。所书的这首七言律诗乃明代王世贞所作,原题为“喜肖甫中丞开府吴中”其二。“中丞”为巡抚的别称。此诗是王世贞为友人官拜巡抚,恭贺誌喜而作。原诗收入《四库全书·弇州山人四部稿》卷41,两相对照,诗句互有出入。原诗为“当时七子大名齐,谁似金瓯出御题。摇笔江南开雨露,挥鞭海外卷虹霓。张公政就真堪乐,蜀国弦调自不凄。倘许元戎过小队,新庄亦号浣花溪。”

朱耷将篆书笔法融于行草书中所形成的独特书体,在清初书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多藏锋运笔,点划圆融,转换轻便,章法布置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于均衡与工整当中呈现出奇特、险怪、夸张的艺术特色。线条的运用和章法的分间布白与其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大山人百幅书法作品欣赏(八大山人书法自成一格)(3)

《兰亭序》轴,纸本行书,纵174.5cm,横52.1cm。

此轴为朱耷节录《兰亭序》,内容有些微差异,如“暮春”后省略“之初”二字,“此地有”写为“此地迺”等。

款署:“八大山人”,款下钤“在芙山房”、“八大山人”白方印两方。引首钤“黄竹园”白方,此轴曾为张大千旧藏。

这幅行书立轴不是单纯的对《兰亭序》临写和模仿,而加入了作者的创作。它继承了八大山人“淳朴圆润,自成一格”之风,正如跋语所评,其“圆健古厚,专用中锋,如印印泥,如锥画沙,布白分行,具有天趣”,是其率性之作。

八大山人百幅书法作品欣赏(八大山人书法自成一格)(4)

《行楷书》轴,纸本行楷,纵151.5cm,横57.5cm。

释文:壬申四月既望,题熊子璧本北兰寺记。云叙事磅礴,以故拈题处硬于曾书自之文,记则曰奉引可著到也,书正之。洁老年翁。八大山人。”

钤“个山”、“八大山人”印。

此书写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四月,是作者67岁寓居北兰寺时所作。朱耷一生坎坷,性格倔强,行为怪僻。54岁时,官府曾慕名“延请”他出山,朱耷誓不与清廷合作,佯装疯癫,蹒跚啸舞于市。朱耷在书学态度上不是一味承袭前人规矩,而是敢于大胆创新立意,遂形成奇特怪异的书风。

此轴秃毫飞动,体势怪伟,具有二王及唐颜真卿用笔之气息,却又自出新意,是朱耷晚年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