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生 泉州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 黄伟林
■早报记者 许奕梅
夏天温度高,高温下细菌容易滋生,家长对婴幼儿的饮食要多留心。日前,泉州2周岁多男童小彬(化名)在家里突发高烧到41.3℃,还腹泻不止,送医救治后查出沙门氏菌感染,而罪魁祸首可能与当天进食的桃子洗不净或变质有关。
男童疑吃不干净桃子
高烧不退感染沙门氏菌
近日,小彬被父母紧急抱到泉州市儿童医院,因高烧不退,孩子精神状态较差。家属告知医生,当天上午,小彬精神状态不错,像往常一样玩耍,但中午过后,孩子突然发烧,体温一直噌噌地往上涨。同时,孩子接连腹泻七八次,都是稀水样便,含黏液。
家属尝试给孩子物理退烧等,但是到当天下午一测,孩子的体温竟已升至41.3℃,父母焦急不已,赶忙送医。
经检查,小彬病情因细菌感染所致,随后被送往消化内科救治。在入院后,查出小彬是患上了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经医生进一步询问得知,当天小彬除了日常正常进食,还食用过储藏在冰箱里的桃子,医生诊断,小彬细菌感染可能与食用的桃子不洁净有关。
在入院治疗一周后,日前小彬治愈出院。
沙门氏菌感染暑期多发
起病急潜伏期最长3天
黄医生介绍,近期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也多见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的患儿,经粪便培养检查,有些是感染了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中以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和猪霍乱杆菌最常见。沙门氏菌主要以动物为其储存宿主,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家禽、家畜及鼠类。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也会成为传染源。该病在7、8月多发,潜伏期最短2小时,最长72小时。
黄医生指出,感染沙门氏菌,胃肠炎型最常见。多数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升至38℃到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每日三五次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常为水样,量多,很少或没有粪质,可有少量黏液,有恶臭。
“病情严重的可呈暴发型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以致循环衰竭等。”黄医生说道。
冰箱存放食品生熟分开
高烧腹泻及时就诊
那沙门氏菌是如何进入人体?黄医生指出,感染沙门氏菌病程一般2到4天,有的可长达一两周。食物传播为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水源传播沙门氏菌是通过动物和人的粪便污染水源,饮用此种污水可发生感染。
沙门氏菌虽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存活力不小,可生存2到3周,冰箱中可生存3到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一两个月,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黄医生建议,要预防该病,注意不喝生水,不吃生肉或未经加热煮熟的肉,少吃冷饮或偏冷食物。在给幼儿准备食物前、就餐前、便后、换尿布后及接触宠物后,应仔细洗净双手。
冰箱存放食品要做到生熟分开,砧板及刀具使用也要生熟分开。每接触一种食物后,务必将砧板仔细洗净,以免污染其他食物。冰箱冷藏水果等取出后不要马上进食,隔夜西瓜不要吃。一旦突发高烧、腹泻不止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避免贻误病情。
来源: 东南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