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

驱车从水官高速往龙岗中心城行驶,远远可见一栋风格迥异的中央哥特式塔楼建筑,这就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主楼。再往前,直行进入龙翔大道,随着道路两旁树木变得繁盛茂密,中国元素与西方韵味相得益彰的建筑群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园。

大学成为龙岗城区的标志性建筑的背后,是国际化大学和产业城区牵手成长、双向赋能的十年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2)

2013年,龙岗提出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抓住深圳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要打造国际大学园的设想,并在龙岗区核心地段大运新城片区,划出2.66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来建设国际大学园。

回眸深圳国际大学园扎根龙岗的十年时光,年轻力量在此培育,源头创新在此策源,国际知名院士和学者引进于此——国际大学园正在成为一座城区人才、技术、资源“流量”的新入口。

眼下,位于龙岗的各个高校已迈入新学年,又一批意气风发的青年由五湖四海而来,满怀憧憬开启大学生活。

生于斯,长于斯,反哺于斯。这颗2013年埋下的种子,正在与龙岗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互动中生根发芽,长为更茂盛的模样。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3)

后大运时代相遇

大学和城区的双向奔赴

时间回到2013年。彼时的龙岗刚刚经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洗礼。这一国际盛会开启了城区和国际接轨的序幕,随之到来的深圳国际大学园,则进一步增强了城区开放创新的脉动。

据一位长期参与龙岗区规划设计的专家回忆,大运会之后,2013年,龙岗区开始编制大运新城综合发展规划,提出在赛后利用上引入教育科研要素。

彼时,深圳市大学城二期选址工作正在进行,龙岗区政府部门力邀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到大运新城考察,连续一周加班加点准备材料、积极推荐大学城优先考虑在龙岗选址,最终争取到深圳国际大学园落户龙岗。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4)

大运新城由此“牵手”国际名校,此后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接连龙岗。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5)

2012年10月11日,港中大(深圳)批筹暨启动校区在龙岗开工。2014年4月28日,港中大(深圳)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选址龙岗大运新城。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6)

2016年,港中大(深圳)迎来了新邻居——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一所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合作办学的高校。

深圳国际大学园位于大运新城中部,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背靠神仙岭,毗邻大运公园绿道和神仙湖,环境清幽静谧。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7)

这里文体资源丰富,相邻的深圳大运中心坐拥对标国际标准的世界级文体设施。

大学园周边的启迪协信科技园、天安数码城、龙岗创投大厦等现代园区和新兴产业载体全新崛起。

一个综合性大学园该有的学习、生活、创业元素在这里一应俱全,一座现代化、有国际范的大学园成为城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8)

高等教育是城市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深圳平均一年建一所大学。整座城市对大学的期盼,从深圳高等教育的“增量”成绩单可窥见一斑。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9)

大学之于龙岗亦是如此。国际大学园对龙岗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的到来刷新了龙岗“最高学府”的高度,它的建设见证了龙岗片区城市品质的提升,它的未来也承载了龙岗产业转型的殷切期望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0)

连接全球超29个国家和地区

一座城区的“流量”新入口

奋进的龙岗,渴求人才。成长的大学,集聚人才。

深圳国际大学园,不仅让大学成为一座城区与世界连接的“接口”,也成为一座城区的人才和人口流动的“流量”入口。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1)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智泉,2014年放弃国外大学终身教授教职,回国和同仁一同创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主管学术和科研的副校长。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2)

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郑永年,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2020年,他回到深圳组建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3)

高分子化学领域知名科学家唐本忠,曾在日本京都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多所国际知名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21年,他来到深圳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

这些在各自学术科研领域创下了金光闪闪履历的国际知名学者,发展轨迹在龙岗有了“交集”。

深圳国际大学园正在成为国际高水平人才的“蓄水池”。大学校园里,人们得以近距离感知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等国际学科带头人的风采。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4)

2018年9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学典礼在礼文楼举行,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登台致辞。

扎根龙岗办学发展八个年头,港中大(深圳)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在内的47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与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20所世界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5)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经过五年发展已经进入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8月底,该校与俄罗斯理工科类院校的最高学府——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签署关于科学教育合作的备忘录,两校将在大学预科、学士、硕士双学位方案的实施方面分享经验,并开展联合科研。

校园里年轻力量涌动,中外院士们齐聚学术活动交流对谈的景象在校园里成为常态。大学与全球各大创新高地的频繁交流,折射的正是高水平人才给区域区域创新活力带来的气象万千。

大学,让龙岗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世界级企业和大学科教联动

助力龙岗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湾区,世界领先的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大学“高科技创新中心”硅谷比邻共生,二者形成的“斯坦福 硅谷”模式,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创新集群形式之一。

在太平洋对岸的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深圳东部产业大区龙岗和高校的互联互动的纽带正在加速成形。

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直与华为等高新科技企业紧密合作。国际化大学和世界500强企业强强联手,二者的互动为龙岗加速打造万亿级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点燃新的期待。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6)

2020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与华为共建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7)

2021年3月,华为捐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双方未来开展无线电领域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理学硕士项目与华为公司采取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更好地让学生做到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真正的实践过程中。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8)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举行联合培养基地协议签约仪式。

校企联合不仅增强大学相关研究生项目的“热度”,为企业输送、培养优秀的可用之才,同时也促进科技企业也从此平台中获得与世界最前沿理论与技术直接交流的机会,以期实现技术领域的更快创新与突破。

大学依城市而立,城市因大学而盛。大学对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深圳国际大学园也逐渐显现。

深圳宝安崛起实验学校(深读龙岗十年回眸)(19)

2020年12月29日,龙岗区人民政府与港中大(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11月19日,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四个研究院集中落户龙岗。

未来,深圳国际大学园的科教功能将进一步凸显。龙岗区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打造26.29平方公里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以深圳国际大学园为创新核,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深圳国际大学园和龙岗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政策规划等多领域开展的校地合作,将高校的人才、智力和创新优势不断转化为区域发展潜能和民生实惠,让大学和龙岗的缘分结得更深。

大学与城市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共创共赢,互助前行。

阅读更多:《读懂龙岗》系列策划

【记者】刘越亚

【摄影】朱洪波

【部分图源】港中大(深圳)官微

【作者】 刘越亚;朱洪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