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过炎黄子孙最早还真是跟咸味的“盐荒”有关。那各位吃货都知道咱们中国各大菜系中的传统的调味品,除了盐就是醋,据记载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来酿制食醋的,东方醋是起于中国了,酿醋的历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以上,这个醋中国古称叫做国古称“醯”,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1)

酉字旁,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酉”,是“酒”字最早的甲骨文。同时 “醋”也可称之为“苦酒”,说明“醋”是起源于“酒”的。

在这里要感谢酒神杜康,以及他儿子,据流传很久的传说记载,杜康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在作坊里提水、搬缸什么都干,慢慢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调料叫“醋”。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2)

刘伶醉酒

也客观的反映了古人真的很聪明,在酿酒的无数次实践当中很早就有了酿造醋的成熟技术。

后来人们又更进一步利用技术开始用大豆和面粉来制造豆酱,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酱油的雏形,古时称之为“酱青”。如今常用的酱油就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3)

酱油酿造

那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这个名称的是在宋朝,当时有个人叫林洪看,写了本书叫《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看来林洪很喜欢吃凉拌菜,除了酸的醋,近代人们在考古当中就发现,曾经在一座商朝的墓穴当中出土的一只铜鼎,这里边竟然有东西竟然发现了当年用于调味的梅核,就是梅子的核。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4)

梅子

而且在大墓当中人们还发现了有大量的狗、羊、猪、鸡等很多动物的随葬品,古人当然不是把他们当宠物了,还有鱼型、鸟型和动物型的器物,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的大吃货们食材已经很丰富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带有荤膻这种气味的肉类,古人们很早就掌握了烹饪时去除掉异味的调味品,那就是梅子。有本古书叫《尚书》中曰,“若做何羹而为盐梅”,意思就是如果我做汤羹的话,一定少不了盐和梅这两种佐料。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5)

白糖

好,酸、苦、甘、辛、咸,"甘"又是什么味道呢?甜味绝对是一个很美好的味道,它和酸搭配起来,你看我们现在常吃的什么糖醋排骨、糖醋鲤鱼、糖醋丸子,说的大家应该流哈喇子了。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有甜味,古代早期主要用的是饴,高粱饴的饴,一种历史上最为久远的淀粉糖类了,还有蜂蜜什么的,还有浙江甘蔗熬制的糖浆等等来加工食材。

到了宋代就出现了我们现在超市里常买到的红糖、白糖,而且质量在当时非常上乘,领先世界。直到现在比方说南方的江浙地区,还有四川一带,好像菜当中厨师都要放上一勺糖来调味,这是一个有很长历史的传统。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6)

红糖

那么早在汉末三国时期,早在汉末三国时的曹丕就曾在《与朝臣诏》中说,“蜀人作食,喜着饴蜜”的说法,就拿咱们现代来说吧,吃糖食这么美好的事情,古人早已有之,在四川那疙瘩早已有之。

再来看看,咱们现在都不是说我们国家有8大菜系,什么川菜、湘菜、鲁菜、京菜等等,其实最红火的我觉得还是川菜的辣味很巴适,其实我个人觉得川菜辣是辣,主要是麻辣,“麻”排在前面,而湖南的湘菜我认为才是最辣的,那可真的是干辣。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7)

川菜 水煮肉片

说到辣,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川菜,湘菜里好像不花钱去拼命往里放的辣椒,想当然的就觉得咱们国家自古可能就是一个很能吃辣椒的地方,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辣椒到咱们中国满打满算也不过就是300年的历史而已。辣椒它是个外来物种,咱们国家几千年来或许从来就没有吃过,辣椒它本是产自于中南美洲,据考古学家估计,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的玛雅人,就开始吃辣椒了。

后来随着大航海时代,辣椒就是传遍全世界,在明代传入我国,但是当时这个辣椒还不是用来调味的,甚至发展到现在辣椒都是盘菜,跟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流行养肉肉一样,当时辣椒是被当做了观赏性的植物,一盆据说还蛮贵的。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8)

湘菜 剁椒鱼头

说到这您可能会问了,没有辣椒的话,古代难道就不吃辣吗?怎么可能,没辣椒,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辣。就是“辛”,对于人的口鼻刺激最直接,可以极大地诱发食欲,大力丸儿只要有辣椒的话,可以多吃两个馒头,所以古人为了获得这种刺激,便从花椒姜、葱、蒜、芥等这些植物当中来开发本土调味品。本人以前超爱吃大蒜,北方人吃面食还是饺子什么的都喜欢把几瓣蒜放嘴里叭叭叭嚼,绝配。

五液皆咸的原因(历史看五味)(9)

辣椒

看来中国人才是真正的会吃大王!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