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最火的话题里,基金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有分析师测算,2021年上半年新增基民人数就达到了2020年全年的新增基民人数。

大家茶余饭后谈基金,各大APP热搜频频出现基金,90后基民时不时在朋友圈汇报一下“战况”。“今天基金咋样”,年轻人在电梯里这样问候。

只是,买基金时小跑入场,等到一番厮杀过后,大家真的赚到钱了呢?

这一灵魂拷问,问来的估计是哀嚎一片。

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近10%,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的-5.2%收益率。然而,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的现象依然普遍,2021年有盈利的基民人数不到一半。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1)

在这分化和胶着的形势下,也不怪有基民时不时来点骚操作。

比如最近泉州一位小伙秉持“不要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花1万多元买了1314只基金,相当于每只基金上只花了不到10元,成功夺取“基金海王”的称号。

而上一位“基金海王”也干了同样的事,几千元买了上千只基金,结果没过几天着急赎回时,需要操作1000多次,一整天还没赎完。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2)

买基金挣钱难的根本原因

其实,通过理财投资持续获得收益,本身是一件反人性的事。

看到身边人日入几千,心痒难耐地投身基金行业的千秋大业;看到自己的基金被绿,肝疼肉疼心态崩,急忙抛售——

这两个极端行为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暴露无遗,有不少年轻人加入基民大军,很大程度是觉得“来钱快”,理由简单又粗暴。

国际顶级投资专家彼得·林奇在上世纪90年代写过一本书,叫《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里面这样说:

令人吃惊的是投资者情绪转变之迅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甚至即使事实根本没有任何改变。

人类内在的本性让投资者的情绪成了股市的晴雨表,投资者不断地在三种情绪之间变化:担心害怕、洋洋得意、灰心丧气。

一些人自诩为“长期投资者”,但是一旦股市大跌(或者是稍微上涨)他们马上就从“长期投资”变成了“短期投资”,在股市大跌时宁愿损失极大也会恐慌性全部抛出,或者偶尔能够得到一点点小利时也会迫不及待地将股票全部抛出。

金钱永不眠,人性不会变。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从根本上说,就是对抗人性,最大程度规避人性中贪婪和恐惧的弱点。

而对抗贪婪和恐惧,单靠基民个人的自我修炼,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人性是深藏于人类潜意识中的部分,在“冰山理论”中,人的显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只占到约4%,其余都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3)

对抗人性就是要深挖冰山之下的那部分,并加以驾驭。这需要调动位于我们大脑前额叶的理性部分,这需要耗费极大的能量,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要做一个能挣到钱的基民,不当韭菜,必须依靠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和专业的知识来助力。

不过,另外一个常见的困扰也来了:凡事扣上“专业”二字,似乎总与“晦涩”“枯燥”“无聊”挂钩,叫人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幸好,这种困扰已经开始被打破。

随着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从前只是躲在幕后,连名字都鲜为人知的专业人士纷纷走到台前,尝试用最贴合年轻人的方式来讲财经知识。

他们不再是高冷的 “老师”、“专家”、“大咖”群体,而是理解年轻人需求、可盐可甜、人格鲜明的个体。

他们会用最新颖、轻松、幽默、有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理财的误区、讲投资的要领。

比如最近,有9家理财机构的知名基金经理也从幕后走了出来,带着轻松有趣的漫画,来帮助90后基民了解投资知识,学会理性投资,克服人性的弱点。

这是一份有料又有趣的“基金经理使用手册”

隔壁家二姨买理财产品的那个年代,少有人关注基金经理,人们甚至都不知道基金经理的存在。

现如今时代变了,90后基民竟催生了基金“饭圈化”,基金经理们纷纷揭下神秘面纱,真实鲜活地出现在基民面前。

中银基金、嘉实基金、景顺长城、民生加银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和西部利得基金等9家理财机构,邀请漫画师特别打造了《基金经理使用手册》系列漫画,9位基金经理跃然纸上,特色分明。

他们当中,有“面面俱到NO.1”陈玮,他是身边人的“哆啦A梦”,感知力敏锐,值得信赖。有他在,你对克服自己的贪婪和恐惧总会多几分信心。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4)

有“洞察者”姚志鹏,人称“基金界钢铁侠”、“新能源领军人”,善于发现趋势,但不玩心跳,一切行动都基于事实和数据。你心里有数了就不容易犯错。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5)

有“分析高手”杨锐文,钟情于符合产业趋势的主流行业,看好长期价值。短暂的波动以及波动带来的情绪,在他面前根本不算事。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6)

有“机遇猎人”孙伟,仿佛随身带着放大镜,精挑细选,坚守成长股,专注于创新驱动、制造升级、消费升级等行业。跟着他,对于热点有把握,不盲目。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7)

有“求稳大师”孙鲁闽,不求最快,但求最稳,业内“固收 ”策略早期践行者之一,无论进入哪个领域,“稳健”都是他最明显的标签,俩字:靠谱。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8)

有“攀登者”周克平,他是误入基金行业的老师,坚持阅读和思考,坚持跑遍全国,调研在科技创新最前线。保持敬畏,始终是成功投资的不二法宝。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9)

有“价值深挖大师”孙彬,不漏掉任何一个机会,尤爱实地调研,只为深挖价值股。信仰源于深度,只有扎得足够深,才不担心被喧嚣的市场卷走。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10)

有 “细节设计师”乔迁,智慧与美貌并存,有财务出身所赋予的冷静,也有女性独有的对细致和确定性的追求。不冲动,不贪心,挣钱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11)

以及“量化魔术师”盛丰衍,最擅长用量化模型给出最优解,角度清奇。当你忍不住贪婪或恐惧时,不妨去一边静静,剩下的交给理性而高效的量化投资。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12)

他们9位,每一位都战绩赫赫。对他们背后的故事了解越多,对基金知识也就熟悉越多,那么离贪婪和恐惧也就越远,投资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这份有料又有趣的“基金经理使用手册”,拿走不谢。

来一杯“人间清醒咖啡”,做到理财不上头

值得一提的是,9家机构做的《基金经理使用手册》漫画出现在蚂蚁财富(作为基金销售平台)与永璞咖啡的联名产品中——以“背后的故事”为主题的6袋混合装“人间清醒咖啡”。

不得不说,这“人间清醒”真是一语中的。喝咖啡和买基金,在这次投教活动中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说起来,不管是基金理财,还是咖啡消费,俨然已是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的标配生活方式。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了一半以上,同时,他们也是当下咖啡消费人群的主力。

在年轻人眼里,咖啡是“续命良药”、“提神醒脑神器”。在90后陆续踏入职场后,现在的公司茶水间若没有台咖啡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人性化”。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13)

永璞咖啡是近几年受到很多年轻人喜爱的“咖啡网红”,它不仅根据年轻人的需求来升级产品,还专门打造了小石狮子“石端正”的动漫IP形象来跟年轻人互动,极大地丰富了咖啡消费场景。

此次推出的“人间清醒咖啡”,每一盒里共有6袋挂耳咖啡,6款口味,中深烘、深烘各3款。分别为:带有甜橙的酸甜和茉莉花香的耶加雪菲-寇奇尔;焦糖的甜腻和坚果的醇厚感并存的永璞3号拼配-铁皮叔叔;入口有酒桶发酵咖啡醇厚感的巴拿马-波奎特阿波罗;有丰富香味的洪都拉斯-齐纳卡拉;整体口感平衡的埃塞俄比亚-哈拉尔原生物种和黏稠而浓厚的危地马拉-茉莉庄园。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14)

这款“人间清醒咖啡”,显示出联名的两家品牌对年轻受众的敏锐和用心。咖啡产品包装附上其中6位基金经理的漫画,让大家了解基金经理,学会敬畏市场,好似一句不知不觉、顺理成章的温馨提示:年轻人,投资是一门修行,你可千万要清醒啊。

对于这次投教,基金销售平台同时提供了相应支持:上支付宝搜索姚志鹏、杨锐文、孙伟、孙鲁闽、周克平、孙彬、乔迁、盛丰衍、陈玮等这些基金经理的名字,参与活动可能获得联名咖啡哦。记得,投资有风险,入场须谨慎。

祝大家2022年健康、清醒、能盈利。

我们该怎样度过生命中的糟糕时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