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祥

【按语】马上迎来戊戌年,自己学习米芾行书也快两年了。学米笔记从2016年的8月开始撰写,陆陆续续只写了26篇(不含读米笔记)。说来惭愧,这段时间,笔记未能坚持写下来。到了近期集字创作、撰写春联时,每每碰到不会写的字,就觉得积累太少,平时整理和识记功夫做得很不到位。今又捡起,将计划中的学米笔记继续整理下去,以达“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功效。

今天来整理一下木字旁的写法,简单归纳如下:

看笔顺,识记木字旁

从木字旁的书写笔顺上看,我们大致上可以将木字旁分为如下两种写法。

一、横竖撇点顺序来

先来看看下面这几个例子: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2)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3)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4)

可以看到,木字旁的写法在以上的几个例子中,采用的就是横竖撇点的顺序写法。只是横竖的交叉位置或偏上,或居中(如楼字),竖画的位置或偏右(居多)或居中,而体现出不同的变化。

二、先横竖,再撇折挑

这种写法在《蜀素帖》含有木字旁的例子中占多数。如下例: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5)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6)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7)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8)

值得主要的是,尽管写法基本类似,但尽管排列在一起,这些含有木字旁的字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千篇一律,而体现出动感十足的变化。这些变化,或体现在起行收的用笔丰富上,或体现在线条粗细不一、角度千差万别、力度丰富多彩上,令人叹为观止。

看字形,决定木字旁宽窄

明白了木字旁的书写笔顺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观察,木字旁在整个字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右边字形的宽窄。即:后边字形的笔画比较多且繁杂的,木字旁就写得比较窄,笔画也相对比较细,以起到左让右的避让作用。如下面的“机“、”松”等字。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9)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0)

木字旁写得又窄又小

而当右边的字形笔画比较少时,木字旁就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写得比较粗大,且较宽。如下面的“相”、”枝”、“柏”等字。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1)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2)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3)

同时,除了字偏旁的宽窄,我们还应该更多地看到木字旁笔画之间的角度和联系,横画和竖画之间的连带关系,以及竖画的曲直不一、撇点的长短分布、撇折挑的位置关系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看笔法,更多细节须关注

当然我们在学习木字旁写法时,还可以观察得更加仔细些。主要从笔法的角度,再加深一下印象。我们以相字为例,同样一个木字旁,在不同的语境之下,用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4)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5)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6)

每日一练笔提手旁(学米笔记木字旁)(17)

可以看到的是,这四个相字的起笔写法就体现出了不同的手法,或顺锋入笔,或顶笔拖动,或平移前行、或切锋直入

木字旁横画的变化,体现在起笔的顺峰、逆入、切笔等动作的到位;也体现在收笔时的顿画和提笔等变化之中,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竖画的写法上,也有顿笔下行、顺锋下拉、顺势应变、曲直不同、长短不一等细节方便的变化。

撇点或撇折挑,也要注意折笔处点的回笔处理,以及蓄势蹲锋上挑的动作。在笔锋正、笔毛顺的前提下,将笔锋送到位,还要注意挑出笔画的角度大小、发力轻重等细节,才能对整个字形起到避让和支撑到作用,从而写出多姿多彩的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