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在贵阳市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布依语属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 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帮助下创制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的风俗

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这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的残存,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农耕民族的某些意识特征。布依族”二月二“要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2)

木制布依民居

石板房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水成页岩。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3)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4)

石板房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5)

蜡染

做成的蜡染布料,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亦称小波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不同地区的蜡染艺术有不同的风格:有的爱以花、鸟、虫、鱼作蜡染图案,构图大胆,形象生动;有的却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的取材于龙爪花和茨藜花,色调粗犷明快……蜡染艺术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中外妇女的衣着。近20多年贵州还建了些蜡染厂,有专门的美工设计师创作绘制出新的图案。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更为丰富,而且色彩也趋于多样化。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6)

蜡染

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7)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8)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9)

婚俗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0)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1)

南龙布衣古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巴结镇的万峰湖畔。全寨共148户800余人。村民全为布依族,至今仍保持男耕女织的生活习俗,织布机、石碓、石磨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人们身穿衣物均是妇女自编自织、自染自缝的土布,古色古香。村民居住在结构严谨的干栏式建筑群里,瓦屋、吊脚楼等古式民居保存完好。据建筑专家考证,这是典型的布依古建筑群,估计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对研究民族古建筑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考古价值。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2)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3)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4)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5)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6)

南龙布依寨

平塘县塘边镇(原清水乡)清水村。位于塘边镇西南面,清水,原是一个小乡,现有48个自然村寨,以布依族为主,同时少量有苗族群众夹住其间,全村人口(2000年)约12300人。以杨姓为主,其他姓氏多为陆姓、黄姓、张姓、田姓等。民居建筑,过去多数是木结构二层青瓦木板房,志书上称“干栏式”建筑。一般为三间、五间,富裕人家也有三合院、四合院的建筑。每个村寨边,都有一至二座土地庙,也叫山神、寨神庙。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7)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8)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19)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20)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21)

尧古村位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县内,处于世界遗产地的核心区,距县城18公里,是一个相当古朴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村寨。全寨共有63户234人,全部为布依族。这里房屋是具有布族风格的干栏式建筑,俗称“吊脚楼”。寨子里的人自己做染料加工衣服,有古老的造纸工坊,每家都有自酿的梅子酒,寨子里傩戏表演非常有特色。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22)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23)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24)

贵州布依族风俗习惯(贵州布依族风情)(25)

尧古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