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庸,宋代程颐解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中庸》的核心思想,写出了天地和谐的自然天性,是宇宙的本来状态,而天地之间的人一旦拥有这样的和谐状态,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天地万物达到一种和谐无碍的境界,人与天地合为一体,行事自在,万物欣欣向荣,人则可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中庸》不长,不到一万字,却是跟《论语》《孟子》并列的经典,它主要说的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中庸之道,就是用中正、中和的方式做人做事,这是《中庸》最核心的东西。

“中”原意不是现在人想的“持中,中立”那么简单,它其实是有点儿玄机的,首先是叫人不要过头了、极端了,不偏不倚是为中,万事都要刚好才行。就像是一道菜,火候适中时候才能烧好。《中庸》里还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可见它还指人的本心,人人心里都有个“礼”,喜怒哀乐变成行为的时候,这个“礼”就让行为做到恰当、自如不过分。“庸”如何解呢?孔子说“不易之谓庸”,庸就是稳定不变的东西。一句话,中庸就是让人的内心和行为做到协调,做事情不要有过和有不及。

如果说《大学》是治世哲学,那《中庸》可称得上修身哲学,如书中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也,明则诚也”,说的是心诚跟明理的关系,如果理顺了,读书人可受益一辈子。所以历史上的朱熹、顾炎武、曾国藩诸人,读懂了《中庸》,才做到了至善、至诚的中庸境界。

《中庸》还提出了“诚”的概念。人要想与天地并列,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要“至诚”。曾子也把“诚”作为达到最高理想的必要修养,子思把诚发挥到极致。只有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固有的天性,才能发挥事物最大的能力,才能参与天地化育。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1],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2]。’故大德者必受命。”

【注释】

[1]宗庙飨之:指在宗庙里受祭献。飨,祭献。

[2]“嘉乐”六句:《这是诗经·大雅·假乐》中的第一章。《假乐》是一首为周成王歌功颂德的诗。嘉乐:喜欢,快乐。嘉,原诗为“假”字。宪宪:原诗为“显显”,意同,即盛明的样子。令德:美德。令,善,美。民:泛指庶人。人:不包括庶人的“民”在内,一般指士大夫以上的人,即在位的人。这句意为,周成王既能与在下之民相处得好,又能与在位之人相处得好。

【翻译】

孔子说:“舜帝可以说是个大孝子吧!他有圣人的崇高品德,有天子的尊贵地位,普天下都是他的财富,世世代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献,子子孙孙永保祭祀不断。所以,像舜这样有大德大仁的人,必然会获得天下至尊的地位,必然会获得厚禄,必然会获得美好的名声,而且必然会获得高寿。所以,天生万物,必定要由各自资质的本身来决定是否给予厚施,能够栽培的就一定会去栽培它,而要倾覆的也就只能让它倾覆。

《诗经》中说:‘欢喜快乐周成王,美德盛明放光芒。善处庶人百官中,获得天赐厚禄长。上帝保佑周成王,使他福禄能长享。’所以说,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一定会受到上天的命令而成为天下的君主。”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2)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3)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4)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5)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6)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7)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8)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9)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0)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1)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2)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3)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4)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5)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6)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7)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8)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19)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20)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21)

一年级国学经典下册孔子论修身(国学经典-中庸-舜其大孝也与)(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