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往往性格才能决定成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名人故事1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历史名人故事1篇(回望历史一三〇)

历史名人故事1篇

一、有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往往性格才能决定成败

历史上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辛弃疾和明朝的海瑞都是性格上有明显缺陷的代表人物。这几位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倔强、不妥协、以自己较高的处事准则去苛求他人、不好沟通、认死理。结果这几位在仕途上均难于取得什么成绩,这只能说既是他们本人也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的遗憾,毕竟这样的人也往往是非常有能力的。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在性格上能够做到一些调整、对外界的人与事能够有深刻的认知和适应,进而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结果可能会大大不同。同样在历史上这类人物的代表就成功得多,比如: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曹操、司马懿、王阳明和曾国藩等。

二、诸葛亮的用人观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强调对人才的考察和选拔,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在《将苑·知人》篇中指出,人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好坏悬殊,情貌不一,性格各异。要识别人才,首先要有入木三分、去伪存真的眼力。他举例说,有的人表面温厚而内心狡诈,有的人外貌谦恭而心底险恶,有的人貌似勇敢而胆小怯阵,有的人虽能尽职却并不忠诚。怎样透过复杂的现象把握本质,知面知心再知人呢?诸葛亮提出了七条“知人之道”:“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辩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观其识;四日,告之以祸难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主张对人才要从志向、应变、胆识、勇气、品性、廉洁、信义等七方面进行考察。

三、历史的巧合

1959年,时任北大校长马寅初,在一片批判声中发表《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呼吁控制人口增长。同年,在海峡对岸,曾经的北大校长蒋梦麟,也向当时的台湾政府提出了,应节制人口生育的主张。不同的是,大陆这一边,在1979年,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当时的台湾当局,并未接受蒋梦麟的这一主张。

四、“昭陵六骏”和“马踏飞燕”

“昭陵六骏”所描绘的马体态健壮,属于蒙古马,特征是腿短而壮,颈部强健,适合于驮运而不适合骑乘,“唐三彩”中多见这种马。而著名的“马踏飞燕”所描绘的马,则是出产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著名的“大宛(yuan一声)马”——汗血宝马,这种马以迅疾和敏捷著称,还比较的耐干旱,长有利于阻绝沙尘的鼻孔和睫毛,骨架秀美而坚实,运动能力远远优于“昭陵六骏”所描绘的蒙古马。 正是这两个品种迥异的马种(一种经济实惠,一种价格昂贵)使得我们的古人可以利用它们去征战、运输和贸易。

五、十二月党人

从十九世纪初叶起,俄国的先进人士就开始了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统治的革命斗争。最早的一批革命家是贵族出身的军官和知识分子。1825年12月,他们在首都彼得堡的元老院广场上举行了武装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明确的行动纲领的革命运动。因为起义发生在12月,所以历史上称这批贵族革命家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以后,俄国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时期——尼古拉一世的反动统治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