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小二记
我们中国的汉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不信吗?来讨论这个“毒”字。虽然无法一步具体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能直观地感受到,它是有害的。
不过,你发现问题没?“毒”字表示有害,而它从“母”部首,也就是“毒”字字形下部是个“母”字。母亲的“母”字,多么伟大啊,怎么就和“毒”扯上了关系?
这就不得不说“母”字和“毋”字了。两字本是同根生,然后分离。奈何年代久远,地域差别,两字混合了。
即使是同根,也以母为字源。甲骨文的“母”字很形象。如下图!看这个甲骨文,展开大脑的想象:一个妇女,正在跪坐,跪坐着喂乳,是不是?图上,两点是为了彰显女性的特征,表示哺育的意思,母亲嘛。
后来,“母”字分化出“毋”字,最起码在金文早期之后。《说文解字》解释道:
毋,止之也。从女,有奸之者
为了让女性恪守妇道,便不准许“母”的某种行为,要对此进行限制。于是,将两点改为一横。就是禁止!犹如今天的禁行线路标志牌。
而“毒”字出现的时间就更晚了。据目前考古学的研究表明,“毒”字的古文和字形要到战国末期才出现。“毒”字虽然没有很早出现,但跟它所表达的含义一样的文字却在甲骨文中出现。
当时,人们发现了有毒的植物,并用于狩猎活动。关于它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解释道:
毒,厚也。害人之草
从这里可以看出,“毒”字的本义是“害人之草”,即有害的植物,毒草也。当然,又引申到有害的物质。
正因为对人有害,不能够食用,所以要“止”,禁止它。“毒”字从屮。屮又同“草”。
一棵草,屮;
两棵草,艸;
三棵草,芔;
四棵草,茻。
四个字,都是“草”。禁止有毒的草,便是“毒”。
显然,有“止”的意思,就只能是“毋”字了。这也是正解。
那为什么“毒”字从“母”部首?
因为“毋”字的隶书化,失形成了带钩的“毌”。查阅资料发现,至今韩国、日本的字形都是这样。但到楷书,又恢复到“毋”,也就是那一撇贯通了。
不幸,“母”字在演变过程中,和“毋”字的那种撇不出头,是一样的,均能在碑刻中找到。
这样一来,母和毋就混合了,一定程度上,“母”字读作“毋”。一时,“毒”字字形的下部有的是母,有的是毋。
到近代,汉字简化时,就统一为“母”。
总之一句话,不管怎么变,“母”字和“毒”字字形下部的“母”部首,意思上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可是读音却读“毋”,意思是禁止。
每天带来精彩历史内容,我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