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要说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完全是大公无私,不带一点自己的小心思。那《水浒传》就不可能成为四大名著了。所以,如果单单认为作者写什么就是什么,那就显得太肤浅了。作者在写书的时候绝对会抱有自己的情感,那么所谓“阴谋论”完全可以存在。

《水浒传》不仅可以有整体故事的阴谋论,还有一些人物阴谋论。有些人物不单单只是明面上的人物,还有更深层被赋予的含义。举个例子,梁山一共有三位寨主,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若果把这三个人的姓拿出来就是“王朝宋”,可以理解为王朝断送,如果把这三个姓倒过来就变成“宋晁王”,也就是“宋朝亡”。无论是颠倒还是不颠倒,都想说明宋家王朝灭亡。那这样看来,在名字上确实有着不少学问,也就是“阴谋论”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1)

而这篇文章的主角,秦明黄信师徒也同样有着更深层的含义。

霹雳火秦明经常被人黑,无外乎就是老是被捉还能进五虎将等等原因。其实细细想想,是读者们最先黑秦明的吗?不,其实是作者也就是施耐庵让我们去黑他的。也就是说最先黑秦明的人不是我们而是作者。

但是作者也不是一味的直接黑秦明,对于秦明的武艺作者还是充分给予肯定的,黑秦明是从其他方面。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2)

秦明有一个徒弟,叫黄信。绰号镇三山。水平如何?有目共睹。武艺不行,牛皮挺响。还占了地煞的第二位,甚至压过了高手孙立一头。这其实也就是作者黑秦明的地方。梁山不乏有师徒,但是徒弟不行却占据很高位置的却只有秦明这一组,要说没有深意,还真不太可能。

那为什么作者要拿黄信来黑秦明呢?这就是作者的小心思了。不知想过没有,作者给秦明创造一个徒弟,姓什么不好,偏偏姓黄?而黄又和皇同音。

假如说作者把黄信比喻成一个皇帝,那秦明就是一个和皇帝关系很近的人。在历史上有没有哪个皇帝身边有很有名又姓秦的人?还真有两对!唐太宗和秦琼、宋高宗和秦桧。而我们看黄信那个样子绝对不是李世民这样的一代明君,而且水浒也是宋代史而不是唐代。那么很有可能秦明和黄信的深层意义就是宋高宗和秦桧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3)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下面就来分析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秦明这个人物并不是原创,而是之前就有,在《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都有其名。那么肯定是作者着重关注的对象。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龚圣与给三十六人每人一首赞诗。而这个赞诗也是作为施耐庵创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依据。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4)

那秦明的赞诗是什么样的呢?

秦明霹雳有火,摧山破岳。天心无妄,汝孽自作。

这样一句赞诗来对于秦明来说不是什么好评价,简直可以说是讽刺。

这四句赞诗中值得注意的其实是后三句。摧山破岳,表面意思是指摧毁山岳,形容霹雳火威力大。但是如果看到里面的“岳”又看到秦明的“秦”,这两个会联想到什么?秦桧和岳飞。

破也有毁掉的意思。破岳,也可以说杀掉岳飞。山,也可以理解为江山,那么摧山就可以说摧毁江山。

无妄就是灾祸,最后两句说的是灾祸是自己作孽造成的。

那么这四句诗似乎又可以解读为“杀掉岳飞,毁掉了完整的大宋江山。这样的灾祸是自己作孽造成的。”

这样一看,似乎作者是把秦明比喻成秦桧,借秦明对秦桧进行大力的批判。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5)

宋江起义是在北宋末年,离靖康之变很近。而靖康之变之后就是南宋,岳飞被莫须有罪名杀害。历代文人墨客都对这一系列事痛心疾首,施耐庵作为一个大家,不可能没有一点感触。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会在他的作品里体现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想法。

既然说秦明被施耐庵比做秦桧,就来看看秦明和秦桧的相似之处。

历史上的秦桧,是黄州人。巧的很,秦明的徒弟姓黄。秦明上山前的职务是青州兵马统制。秦桧在南宋是宰相,拥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也可以说他是南宋的统治者。而统制和统治同音。这不得不让人思索。

再来看秦明和黄信的关系,秦明和黄信是师徒。而秦桧可以说是宋高宗某些事情的参谋,相当于军师,也可以看做师徒关系。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6)

历史上秦桧被俘,也没经过什么反抗,死心塌地的就顺从了,最后被放回来,身居高位,可能还和金人沆瀣一气。

再来看看秦明,秦明被活捉之后,家人被杀,之后臣服宋江,死心塌地的跟着宋江,从来不提报仇的事,最后大排名排第7,身居高位。和宋江沆瀣一气。是不是和秦桧很像?难怪很多人指责秦明没有骨气,遭人质疑,恐怕是按照秦桧的遭遇来写的吧。

再来看秦明的好徒弟黄信,如果秦明比做秦桧,那黄信就可以当成赵构。我们知道黄信在原著中式一个牛皮大王,夸口捉尽三山人马。然而实际三山他一个都镇不了。而宋高宗赵构呢?刚称帝的时候,曾经也许下克复中原,接二帝回归的豪言壮语。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7)

而克复中原就是消灭金、西夏等政权。北宋几百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宋高宗想凭一己之力解决,完全是不可能的。而且看宋高宗后面的表现也只是说说而已。那也就是说宋高宗也是在吹牛皮。这和黄信如出一辙。

曾经一直疑惑,黄信为什么绰号“镇三山”而不是镇大山,镇万山?从原著中看三山是三座山的势力。那看来三山并不是一个虚数,而是实指。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8)

那么如果将黄信等同于赵构的话,“镇三山”的绰号是否成立呢?也同样成立。赵构当时建立南宋,偏安一隅。而当时和南宋并立并且构成威胁的政权是夏、金、元。恰恰好也是三个。如果说每个政权都比做一座大山的话。那南宋的外部压力就是三座大山。而宋高宗要做的就是镇住这三座大山。不就是镇三山么?然而这三座大山,他一座也镇不了,不就和黄信一样吗?

发现黄信跟三很有缘。黄信第一次出场是押解宋江和花荣。后面清风寨燕顺、王英、郑天寿来救。黄信竟然能被号称清风三废的三个人打跑,那可想而知黄信的水平是有多菜!同理,宋高宗总是不断议和不断迁都,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很没骨气的表现,不断迁都就是狼狈逃跑。那跟黄信还很像。

总结一下。黄信和宋高宗在文人墨客眼里差不多是同类人,信口雌黄。也难怪黄信要叫黄信了,名字的来源恐怕就是信口雌黄吧。黄信这个人的本事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最后秦明和黄信的结局。秦明惨死,黄信平安归来。或许是作者对宋高宗和秦桧的想法。秦桧历史是善终的,但估计有不少人都希望秦桧不得好死吧?于是秦明惨死。黄信虽然软弱,但是毕竟宋高宗是南宋开国皇帝,让宋朝又得以延续。对于宋朝政权又算是有功的。所以黄信最后又平安回来。也算是对宋高宗斡旋于那个动荡时代,屹立不倒的肯定吧。

水浒传黄信的性格特点及事例(为什么水浒传中秦明和黄信是师徒)(9)

以上就是对秦明和黄信师徒两人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义的思考。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码字不易,还望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