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宋仁宗仁慈,他在位的42年是宋朝最宽松的时候,包拯能在朝堂上和他争得面红耳赤,说得激动时口水喷了他一脸。其实,这不是仁宗在臣子面前最“窝囊”的时刻。

说到骂皇帝,人们立马会想到明朝的海瑞。海瑞知道嘉靖皇帝不好惹,骂的时候连棺材都准备好了。

可海瑞并不是第一个骂皇帝的人,早于他几百年的北宋仁宗年间,大名鼎鼎的文学男神苏轼,他的弟弟苏辙就跟宋仁宗好好干了一仗。

苏家在北宋文学史,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空前绝后的地位,唐宋八大家,两个朝代的top8中,他们父子占了三人。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仁宗评价苏辙 骂了皇帝还能高中(1)

(图)古代文学史中top8中父子仨

都说唐宋八大家中最没有存在感的是曾巩,其实苏辙也不相上下。说到“三苏”,第一个提到的当然是苏轼苏东坡,从小学到大学,课本里选录的都是他的诗歌和文章;他们的爸爸苏洵,也可以拿《六国论》说事,再不济《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也在牙牙学语的黄口小儿中传唱。

苏辙有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让人想起来。但是他敢于和大皇帝打嘴仗,仁宗也由得他胡说八道,由此可见仁宗真的是少有的“仁君”,也能从中窥见仁宗朝能够文采风流的一点原因。

真实的苏辙,那可是不折不扣的神人和牛人,作为哥哥的苏轼有些时候都得仰视才见。

宋仁宗评价苏辙 骂了皇帝还能高中(2)

(图)苏辙画像

这就不得不让人反复提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

这一年,苏轼以22岁的花样年华被录取为进士一甲第二名。跟随他进京赶考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苏辙比他足足小了3岁,19岁就在全国388名幸运儿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正是现今学生高考的年纪。冲着这份高考成绩,他一点儿都不比哥哥苏轼逊色。电视剧《清平乐》中,苏轼苏辙兄弟出场的镜头,真是艳惊四座。

宋仁宗评价苏辙 骂了皇帝还能高中(3)

(图)苏轼苏辙崭露头角

他在京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给当时的宰相韩琦写了一封自荐信。这不是一封单纯的书信,更多的是文学创作。这篇文章应当写得文采飞扬,把素不相识的宰相打动了、感动了,也震动了。

这封信对韩琦的影响真是太深远了。等到4年后的1061年,52岁的仁宗要举行“直言极谏制科”考试,韩琦竟然上书仁宗,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推迟这场考试;原因也只有一个,因为苏辙生病了。从为国家选才的政治高度来说,这场考试应当为苏辙推迟!在韩琦眼里,这场考试要是没有苏辙参加,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谁听说高考或公务员考试为哪个人推迟过?从来没有却开创了先例的是,仁宗竟然同意了这个过分的请求,这是给韩大宰相面子,更是给苏辙这个小青年的面子。

可是苏辙却不给仁宗面子,他后来做的事,实在让仁宗丢尽了面子。

他写了一篇文章,不是给朝廷出谋划策,而是劈头盖脸把仁宗骂了个狗血喷头。

宋仁宗评价苏辙 骂了皇帝还能高中(4)

(图)苏辙捕风捉影把宋仁宗骂了一通

苏辙的文章说仁宗“沉湎于酒,荒耽于色,晚朝早罢,早寝晏起,大臣不得尽言,小臣不得极谏。左右前后惟妇人是侍,法度正直之言不留于心,而惟妇言是听”。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批评仁宗好酒贪杯、沉溺美色、不理朝政、不听忠言,身边围着的是一帮女人,听取的也是这帮女人的话。

这还不算,苏辙的文章后半部分,还把仁宗和历史上的六个昏君相提并论,那意思是仁宗这个皇帝根本没有执政能力,简直不配做皇帝。

这番话真是字字诛心、刀刀见血,不但仁宗没有见过这样骂他的话,也从来没有一个皇帝被臣子这样批评过。

要是问苏辙,他说这话的依据何在,苏辙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因为他没有证据,也就是说,他是凭借想象把仁宗骂了一通,而且还是对他网开一面、破天荒延迟考试的人。

当时的主考官司马光、胡宿等人又惊又怒,有的主张拿掉他的名字,有的要求降档录用,倒是谁也没有说要治他的罪,可见他的文章写得真好。

官司打到本主仁宗那里,大皇帝一锤定音: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录取为三等,这个考试就是要录用敢于“直言极谏”的人,怎能人家说了几句狠话、难听的话就受不了呢?

不要以为三等档次低,那时一等、二等基本上就是虚设,几乎都是空缺,三等就是最好的档次。

而且,仁宗还说,苏轼苏辙这哥俩,是我给子孙后代找的两个宰相啊!

对这样意外的结果,估计苏辙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和皇帝拼着命抬杠,皇帝竟然只是一笑而过、轻轻放下;不但没有巴掌,还给了一捧甜枣。他要是像别的任何皇帝,还有好果子吃!

这次历险对苏辙是个教训,在以后几十年的职场生涯中,他收起了锋芒,再也没有这样针锋相对地和上司、同事顶过嘴、抬过杠,他做得最多的是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果然,仁宗之后,他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宽容的皇帝,连同僚都几乎个个是张牙舞爪。

他和哥哥苏轼都被认为属于旧党,固执强势的新党领袖王安石号称“拗相公”,没人能动摇他变法的决心,可是却一度听进了苏辙的话。

宋仁宗评价苏辙 骂了皇帝还能高中(5)

(图)苏辙希望王安石不要推行青苗法

王安石要推行青苗法,在老百姓青黄不接的时候,朝廷以低息贷款给他们,等到庄稼收获时,再偿还朝廷。在王安石看来,这毫无疑问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苏辙却告诉他,青苗法本意是用朝廷的钱救济老百姓,可是不能杜绝操办的官员从中拿好处。老百姓突然有了钱,他们也可能乱花。等到要他们还钱时,不但困难户,就是有钱人家也可能不愿意还钱。

从来一意孤行的王安石,竟然认为苏辙反对意见有道理,至少一个月没有谈论青苗法,这段时间里,他大概在思考青苗法的利弊得失吧。

等到旧党的司马光执政,凡是王安石实施的新政,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废止。

新法以免疫法代替差役法,不再对各家各户分派劳役,老百姓只要交钱就可以免除劳役,由别人代替服役。这在商业发达的宋代,老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去经营生意。

宋仁宗评价苏辙 骂了皇帝还能高中(6)

(图)苏辙也反对司马光废除免疫法

可是司马光坚持要求5天之内全国范围内废止免疫法。苏辙反对司马光蛮干,希望他实事求是,尊重老百姓的诉求。司马光比王安石难说话,对苏辙的话根本不听,好好说话他也不听。

有人评价苏辙,说他比哥哥苏轼老成持重,或许更有成就。

宋仁宗评价苏辙 骂了皇帝还能高中(7)

(图)走入仕途后的苏轼苏辙哥俩

即便如此,苏辙一直官运不好,刚开始是秘书省校书郎、一个小小的校对人员;因为新旧两党都不喜欢,一直在地方做着小官。直到1085年,25年过去,他才回到京城,但还是小小的校书郎。

因为还有一个属于旧党,又喜欢在诗文中无所顾忌的哥哥,他还不断地被贬官,苏轼贬,他也贬。

只在宋哲宗刚刚登基的几年,由高太后垂帘听政,他的官运才短暂进入了快车道,代理过吏部尚书,做过御史中丞,最高做到门下侍郎,终于登上宰相大位,实现了仁宗对他的期望。

宋仁宗评价苏辙 骂了皇帝还能高中(8)

(图)苏辙老成持重,命运比哥哥苏轼稍好

苏轼离开官场,是文学的幸运,他也因此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

苏轼的耀眼夺目,遮蔽了苏辙的光芒。苏洵在解释儿子苏辙的名字时说,辙是路上的车道沟,车子在路上行走,都离不开它,但是车子出了事,也怪不着它

苏辙最后从官场全身而退、无疾而终,相比哥哥苏轼,还真是幸运的。

他开始像苏轼一样随性而动,后来从错骂仁宗中吸取教训,从此变得老成持重,在险恶的官场和职场,至少保全了自己。

仁宗之后,苏轼苏辙哥俩经历的宦海沉浮,可能会时常让他们想起仁宗时期的好,特别是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水调歌头》那个晚上。其实,不只他们,还有更多人怀念仁宗和他那个时代,就连辽国的皇帝也时常为之痛哭。

历史已经为仁宗“仁”大书特书了许多的注脚,此后哪里还有熠熠生辉的“六大家”、“苏门四学士”,哪里还能同时出现牛人大咖般的范仲淹、韩琦、晏殊、司马光?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