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冬天是个流氓,总是“冻手冻脚”。天气一冷,冻疮就困扰着不少人。
冻疮是怎么回事?
冻疮和冻伤都是低温导致的,但不是同一个概念。冻伤来源于0℃以下的低温,而冻疮则是0~10℃的低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给人体造成的伤害。所以生活在北方严寒环境中的小伙伴反而很少遇到冻疮,长江流域的朋友对冻疮就比较熟悉。
手脚、耳朵、鼻尖等部位出现红斑、肿胀、溃烂,和正常皮肤的界限不清,烤火取暖以后还会觉得瘙痒,多半是出现了冻疮。
随着气温升高,冻疮可以自愈,但它容易反复发作,许多人每年冬季都深受其苦。
每个人的易感性不同,得冻疮的可能性也不一样。手脚多汗、缺乏运动、贫血的人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患冻疮,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也更容易出现冻疮。
烤火、喝酒治冻疮都不可取
有人认为冻疮是“冻”出来的,就急于通过烤火、热水浸泡的方式来升温,这是错误的。前面提到冻疮是低温下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的,而身体局部快速升温后,小动脉受热扩张,小静脉却没有及时恢复“工作”,使得血液不能及时回流,这时候冻伤部位就会发红水肿,组织水肿还会带来痒的感觉。
长冻疮再痒也得管住自己的手,一定不要抓挠,否则不仅可能抓破冻疮部位而更加疼痛,还有可能引发感染。
受冻后可以在温度较高的室内让身体逐渐恢复温暖,也可以用37~39℃的温水浸泡。
还有人认为冬天喝酒可以取暖驱寒、防治冻疮,实际上喝酒只是通过扩张毛细血管和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暂时觉得暖和,酒劲过去以后身体会因为出汗丧失了更多的热量而更加寒冷。
目前冻疮没有特效药,用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促进恢复为目标。冻疮破溃前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复方肝素软膏或正规品牌的冻疮膏,破溃后使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还有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预防重于治疗
冻疮的预防重于治疗,不要等已经出现冻疮才想起来寻医问药。以下措施都有利于预防冻疮发作:
1.适当锻炼,避免久坐不动。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效预防冻疮,慢跑、快走、球类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出门前也可以提前按摩手足和耳廓、面部这些容易血液循环不畅的部位,并涂一些凡士林等护肤品。
2.注意保暖,室温不宜低于15℃,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停留。穿衣戴帽以轻便保暖为原则,如果鞋袜手套湿了,需及时更换。
3.衣袜不宜过紧。束缚性太强的手套、鞋袜等不利于血液循环,使人更容易出现冻疮。
4.中医认为牛羊肉、韭菜、姜汤等性温热的食物有散寒功效,可适当多吃些。容易长冻疮的人夏季也不宜贪凉,不应多吃冷饮。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