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南(社区体育中心改建成什么样)(1)

展览现场 长宁区规划资源局 供图

家门口的社区体育中心,应该设计成什么样?

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举办期间,“新华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设施更新”发布了提案征集。三个月过去,相关提案开始切实走近居民,“人民城市”理念在社区持续落地生根。

2月12日至2月28日,新华社区体育中心更新提案人民建议征集展在安顺路88号宝地·新华大厦对公众开放。2月16日,设计师和居民在展览中面对面,共同来探讨家门口的体育健身场所可以长什么样。

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南(社区体育中心改建成什么样)(2)

新华社区体育中心现貌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新华社区体育中心位于安顺路79号,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三层厂房经改造后作为社区体育设施使用,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形态狭长,用地紧凑,服务人群多样,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社区设施中具有代表性。提案征集要求以原建筑改造为主要方向,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性的情况下,在建筑原有边界、结构、形态基础上进行改造。

“乒乓球馆的高度调高了,这个我很喜欢。就是场馆内这个洗手间的问题,我要反映反映,我担心大家用完洗手间出来,地面搞得湿答答,有安全隐患;另外按照我的体会,我们打球跑动范围大,你看洗手间能放到外面空间伐?”陈伯拿眼镜腿点点眼前的建筑模型,向设计师提问。现年66岁的陈伯住在距离距新华社区体育中心步行3分钟的公寓里,几乎天天都要和乒乓球俱乐部的好友同去体育中心打球。

设计师认真听完,向陈伯解释他们对布局的考虑,也坦诚地告诉陈伯伯,有些受制于工程报建的问题,可能还要想办法在设计和居民需求中间找一个平衡点。

“设计方案的展示和评选,如果光放在推文里的话,我们担心很多非专业的观众不能完全体会和理解,所以这次在距离体育中心比较近的位置做了实体展览。”长宁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苏立琼介绍,本次公开征集特别设立了公众提案(A类)和专业设计提案(B类)两个类别。其中“公众提案(A类)”面向所有热爱、关注新华的朋友,鼓励从包括更新功能、设计方案、运营建议等角度出谋划策。“专业设计提案(B类)”面向的是对“人民城市”理念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解深入的专业设计团队。“希望设计单位也能看到老百姓的关注点,更好地启发他们。这是我们贯彻‘全过程民主’的新尝试,综合两方面才是一个完整的展览。”苏立琼说。

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南(社区体育中心改建成什么样)(3)

公众提案“金点子” 长宁区 供图

本次征集共收到“公众提案”40份,本次展览中将40份提案的内容汇总、分类形成15类金点子。这些意见涉及了空间、场地、管理、内容等方方面面,既代表了大众对使用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也是对更新后的体育中心的期许。在“专业设计提案”层面,从一开始报名的47组设计团队中,最终选出5家设计团队进入设计环节,在本次展览中通过图纸、模型和视频呈现最终设计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设计方案中已经融入了来自“公众征集”金点子中的内容。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丁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