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得成,权万纪心里别提多痛快了。但毕竟从政多年,知道“功亏一篑”这个词的厉害,决定再加一把火,让魏征上不去下不来。

战国说海上的杂碎们(千秋金鉴6淮安王的新恨旧怨)(1)

当然,权万纪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给魏征设置足够障碍的,一定要物色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做挡箭牌。于是,权万纪来到了魏征的老对头淮安王李神通府上,告诉王爷说:“皇上把裁减冗员的事交给了魏征主持,已经下了旨意。”淮安王一听,心里就犯上了嘀咕:“这个还能有我的好果子吃?不行,得赶紧想个办法。”权万纪火上浇油:“您是皇叔,淮安王,官拜右武卫大将军,难道还怕他魏征不成?”见淮安王没有搭腔,权万纪又说:“王爷放心,如果魏征办事不公,我一定拼尽全力参倒他。”

听罢,淮安王很是感动,恨不得拥抱一下权万纪,说一声:“知己呀,知己呀。”

战国说海上的杂碎们(千秋金鉴6淮安王的新恨旧怨)(2)

淮安王的斗志被激了起来,这并不会影响魏征裁减冗员的工作进展。方案很快就拿了出来,一批战功卓著、政绩突出的人列入重用名单,一批办事不力、能力平平的人列入裁减名单。而这个考核都没有过关的淮安王李神通理所当然就进入了被裁减名单,他的大将军的位子恐怕不保了。

李神通找魏征闹了一通没有什么成效,又去找李世民,又是求情,又是哭诉,反被李世民斥责一番。

又急又气又羞的李神通回到府中,正好遇见前来拜访的权万纪。聪明过人的权万纪当然看出了眉眼高低,于是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王爷您还是忍了吧,谁让他魏征眼下正走大运呢?”这话听起来是劝,暗地里却是拱火。

“你能忍,我不能忍。”李神通这个时候当然不会低头,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明的不行,咱来暗的,一定要搬倒魏征。”

二人又是一通嘀咕,一个即便搬不倒也要搞臭魏征的计策形成了。

几天后,一条黎阳当年失守真相的消息在群臣中传开了"窦建德不费吹灰之力攻克黎阳,是因为有徐茂公的父亲徐盖这个内应。当然,窦建德的好朋友魏征是不是暗中相助就不好说了。只道事后黎阳粮仓负责人徐盖得到不少好处,还拿出不少粮米分给了魏征。"

消息象长上了翅膀,飞过高高宫墙,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徐盖当内奸、魏征包庇徐盖、私分皇粮?会有这事儿?不应该呀?"李世民犯上了嘀咕。

明君就是明君,李世民想到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决定召魏征前来问一个究竟。

魏征听李世民问这件事,身正不怕影子歪:"这个内幕,淮安王比我清楚。"

"你说你的,以后我再问他。"李世民拿出一碗水端平的架势。

魏征便把淮安王李神通如何一意孤行,如何沉迷酒色,如何导致窦建德乘虚而入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掌握了一手信息的李世民把淮安王叫来问话,不想几句话便诈出了真象,李神通立马就认了怂,一阵子磕头求饶。

李世民当然也不会把自己的皇叔怎么样,只是说那就按魏征的方案,大将军你就别当了,王爷照做。

又一次挑战魏征失败,新恨旧怨积在一起,淮安王心中那叫个很不舒服。

战国说海上的杂碎们(千秋金鉴6淮安王的新恨旧怨)(3)

这边的魏征,剃掉了淮安王这个大刺头,文武百官谁也不敢再闹事,裁减冗员的任务圆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