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

“师徒生二心”之故事,若追根溯源,可联系到玄奘法师在西行路上的一段真实经历;

贞观三年夏天,孤身一人苦行西去的法师在凉州城外遇到了一个愿意帮助自己的小个子,名叫石盘陀,是个胡人;于是他便有了第一个徒弟;师徒两人虽然性格完全不同,但相处还算默契,路经瓜州时,石盘陀为长老偷渡出关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历经数次磨难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裂缝,且这个裂缝越来越大,乃至于胡僧石盘陀在渺无人烟的礋西沙海向玄奘举起了屠刀;最终,他并没有下手,只是辞别了师父,再也不肯西去…这一段有始无终的故事后来被唐僧的正牌大弟子辩机记入了《大唐西域记》中,流传至今…而石盘陀这个胡僧,也被后世诸多西学家认定是孙悟空的最初原型…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1)

长老天天穿袈裟,戴五佛冠这个毛病到了西续也丝毫不见改观;小说中老和尚曾明言:“贫僧这件衣服,是东家化布,西家化针,零零碎碎化来的。你若剥去,可不害杀我也!”可以猜想其常服极为鄙陋,绝不是个高僧装扮…

戴英禄对三藏扯谎这个段落还是手下留情了,并未如实照搬,剧中长老只说“我的徒儿们可能会有银子。”此为一种猜测,算不得诳语;而原著里唐僧就明说了:“我的小徒弟有几两银子,都与你吧。”若说小徒弟,便是悟空了??这世上哪有别人救完你还落埋怨的道理???老和尚真可谓迂腐愚蠢,不通人情至极也…

此段故事的台词以及情节设置都十分忠实原著,“打出豆腐来了”之类的台词也有所展现,较之86版的改编成熟不少…

拍摄西续时,徐少华曾经接受过《电视你我他》的采访,访谈中他曾说自己扮演的唐僧之所以被大众所厌恶,主要是因为三打白骨精时贬走了孙悟空;此段记忆如若让86铁粉听到,定然笑掉大牙,因为拍摄《三打白骨精》时,贬走心猿的乃是汪粤,而且此集并未像《偷吃人参果》那样进行过重拍…徐少华离组这么多年,其印象还真没有普通剧迷准确…但是西续这一次三贬心猿,徐算是躲不过了,纵观前后十七年的拍摄历程,唯一没有撵过悟空只有迟重瑞,所以如今六爷跟老迟的关系是最好的…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2)

小杨杀妻”这一段剧情的加入实际起到了洗白悟空的作用,小说中的小杨并不如此可恶,他既不想杀妻也不想杀父母,只是要抢白马,要报贼头儿的仇;而悟空在目睹其杀妻之后,拿棒欲打又止则显示了他的成长,这段改编虽然不合原著,但更符合常理…后来出现的张版浙版中,也对小杨做了不同程度的丑化,两版故事中小杨要杀的目标由老婆变成了父母,杀掉如此禽兽不如的东西,才能显出行者的光明正大…

在戴英禄邹忆青编纂的第一版剧本中,悟空和六耳猕猴就是两种不同的精怪,而且为了给妖怪制造乘虚而入的时机,他们还添加了黑皮女蛇精这一原创角色,这位黑素贞大约跟假悟空是姘居关系,她跟六耳联手,是要拿老和尚的气息去修炼真身…后来,六耳亦被如来饶过,继续跟他的黑娘子躲在树林子里过着幸福快乐没羞没臊的生活…这种低俗艳情的加戏幸好没有被杨导采用,若登银幕,则央版西游之节操就将毁于一旦…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3)

行者之善心求饶未果,遂投南海来寻观音菩萨…悟空与善财童子的说笑被杨导掠过了

行者道:“有事要告菩萨。”善财听见一个告“字”,笑道:“好刁嘴猴儿!还象当时我拿住唐僧被你欺哩!我菩萨是个大慈大悲,大愿大乘,救苦救难,无边无量的圣善菩萨,有甚不是处,你要告他?”行者满怀闷气,一闻此言,心中怒发,咄的一声,把善财童子喝了个倒退,道:“这个背义忘恩的小畜生,着实愚鲁!你那时节作怪成精,我请菩萨收了你,皈正迦持,如今得这等极乐长生,自在逍遥,与天同寿,还不拜谢老孙,转倒这般侮慢!我是有事来告求菩萨,却怎么说我刁嘴要告菩萨?”善财陪笑道:“还是个急猴子。我与你作笑耍子,你怎么就变脸了?”

与央版相比,浙版的故事相对忠实于原著,总体而言,其塑造之师徒离心更加接近于小说的氛围;张版亦然,而且还为悟空发狂找到了更好的理由,八戒说他是蝎毒未尽,此情却也合理,如来金身尚且被蛰,散仙猢狲怎得幸免?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4)

本来,许镜清与西游剧组再度合作是板上钉钉的事,在开拍之前,他就为本剧新写了三首插曲;但是后来因为投资商以及央视领导的要求,他和易茗的词曲组合并未出现在西续当中,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作曲家姚明,不知道这位大仙是如何得此殊荣的,但从他撰写的词曲中,丝毫体会不到杨导想要表现的情怀,取而代之的是蹩脚的曲风和言之无物的歌词,其词曲水平较之老许和易茗的组合差之千里!!师徒分别之际,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本来应该出现在这里的音乐是老许的《留不住去也难》

情渺渺,雾漫漫,一山过去一山拦。西行路上多磨难,风云聚散一瞬间。

山高水远,千回百转,一屡愁思两挂牵。有情无情也难分辨,出生入死为哪般。

留不住,去也难,无端猜忌摧心肝。万里奔行求正果,一片痴情也枉然。

五行山下,一段奇缘,相约同去共回还。恩义难忘命运相连,奋起千钧再赴艰险。

其中,“万里奔行求正果,一片痴情也枉然”颇有86版《吹不散这点点愁》的风格…可谓绝妙,词作者易茗是90年代调回央视的创作新秀,曾编写出“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以及“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等等意味悠长的绝妙好词…只可惜央视以顽石换璞玉,为续集的插曲带来了万世恶名!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5)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6)

许镜清为续集所准备的所有插曲最终在2009年被张纪中买走,重新编曲写词之后被用作了张版《西游记》的插曲,这首《留不住去也难》摇身一变,成了悟空在狮驼国听闻老和尚遇害时的一声感叹…更名为《恩情》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7)

词曲:姚明;演唱:陈小涛

就这样走,就这样走,让人心儿凉透,凉透。

只说是一路同行天长地久,却何必情断意绝不回头.

一片痴心,生死与共同携手。到如今,满腹苦水,欲吐还休!

就这样走,就这样走,今日才知离愁,离愁。

最难忘,共尝甘苦情真意厚,纵然是,风来雨去也同舟。

往事悠悠,总是不堪再回首。到如今,又恨又悔,欲说还休!

此段歌词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怨妇心理,你要把它想象成搞对象的小伙子拒绝了大姑娘竟然也说得通,可谓空洞到了极点…更可恶的事,整段歌词一次正果一次西行也未提及

六小龄童回忆真假美猴王的桥段时,认为其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神不同,但得益于王希钟老爷子晚节不保的塑形,我等观众还真是很难分辨两个悟空的神情,但是六爷表演时的用意是对的,若说六耳实乃悟空之二心,也应该是嗔狂嗜杀之心…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8)

剧组对大圣装甚是喜爱,在小说注明是虎皮裙麂皮靴的装扮下,杨导依然倔强的采用美猴王的造型。最令人搞不明白的是空空去花果山打假明明身着行者服非要整处一套和假空空一样的大圣服,此逻辑真是看到傻眼。还是张版浙版务实,老老实实的用上了锦布直裰,虎皮裙,既省材料,又符合原著…

谛听出场,又是一奇,澹漪子曾言:此物能将四大部洲诸般物种各辩贤愚,却不能脱离兽身…真乃憾事…看来杨导却有成兽之美的习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谛听正式幻化为人了…而且还是由沙悟净刘大刚客串的…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9)

杨导依旧延续前篇的设定,地藏王菩萨并未在西续出现,纵观杨洁拍摄的整部西游,阎王就是唯一的幽冥教主… 这里张版浙版较为符合原著。。不过谛听特技实在略显粗糙(到了西游记后传直接转换成了布娃娃)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10)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11)

悟空一棍打杀六耳,此处杨导严谨的按照原著拍摄,舍弃了戴英禄剧本中给妖怪留下一线生机的无理改编,可谓明鉴…跟央版一样,浙版也保留了此处关键剧情,只有号称完整尊重原著的张版,别出心裁,给了六耳一条生路,其编剧之立意有讨好广电文盲之嫌…

第五十八回之题目,“一体难修真寂灭”论之二心,皆是真心,且看颂诗:“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此句中“欲思宝马三公位”乃是讲悟空辅佐唐僧的忠臣之心,而“又忆金銮一品台”则是指心猿的不臣之心,即是自立队伍,自成正果之心。此二心相互争斗,因此才有五行缺金,长老挨棒之痛,而如来帮助悟空剿灭的正是他的不臣之心,联系后面的回目,四众之矛盾明显减少,老和尚也不再嗔怪悟空,猴子在铜台府还饶了盗贼的性命,我等可知,阴心自此已无,全然已是正心…何况法力无边的释迦,若要剿除悟空,则心猿活不过安天之时,又怎会有扶保圣僧的机缘??

真假美猴王见阎王(师徒生二心真假美猴王)(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