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冯小刚的《芳华》大火,获得了影片34%的排片率,成为当下最引人关注的电影,韩寒也称赞年度最好的作品,也有影评家称突破了30年的对越反击战的禁忌。实际上,33年前,一部以对越反击战的电影一点也不逊色。

这部电影就是《高山下的花环》。该影片引起巨大轰动,曾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共计八项大奖。1985年11月7日,易名为《卫国军魂》在香港上映,又引起了轰动,上映14天票房就达346万港币,创造了30多年来大陆电影在香港上映的票房最高纪录。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1)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2)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3)

图:各种海报、连环画版的《高山下的花环》

这部小说全国轰动的最高潮莫过于1984年,第五代导演谢晋将他改变成电影,公映后,不但轰动全国,更加感动全国: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电影由谢晋执导、李准参与编剧。来看阵容: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很多人物至今都活跃在影视作品中。这样的阵容在当时绝对算的上绝对强悍,当时总参谋长杨得志大力支持,动员了昆明军区、成都军区部队的1个步兵师、1个榴弹炮团和1个坦克团参演,可见当时整个国家对这个小说的重视。看金鸡百花奖获奖情况。

年份

奖项

类型

接受方

结果

1985年

第5届金鸡奖

最佳剪辑奖

周鼎文

获奖

最佳编剧奖

李准李存葆

获奖

最佳男主角奖

吕晓禾

获奖

最佳男配角奖

何伟

获奖

最佳故事片奖

谢晋

提名

最佳导演奖

谢晋

提名

最佳女配角奖

盖克

提名

1985年

第8届百花奖

最佳男演员奖

吕晓禾

获奖

最佳故事片奖

谢晋

获奖

最佳男配角奖

何伟

获奖

最佳女配角奖

王玉梅

获奖

主角梁三喜,梁三喜是其中最苦的主角了,实在是太苦了。因为家里太穷了,连半个馒头都舍不得扔,临上战场,人家都抽好烟,他才换了个过滤嘴儿,这对他最奢侈的了。牺牲后,只获得了550元抚恤金,家里欠债还有620元。倪大红饰演的段雨国带头喊:“连长欠下的债,我们还”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4)

唐国强自出道开始就被称为奶油小生,他在《花环》里扮演官二代赵蒙生,相比梁三喜和靳开来来说,确实奶油了很多,他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

图: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5)

30年前的斯琴高娃还不是皇太后专业户,他的颜值也是不低的,但是女一号是盖克饰演的梁三喜的爱人韩玉秀,他只能饰演靳开来的媳妇杨改花。

图: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6)

靳开来媳妇杨改花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7)

梁三喜媳妇韩玉秀

现被称为老戏骨的倪大红那时候还不叫倪大红,而叫倪大宏,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当时的演技还很青涩,扮演战士段雨国,被称为“雨果先生”,是一名有浪漫诗人情怀的士兵。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8)

倪大红扮演“雨果先生”

有人说《芳华》是30多年来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我要说《高山下的花环》对当时针砭时弊,绝对突破。

塑造了一个不太正面的形象靳开来。我太喜欢了。男一号梁三喜不用说了,绝对正派。偏偏有个靳开来,我觉得是一个突破。靳开来性格豪爽,但是嫉恶如仇,看见邪风邪气就“牢骚”,团里最老的排长,战前被提拔为副连长。靳开来自嘲道:“副连长,副连长,战前赏了我一个送死的官。放心,我会在副连长的位置上死出个样来的。”

在战场上,中国援助的大米被当成沙袋,中国军队缴获了,却没法吃,因为没水。靳开来发牢骚,援助200亿,就不信换不回一捆甘蔗,但是纪律不允许,靳开来带人下山砍甘蔗,踩中了地雷,身负重伤,被战士背回阵地后就牺牲了。多亏了这几捆甘蔗,9连才度过了难关,最后打下了主峰。然而,战后在评功授奖时,靳开来因为违犯违犯了战场纪律而没有得到军功章。雷军长对此就愤慨地说:“我们有些干部总是爱听阿谀奉承,对爱提意见的同志,到死他们也不肯放过!”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9)

何伟饰演靳开来有点坏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10)

靳开来替战友砍甘蔗回来踩中地雷不幸牺牲

好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因在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中扮演靳开来一角获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对当时那个时代的讽刺和批评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雷军长雷神爷在出征大会上甩帽子,打骂赵蒙生的妈妈:我雷某今晚要骂娘。

他狂呼起来:奶奶娘,知道吗?我的大炮就要万炮轰鸣,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我的千军万马就要去杀敌!就要去拼!就要去流血!!可刚才,有那么个神通广大的贵妇人,她竟有本事从千里之外,把电话要到我这前线指挥所!此刻,我指挥所的电话,分分秒秒,千金难买!可那贵妇人来电话干啥?她来电话是让我给她儿子开后门,让我关照关照她的儿子!走后门,竟敢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我雷某不管他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走后门,谁敢把后门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没二话,我雷某要让她的儿子第一个扛上炸药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

要知道贵妇人可是他的革命老大姐啊!雷神爷何等的勇气!这一段振聋发聩的痛骂用到什么时候都不过分,甚至成了后来很多广播主持人练词的好本子。

高山下的花环经典片段横屏(高山下的花环称得上80年的芳华)(11)

一脸正气的雷震雷神爷

这不算完,还有个更加突出雷军长形象的是事情,雷军长的儿子雷凯华也牺牲在越南战场,雷凯华生前,人们不知道他是军长儿子,也不知道他是官二代,完全比不上唐国强的“赵蒙生”,死后才知道,原来小北京竟然是军长之子。对此,我个人有点意见,感觉这个凑巧嫌疑太大了。

好吧,也不算那个年代特有的,不能苛责。事实上,六七十年代,一大批高干子弟入伍,确实一批官二代负伤、甚至死在越南战场上,如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燮元之子江鲁平、江南平,均在战场上表现英勇,负伤立功;广州军区第41军军长张序登之子张鲁汕、张鲁江,侄子张孟江,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均荣立战功;广州军区第55军政治部副主任甄文林之子甄平烈士,在突击谅山外围扣马山的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牺牲。他们比现在的抗日神剧的那些神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当然,更多的是普通的战士保家卫国,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致敬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尊严战斗的人们!致敬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勇士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