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港新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是国家沿海开发的重点先行区域,拥有黄金海岸线2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良,是江苏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今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警务理念,紧盯船管力量薄弱、机制落后等海洋渔船综合管控重点难点问题,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夯实基础、从严打击,实现了港船管理水平的新提升,有效维护了沿海港船管理秩序稳定。

江苏南通海门市城市规划(南通海门三个聚焦)(1)

聚焦基础 完善沿海管防机制

海门区公安局高度重视防范疫情海上输入,及时召开全区公安海防工作会议,聚焦党的二十大安保主线,谋划部署“三道防线合围”“三个系统融合”“五个部门联动”的沿海管防“三三五”工程,铸牢集“反走私、反偷私渡、毒品查缉”三位一体的铜墙铁壁。同时,通过每月分析沿海安全形势,每周调度岸线管控力量,每天督导一线巡防工作,切实将任务落实到岗,压力传导到人。今年以来,联合区纪委、综治办开展督导检查8次,通报问题12处。

针对疫情防控、船舶管控、岸线管防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发挥公安机关岸线管控主力军作用,提请区委政法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防“三防”体系建设的通知》,并会同综治办牵头各涉海区镇向区财政申请海防和海上疫情防控年度预算经费1000余万元,年内另投入经费600余万补充沿海监控盲区,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保障。

积极走访各涉海单位,互通共享行业数据,持续凝聚工作合力。网格化开展起底式大排查、大清理,将3个沿海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将1名涉海前科渔船民作为管控重点,分层分类建立管理台账,按照“不落一船、不缺一人、不漏一处”的原则100%录入系统。在进入沿海岸线的主要通道设置公安检查点和流动卡点14处,将查控触角覆盖全区沿海主要风险区域。

江苏南通海门市城市规划(南通海门三个聚焦)(2)

聚焦隐患 提升岸线管控成效

根据辖区岸线特点和潮汐规律,进一步健全沿海岸线常态化巡逻防控机制,做实“三必查”“四必巡”等岸线管控要求。一方面,发挥海上、海岸、站点、网格防线作用,充分依靠船泊点、警务站、流动卡点,对进出重点岸线、通道、海域的人员、船舶、车辆开展盘问检查;另一方面,加大对下督导指导力度,下发阶段性管防工作提示,有效堵塞海防管理漏洞死角。今年以来,共投入各类巡防力量60人次,下发工作提示150份,整改隐患问题20个。

提请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2022年的疫情防控通告,率先施行船舶集中停靠点“四包一”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船舶进出港申报、查验、集中停靠等制度。针对在建工程多、工程船舶多的特点与难点,对辖区的施工企业、施工船舶、船上人员、有可能上下岸人员进行梳理摸排,形成《海门区海上船舶动态明细表》《项目部或船舶负责人明细表》。今年以来,累计检查各类船舶52艘次、出海船民465人次。

与南大、海康等校企围绕各类新型感知设备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开展试点实验,强化沿海岸线感知监测和预警能力。通过沿海视频监控系统,配合无人机和巡逻定位对讲系统,实现对沿海重点区域的全域监控和对岸线巡防力量的可视化调度。

江苏南通海门市城市规划(南通海门三个聚焦)(3)

聚焦治理 优化沿海治安环境

立足公安主责主业,坚持严打整治不放松,以“零容忍”的态度,从区局层面统一“违规船舶一律查扣,违规人员一律拘留”的标准,严厉打击各类涉海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的高压震慑作用。部署开展严打涉海违法犯罪“攻坚月”、“春季攻势”和打击涉渔“黑中介”等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凌厉严打攻势,全力维护沿海渔业生产秩序稳定。

充分运用党委政府赋予的指挥调度权威,以设置在海警大队的区海防指挥中心为平台,实行“信息统一接收、指令统一发送、核处统一调度”运作模式,突出重点,封锁偷渡走私通道。对偷渡走私的作案规律、作案手段进行专题研判,牢牢把握港口码头、停泊点、旅馆、网吧等重点部位、摆渡船、报废船、外地船等重点渔船,构建沿海信息预警网络,深入排查偷渡走私线索,遏制乘船偷渡、非设关地犯罪活动发生。

做深做精全区海防“两支队伍”,在沿海渔船民、出租车司机、民宿出租房经营者等群体当中物建信息员,建立覆盖面广、信息灵敏、渠道畅通的沿海情报信息网络。同时,自我加压、深入挖潜,通过秘密力量延伸触角将情报信息员拓展到船民,最大限度的掌握工作主动权。全面发动群防群治力量,推行“劳作兼守望”、举报奖励、“海防安全防范宣传周”等举措,依托“新百千万工程”平台发送宣传微信,组织召开渔船民大会宣传教育活动,“村村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人力情报 群防群治”体系初见雏形并发挥出实效作用。通讯员 张松林 沈非白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