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参与“挤兑”的体验,但见过不少排队抢购的塲景,一群人挤在一起争先恐后的伸手捞东西,排在后面的拼命往前踊,都为捞到热门的东西不顾一切的样子。这种抢购在物资短缺的年代l是常见的,现在已经多年不见了,因为供给丰富呗!

01.

然后,这次疫情一来,封区封路封楼,快递小哥也停了,网购团购几乎歇搁,一连二周不开放,这样家里的储备都光了,只能靠居委按户的配送,定时限量,单靠配送的少量食品是不夠的,但也不能出门,无处采购,因为街上的门店也关了。一夜回到了解放前,重温供给制时代的苦难岁月。

02.

记得: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专刋曾载一篇文章:“轧户口米”,写的是80年前上海沦为日占区时期的市井生态,那时实行“计口授粮”,每户-周可买一升半白米,半升碎米,凭卡供应,粮店会事前贴出布告,但是粮店往往备貨不足,甚至虚放一槍,根本无粮可售。所以,小百姓只好闻讯赶早,挤在门口,于是前胸贴后背的挤轧在一起,即便叫做“轧户口米”,如此塲景才叫“挤兑”,因为虽有承诺,但来晚了,或因弱小无力而被抛弃,那就不能兑现,本该有的却变成了空头支票。

什么是挤兑(挤兑遐想)(1)

03.

如今,疫情恐怖是个非常时期,出现临时性的按户分配是保供的一项措施,短缺是暂时的,绝不可能出现“挤兑”。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当新冠独大,为了确保新冠治疗,強占资源,把医院的病床,器械,医生调拔过去,放弃其他疾病的治疗,这似乎变成了对医疗资源的“挤兑”,一些预约的老病号得不到准时治疗,一些老人的就医就药诉求得不到满足,这便是“挤兑”的结果。

04.

非常时期的商家票券也可能出现“挤兑”,由于票券发放时都规定使用的有效期,一旦公司发生异常,出现不良信誉的风波,就会造成持票客户的突击兑换,聚集兑现,打破常态下的供需平衡,给一些弱者带来恐怕失去兑现的忧虑。2021年5月,瑞幸咖啡因涉嫌财务造假而遭纳斯达克勒令退市,风波一起,千万持券者急忙兑现,形成大片门店“挤兑”,过时失效,收藏的卡券变成了废纸。所以,“挤兑”是瞬时失衡的供求危机。

什么是挤兑(挤兑遐想)(2)

05.

“挤兑”最为恐怖的事是银行挤兑,这是性命叫关的。一个谣言可让大批储户惊谎失措,拼命去银行提现,你提他提人人都提,在短时间内就把银行的储备金提空了。如果银行没有新资金及时补充,就会引发破产倒闭,一些未提现的客户的存款也就付之东流。1999年3月12日,正值亚洲金融风暴,招商银行沈阳分行曾发生一起“挤兑风潮”,事出谣言,一传十,十传百的迅速扩展,闹得全城涌来提款,一时不可收拾,幸好有总行和市府及时调拨资金,把数麻袋的钱集中堆在柜台,看得见,摸得着,让人确信无疑,立即履行随来随提,全额保供,这样才按抚了人心,制止了“挤兑”的漫延。

什么是挤兑(挤兑遐想)(3)

当下,银行理财的“赎回潮”也有“挤兑”的影子,由于俄乌战争和疫情肆虐,不少理财产品的净值猛跌,由盈转亏,动摇了持有者的信心,许多人能赎即赎,不留余额,生怕银行来个限额赎回,酿成流动性风险。

06

说到底,“挤兑”就是资源供求即时失衡的一种生态。在常态下,如果按部就班的满足需求是没问题的,但遇到突如其来的干扰,使需方失去对供方的信诚,形成需方 心理忧患的情况下产生的莽撞行为。需方的聚集,冲动,慌张,争先恐后的突发现象。若不及时制止将会酿成社会性灾难。

预言:疫情结束之日,将是“挤兑”丛生之时,伴随而来的是通貨膨胀,务请诸位留意。

什么是挤兑(挤兑遐想)(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