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球——木鱼歌

曲剧黄杨木所有唱段(李仲球--木鱼歌)(1)

李仲球——木鱼歌

曲剧黄杨木所有唱段(李仲球--木鱼歌)(2)

李仲球——木鱼歌2

曲剧黄杨木所有唱段(李仲球--木鱼歌)(3)

给培训基地学生讲授木鱼歌知识

曲剧黄杨木所有唱段(李仲球--木鱼歌)(4)

民间艺人李镜池和李树森

非遗级别:国家级

名录保护单位:东坑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详细介绍

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单位 东莞市东坑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木鱼歌,属弹词类曲种,唱时多用三弦伴奏。木鱼书多由盲人演唱,故俗称为“盲佬歌”。东莞木鱼歌,主要流行于除了山区片以外的城区片、水乡片、沿海片、浦田片、丘陵片等乡村。

东莞木鱼歌唱法有两种,一是读歌,一是雅唱。读歌其实也是唱:有高有低,有拖腔,但节奏较快,不如雅唱曼节长声,元坠徐疾,婉转低迴。莞人唱木鱼书,多为读唱,尤其唱长篇;职业艺人,必用雅唱,而演唱者都是盲人,即所谓瞽师,唱之必用三弦伴奏。

东莞木鱼歌,用纯东莞话演唱。过去,莞人一听到木鱼歌声,就群起围而听之,流连忘返。东莞木鱼歌是东莞最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

东莞木鱼歌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第三批非物质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广东的木鱼歌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明末南海人邝露(1606–1650)的《峤雅》。其书卷二《婆侯戏韵效宫题寄侍御梁仲玉》有云:“琵琶弹木鱼,锦瑟传香蚁”。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1629–1709)曾作《东官书所见》诗(注:东官是东莞古称),词云:“摸鱼歌末阕,凉月出林间”。“一唱摸鱼声,都来月下听”。成书于康熙十七年(1678)的《广东新语》载:“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必唱歌以为乐。……其歌之长调者,如唐人《连昌宮词》、《琵琶行》等,至数百千言。以三弦合之,每中空中弦以起止。盖太簇调也。名曰‘摸鱼歌’( 卷十二《诗语·粤歌》)”。可见,木鱼书在莞邑流行的历史,可溯达350多年以上。

木鱼歌主要流传于广东白话地区,但莞邑尤盛。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东莞岁朝……寻常瞽男女所唱多用某记,其辞至数千言,有雅有俗,有贞有淫,随主人听命唱之”。木鱼歌很多直接唱东莞人,唱东莞事,唱词题材根植社会、市井。如《金山信》有“粤东莞邑中堂属,李氏奴身赤滘(注:今属望牛墩)人。娶得奴奴为结发,世居原是望牛墩”。又如《花神托梦》有“奴身北栅陈门女,家立东偶近海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莞邑民间逢年过节、庙会、婚丧嫁娶、生诞宴会、入伙开张,凡有吉庆,主人都会请木鱼书艺人弹唱,以为助兴。木鱼歌受众多为妇女,建国前,东莞妇女绝大多数不能入学,目不识丁,却往往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是从艺人唱的木鱼歌得来的。妇女们一边做饭或一边做手工,一边听、唱、诵背木鱼歌,往往很快记熟,入迷者常因此而烧焦米饭。民国初,东莞著名篆刻家邓尔雅有《东莞竹枝词》记述:“南音体例若弹词,书熟刚同饭熟时,从古稗官能化俗,家家解诵摸鱼儿”。

木鱼歌有很高的文学、历史、民俗和音乐价值。1938年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史》上提到“广东最流行的木鱼书。其中最负盛名的有《花笺记》和《二荷花史》,其中被称为《花笺记》第八才子书……。”不仅在国内文坛享获盛誉,也深受国际文坛的重视。早在1824年和1836年,先后由英国学者汤姆斯、德国学者幸辜尓慈分別译成英文和德文本,在西方国家出版发行,受到德国的歌德高度赞誉。东莞民谣有云:“要想癫,唱《花笺》;要想傻,唱《二荷》;要想哭,唱《金叶菊》。”由此足见,木鱼歌在当时社会、市井的盛行和影响。

基本内容

东莞木鱼歌作为流传于市井当中的说唱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唱腔俚语、曲调、唱词风格,保存有不少的东莞方言、口语,平铺直叙,而深受普罗大众欢迎。

木鱼歌是一种植根民间的通俗说唱艺术,曲目唱词的内容无所不有。有神话传说故事,如《西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有历史故事,如《三国》、《岳飞》、《杨家将》等;有以演义小说改编的,如《万花楼》、《钟无艳》、《仁贵征东》、《四下南唐》等;有从元明杂剧、传奇、民间故事改编的,如《白蛇雷峰塔》、《梁山伯牡丹记》、《陈世美三官堂》等;有直接取材于社会生活的,如《三姑回门》、《金山婆自叹》、《老糠记》、《梁天来告御状》等;有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事件的,如描写反美、反华工禁约的《金山客自叹》、《金山客叹五更》、《华工诉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国事诉根由》、《西瓜园焚烧劣货歌》等;有反映近代东莞华侨抛妻别母出洋谋生,被“卖猪仔”的辛酸故事,如《金山信》、《过埠歌》等。

东莞木鱼歌行腔委婉,演唱者往往用三弦或秦琴作间歇性伴奏过渡。唱词基本是七言韵文体,以四句为一组,单数句末字用仄声,双数句末字用平声反复循环至终结。其曲韵特点,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唱腔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宜于叙事抒情。常用唱腔分为妇女腔和盲公腔两类。妇女腔是流传于一般妇女中的唱腔,行腔有点像顺口溜,一般以四个七字句为一个单元,四、三句格,随字就腔,音域在八度以内。盲公腔则由职业失明艺人演唱,行腔富于装饰性。演唱方式分为雅唱和俗唱,演唱者无需化妆、布景,一人一琴即可演唱。除少数职业艺人演唱木鱼有使用弓弦乐器伴奏外,民间妇女唱木鱼歌多没乐器伴奏,间有取诵经的佛器“木鱼”或两片竹板,随手敲击以取节拍,但大都只是随口徒歌清唱。

东莞木鱼歌是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是劳动人民对自然、社会、政冶、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和思想反映,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因,是我们不可多得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演奏乐器:三弦、木鱼、秦琴。

相关作品:

《东莞木鱼书》一至三集及择锦。函盖《金叶菊》、《金丝蝴蝶》、《金丝蝴蝶续集》、《背解红罗》、《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全卷;《金山信》、《三娘汲水》、《夜送寒衣》《长亭饯別》等名段,近百种。

主要特征及文化价值

作为流行于市井的一种通俗的说唱艺术,东莞木鱼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唱腔、曲调、唱词风格。

1、东莞方言演唱。其行腔委婉动听,抑扬顿挫,往往以三弦琴或秦琴作间歇伴奏。

2、曲词特点。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有相对固定的曲调,腔调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宜于叙事抒情。

3、演唱特点。无需化妆、布景,一人一琴即可演唱。

4、文学价值。木鱼歌的唱词中,诗歌创作的赋比兴手法被普遍地运用。长篇唱词擅于叙事抒情,修辞手法上多用夸张、讽刺、谐音、比喻、拈连。体裁有赋、韵文等样式,讲究平仄、押韵。因此,不难看出其从古典文学汲取了大量的养份。如《玉碎珠沉》就是取材《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泪湿青衫》就有白居易《琵琶行》的基础。保护木鱼歌对推动古典文学研究有现实意义。

文学价值

东莞木鱼歌大部分文学色彩很浓,遣词造句清新秀逸,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显然经过文人加工,但也有不少庸俗的作品。《花笺记》、《二荷花史》、《金锁鸳鸯》、《雁翎媒》四本木鱼书成为广东四大名作,在东莞广泛流传。东莞谚语有云:要想痴,唱《花笺》;要想傻,唱《二荷》;要想哭,《金叶菊》,可见其社会效应之大。

民俗学价值

木鱼歌艺人多在重大民族节日或民间各种喜庆场合用方言、口语演唱,因而他们的唱词往往是侧重于喜庆吉祥的。因此木鱼书蕴含着大量的民俗学信息。

音乐价值

木鱼歌歌功颂德行腔委婉,而又富于宣泄效果,是粤剧中的一个曲牌,保护木鱼书与促进粤剧繁荣是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