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肖邦b小调圆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1)

弗朗茨 ·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 -1886年),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钢琴曲肖邦b小调圆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2)

作品背景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是李斯特于1847年创作的作品。当时,十九世纪的匈牙利民族处于奥地利帝国的统治之下,李斯特通过这首曲子充分描写了当时匈牙利人民悲痛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匈牙利人民面对不幸所表现出的豪放、乐观、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由此抒发了自己对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解放运动必将胜利的信心。

钢琴曲肖邦b小调圆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3)

作品解析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升c小调,随想曲风格的慢板,作于 1847年,献给泰勒奇(LaszloTeleky )伯爵。这是最著名的一首匈牙利狂想曲,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

1. 乐曲开始有一个速度缓慢,节奏自由,并带装饰音,沉着有力的引子,这段引子一下子就把听者引入民间生活丰富多彩的美丽画面。接着音乐进入性格豪放的"拉苏"第一部分,音乐从中音区开始,缓慢庄严的旋律,唱出充满内在的激情,唱出悲痛的往事。在滞缓的节奏衬托下,低沉压抑的旋律蕴含着巨大的悲痛和愤怒,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也表现了匈牙利人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这是第一主题。

2. 这一主题在高音区变化反复之后,音乐转入一个舞曲性旋律,它那轻快跳跃的旋律、匀称而规整的节奏,使舞曲变得更富于动力性,这支旋律在整个乐曲中十分重要,因为它还将是后一段音乐的基础。这是第二主题。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狂热急板的"弗里斯"舞曲,描绘了民间节日欢欣起舞的场面;这段音乐基本上是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苏"变奏发展而成的。在这些变奏中,有时运用急速的同音反复以模仿洋琴的音响,有时是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这也是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常见的特征。

3. 随着音乐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音乐进入了表现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当乐曲达到很强的高潮之后,音乐停顿下来。舞蹈者走了,但人们又汇集起来,音乐再度响起,恢复了以前的狂热,最后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高潮声中结束全曲。

钢琴曲肖邦b小调圆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4)

钢琴曲肖邦b小调圆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5)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曲谱

长按下方二维码

下载"人人爱乐APP"获取更多高清钢琴谱

钢琴曲肖邦b小调圆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