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嘉峪关关城,我们可感到关城的雄伟,看到关城高大的城门楼和城墙(关城平面呈梯形,面积33500余平方米,城墙总长733米,高11.7米),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1)

嘉峪关城门楼

我们可深切地感到,若在关城内屯兵,确实是易守难攻,固若金汤。但仅靠这关城就可阻断从西部大漠方向来的进攻吗?敌人难道不可绕关而过吗?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2)

嘉峪关关城全景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3)

嘉峪关关城内部

带着这个疑问,我上网详细查看了嘉峪关周边乃至更大范围的山川地形,终于使我深深地感到嘉峪关确实是“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4)

河西走廊地形图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段,从“河西走廊地形图”可看出,河西走廊大致呈东西走向,南有高高耸立的祁连山脉和青藏高原,北有一望无际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古丝绸之路从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只有走河西走廊。直到今天,从西安通往祖国新疆或西部国家的铁路、公路还是要通过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最窄处就位于嘉峪关处。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5)

古丝绸之路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6)

绿洲和沙漠示意图

再从“绿洲和沙漠示意图”可看出,以嘉峪关为分界点,西侧荒漠连片、绿洲较小,且无险可守。东部绿洲渐大,人烟开始稠密。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在极度缺水的河西走廊上,嘉峪关所在位置有常年不枯竭的“九眼泉”。据记载:“峪泉乃嘉峪关坡下之九眼泉也,冬夏澄清,碧波不竭。以极西边关,有此涌泉,不唯民资以生,且又沃田数顷,盖磨其上,天所以惠边民,真佳景也”。据康熙初年所撰的《秦边纪略》记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从“河西走廊地形图”、“绿洲和沙漠示意图”和“九眼泉”可知,在嘉峪关处设关最为理想。由此,嘉峪关关城就成为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

但仅依赖关城就可阻挡西来的侵略大军吗,他们不能绕城而过吗?为此,古代军民以嘉峪关为中心,向南向北分别修了两道长城,将黑山-讨赖河之间的这个出口紧紧封锁。这就有了“长城第一墩”和“悬臂长城”。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7)

嘉峪关周边地形图

从关城向南,有一道长城修建在戈壁滩上,直到讨赖河边,将这一片区域封锁。在讨赖河大峡谷边上有一个墩,号为长城第一墩,也即是万里长城的西部点。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8)

长城第一墩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9)

长城第一墩地形

墩台位于关城向南7.5公里处,矗立于讨赖河大峡谷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 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

讨赖河可不是我们平常见到的河,经过常年冲刷,河谷很深,形成了讨赖河大峡谷。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10)

讨赖河大峡谷

讨赖河大峡谷从祁连山出山口开始就是大峡谷,峡谷有多深呢,第一墩处目测有十几层楼高。再往上游走,越走越深,刀切了一样。冬天即使河面结冰,敌人也难以越过很深的峡谷。大峡谷向南,则是难以逾越的祁连山脉和青藏高原。(嘉峪关关城海拔为:1500-1800米。祁连山脉海拔4000~6000米)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11)

祁连山脉

从关城向北,一道长城沿着关子山(即嘉峪山)东麓而走,直至黑山脚下,同时将石关峡封锁,一直修到了距离关城8公里的黑山东南角的峭壁之上。再向北则是人们望而生畏的一望无际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12)

巴丹吉林沙漠

长城沿着黑山的山体迅速升高,就像一条悬臂伸向大漠深处,这就是有名的“悬壁长城”。

嘉峪关城楼天下第一关图(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13)

悬臂长城

如此一来,两道长城配合嘉峪关关城将河西走廊上酒泉西出的通道严密封锁。明代,嘉峪关管辖着 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 。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了望,互通情报,构成了牢不可破的嘉峪关防线。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 (公元1372年),而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嘉峪关的修建要早于山海关。因此,这“第一”二字也是名副其实。嘉峪关被称为“河西咽喉”、“酒泉门户”、“边陲锁钥”,  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关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要想全面了解嘉峪关,就应参观嘉峪关关城主景区和“长城第一墩”和“悬臂长城”这两个分景区。

只有全面了解了嘉峪关,才能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才能充分认识到嘉峪关确实是“天下第一雄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