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是北京大学通选课程《爱的心理学》徐谦、姜寒、王佳泓的小组作业。原标题为“人物分析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爱的心理学角度”。指导教师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李同归老师。版权归学生们所有。如需要转载,请联系本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人物分析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爱的心理学角度
徐 谦 北京大学工学院
姜 寒 北京大学中文系
王佳泓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摘要
我们会经常看到有关性侵的新闻,可能是由于身处大学的缘故,这些新闻中又尤以老师性侵学生为甚。因此,利用所学知识,研究性侵、分析性侵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的。在本文中,我们从主要人物出发,利用费斯廷格认知失调、马斯洛需求层次、弗洛姆共生性结合、斯滕伯格爱情三角形等理论,对主人公房思琪和李国华进行心理学分析。希望能够对读到的人有一点点帮助,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一份积极的力量,播下爱与希望的种子。
我们会经常看到有关性侵的新闻。这些新闻中又尤以老师性侵学生为甚:
2018年,随着#Me Too#运动在国内的兴盛,全年都可以看到发生在大学中的各种性侵事件:从年初的北航的“陈小武”事件、到北大(或南大)的“沈阳”事件、中大的“张鹏”事件……大多数人知道,性侵带给受害者的,是一辈子抹不去的切肤之痛。
但我们的社会上仍有这样的声音:
“她为什么要穿得那么暴露”、 “为什么老师只性侵她不性侵别人”、 “她一定是有什么想法才和老师上床的” ……
这是多么无知的受害者有罪论啊!因此,利用所学知识,研究性侵、分析性侵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的。通过研究施暴者的心理活动,我们能够知道生活中如何规避触碰到施暴者的痛点,避免伤害加剧;我们能够知道怎么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不会生出这样的想法。通过研究受害者的心理活动,我们能够知道如何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阻止她们越陷越深,挽救无数条美丽而鲜活的生命。
因此,本小组决定利用所学的爱的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阐述本书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形象:受害者房思琪和施暴者李国华。这里,我们不仅仅把这篇文章当作一份作业来对待,我们更希望能够对读到的人有一点点帮助,能够为整个社会带来一份积极的力量。
2. 故事梗概
故事主要述说一名刚进入青春期的台湾女孩房思琪,与她的好友刘怡婷,原本过着普通的生活,直到了补习班的老师李国华搬到他们的公寓后,生活开始展开变化。李国华若有似无的以他成熟男人的魅力,对情窦初开的小女生进行爱情攻势,目的就是要得到她的身体还有爱情。但对李国华而言这只是一场游戏,随时可以开始下一场。最终使得房思琪产生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精神失常。同时故事里还穿插了邻居钱一维对其妻子许伊纹家暴的叙事线,反映了整个台湾社会的阴暗面。
3. 对房思琪的行为及心理分析3.1 形象分析
房思琪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便喜欢文学,可以说她对社会的一半以上的认知来自于书籍,这也让她对社会的阴暗面毫无防备之心。从小有灵魂双生子般的好朋友刘怡婷,两个人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畅想未来,直到房思琪被侵犯,有了无法对人言说的秘密,两人终于走向了岔路口。
李老师是房思琪楼下的邻居,因为擅长古典文学而曾经被房思琪和刘怡婷仰慕。房思琪被李老师侵犯后,由于自尊心以及家长对性教育方面的不足,不愿将这一切说给他人,反而由于一些心理原因选择相信自己和老师之间存在着真正的爱情并和李老师保持了长时间的性爱关系。最后,她清醒地认识到老师并不真正爱她,一直以来如救命稻草般的幻想破灭,精神失常。
3.2 对房思琪行为及心理的分析 3.2.1 从认知失调理论分析3.2.1.1 认知失调理论的相关概念
认知失调理论是费斯汀格在1957年的《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基本要义为,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必需表示自身的态度时,个体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与旧认知相互冲突的状况,为了消除此种因为不一致而带来紧张的不适感,个体在心理上倾向于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适。该理论是解释个体内在动机的主要理论,故而被广泛用以解释个体态度改变的重要依据,认知失调论是动力心理学的一种新的观点。
费斯廷格区将失调为以下4种:
(1) 决策后失调。当一个人必须在各有优缺点的两者间作出选择时,选择后易产生失调。 (2) 强制服从失调。当一个人受外力影响而采取与信念相反的行为时产生这种失调。 (3) 接触新信息造成的失调。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接触新信息可能使现存的认识受到威胁,从而产生失调。 (4) 社会支持体系造成的失调。个人的认识受到群体成员的反对,或自己的群体成员身分要求接受新信息时产生这种失调。
而失调后的反应一般有以下4种:
(1) 改变认知。如果两个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他与另一个相一致。 (2) 增加新的认知。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 (3) 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4) 改变行为。认知失调也可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
3.2.1.2结合认知失调理论概念进行分析房思琪为何在清楚自己是被老师性侵的受害者后,并非一心憎恨老师,反而不断扭曲自己的观点,让自己以为自己爱老师的行为看似很难理解,但是通过认知失调理论能够阐明其中原因。
房思琪在补课时被老师性侵,这与她从小通过人生经验阅读经验形成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冲突。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间本不应该有性爱关系,性爱关系本应该存在于相爱的两人之间。在李老师的暴力下,房思琪与李老师发生了性爱关系,进行了与自身价值观不符的行为,形成了强制服从失调。
改变行为对于房思琪来说太过困难,自尊心以及父母对性教育方面认识的浅薄使得她不愿让父母知道。她无法在不让父母起疑心的前提下拒绝补课,也就必然要到李老师那里接受侵犯。既然行为无法改变,那必然要改变认知。性爱关系已经存在,房思琪需要为这性爱关系找到一个借口。既然相爱的人之间做爱理所当然,房思琪便开始扭曲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相信自己真心爱着老师,同时也去相信老师也同样爱着自己。这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房思琪疯掉了,房思琪最后终于确信李老师并非爱自己,她也无法再欺骗自己,结果认知失调更为严重,精神失常。
3.2.2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3.2.2.1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概念阐释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
(1) 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 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3.2.2.2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概念分析
房思琪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环境之中,从小便衣食无忧,对她来讲基本的生理以及物质方面的需求并不难以满足,所以对她来讲,精神上的需求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她极其渴望爱与归属感。父母虽然能为她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却并没有及时关注到女儿身上发生的事情,也没有做到让女儿对他们无话不说。所以当房思琪受到侵犯时,她并没有第一时间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与归属感。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于是,房思琪便继续寻找能给她爱和归属感的人,李老师侵犯她使得她认为李老师是需要她的,所以她无意识地决定了要从李老师这里寻求爱与归属感。可惜李老师并不能真正给予她她所需要的这些东西,也就必然导致了后边的悲剧。
4.对李国华这一人物的行为及心理分析4.1形象分析4.1.1 人生经历简介二十多岁时,李国华与一位深爱他的、对他非常好的女人结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边其他人的要求和出于对这个女孩子负责任的态度。而二十多年之后,他们才有了一个女儿。
结婚十年之后,李国华三十多岁。那时他在高雄的补习班一炮而红,班班客满。也就是那一年,所谓的“温良恭俭让”终于败给了对稚嫩美丽的躯体的向往,他跨出了诱奸少女的第一步。他很快得到了第一个天真无知的女孩——饼干,旋即又很快的抛弃了她——这世上多得是年轻又稚嫩的躯体,而他迫不及待地寻找下一个狩猎的目标。
此后二十多年里,他逐渐愈加熟练地诱哄一个又一个女孩,得到她们的身体和炽烈又病态的爱意;他用真诚的目光说着最动人的情话,他所有的学识化为他无往不胜的武器;他甚至在两个女孩之间游刃有余,又礼貌而谨慎地不会叫错她们的名字;他也有这样的能力:当他逐渐厌烦了一个女孩时,他抛弃得像是那个女孩首先背弃了他们的“爱情”一样。
再后来,他遇见了十三岁的房思琪。这个女孩美丽得坦荡又有灵气。更重要的是,他笃定她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不敢将事情告诉任何人,哪怕是与她好得如同连体婴儿一般的刘怡婷。显然,一切都意外的顺遂——无论是怡婷,还是思琪的父母,除了敏锐的伊纹之外没有任何人怀疑这样一位谦恭而又博学的中年老师,他们不自知地帮助着李国华将房思琪拉入深渊。
当然,李国华的行为也并非从未得到揭露。曾经被他抛弃的一个女孩晓奇在社交网站上揭露了李国华的恶行,然而,她收到的是来自外界无穷的嘲讽,人们辱骂她不知廉耻,真正的罪人却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她,说明明是她在引诱。结发的妻子相信了,或者说不得不相信他的说辞——原来除了施恶者任何人都已毫无退路。
故事的最后,房思琪疯了,只留下了日记本作为证据。而另一边,李国华依旧是那个为大家所信服的李老师,在饭桌上笑得温良恭俭让。
4.1.2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首先,毫无疑问,李国华作为一名老师是有学识的而且是擅长利用自己的学识的人,这也是最让他取信于人的一点。只有心思敏锐的伊纹本能地不喜欢他,在他带家人前来拜访时对她的客厅里的摆设大谈特谈的时候,说“好端端的漂亮东西被他讲成是文化的舍利子”。但对于年幼的女孩来说,她们“不相信会背《长恨歌》的李老师会是坏人”。而事实证明,文化与学识于他来说的确只是工具,毕竟,这是个《红楼梦》《楚辞》《史记》《庄子》对他来说都不过四字——“娇喘微微”的人啊。
其次,这是个聪明而理智的人。他擅长在不同的人面前显露不同的面目,对于一丘之貉,他坦荡无比,对于其他人,他的欺骗近乎真诚。同时,他非常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他明白社会对性的禁忌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会觉得是她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他也知道什么样的女孩才可以碰,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肆意地玩弄着女孩子们不成熟的心理。
显然,他也具有某些病态的心理。他对某一类型的女孩有着格外的青睐,他有着与这个年龄不相符合的欲望。他最喜欢年幼纯洁又漂亮的女孩,有时也会执着于房间与场地。他将这些女孩看做自己的收藏品,并总想寻找更好的、更完美的。他说女孩子们既然在那里,便不能浪费。
最后,他多情又无情,甚至可以怀疑他到底懂不懂得爱。显然,他对自己的妻子是没有什么爱可言的;但是,他对自己的女儿晞晞应该是有名为“爱”的情感的。书中说,他是故意任晞晞笨的——只有他知道,识字多的人会干出怎样的事来。而对于这无数被他引诱的女孩子来说,他对每一个都会说“我爱你”,但他抛弃或者毁掉她们时也是如此轻易。
4.2对李国华的行为及心理分析4.2.1 从共生性结合的角度分析4.2.1.1对共生性结合的概念阐释
根据弗洛姆《爱的艺术》,共生性结合的生物学模式是怀孕的母亲和胎儿之间的关系。双方体现出一种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的共生关系,就比如胎儿要依赖母亲供给他所有生存所需的环境、营养等;而母亲生命的意义也可以通过抚育胎儿而实现。而事实上,共生性结合是从心里层面来说的,并不要求双方在实体上也不相互独立。
一般认为,共生性结合的被动形式是服从,用临床术语来表达则是受虐狂。受虐者想逃避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之感,他会渴望一个他能够依赖的人,并且愿意受那个人的控制、支配,把那个人当成上帝一样的存在。
共生性结合的主动形式则是支配,或者是与受虐狂相对的施虐狂。同样也是为了逃避一种孤独感和束缚感,施虐者选择成为一个让别人需要和离不开的人,使自己成为另一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会命令、控制、支配、甚至伤害、侮辱、虐待另一方来寻找一种存在感,实现自己的“价值”。
显然,共生性结合并不是一种成熟的爱,也就是说,无论是受虐者还是施虐者都不是一个自我完满的人,他们的存在是依赖于另一方的。
4.2.1.2用共生性结合概念进行分析
对于李国华来说,显然他属于“施虐者”一方。他有着成为施虐者的潜质。他的妻子是在他人半逼迫之下才娶的,他并不爱她。他过早地被束缚在家庭中、被束缚在道德与伦理之中,但他的心里始终有着寂寞和孤独,这种感觉得不到理解和排解。
他也有着成为施虐者的条件。他每天面对的是与自己的妻子完全不同的女孩子,每个都那么小,那么美丽,在某些事上淳朴到近乎无知。她们都敬佩他、相信他、问他问题、对他缺少防备;同时,她们太弱小了,在他得到她们之后,她们会有本能的自尊和畏惧,继而又会产生奇妙的病态的爱。
于是他的侵犯显得如此水到渠成,他享受着轻易便掌控别的生命的快感,并因此产生一种骄傲和优越感。而与此同时女孩子们则相似地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受虐者”的心理。
4.2.2从斯滕伯格爱情三角形理论分析4.2.2.1对爱情三角形理论的概念阐释爱情三角形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提出的,用以描述男女之间的感情状态的不同类型。根据这一理论,爱情中应该有三个核心成分,即亲密、激情和承诺。亲密主要指的是双方在相处中是否能够彼此倾诉、交流、理解、信任等等,强调的是一种类似于好友或亲人之间的感觉;激情主要指的是是否对对方有性的欲望;承诺则指的是是否拥有一种决心与所爱之人在一起,即在一段感情中是否愿意真正投入并奉献。
当然,如果这三要素都具备且水平都很高的话,是一种“完美的爱”;如果都不具备的话,基本上就相当于陌生人了。而事实上,很多时候,男女感情中者三要素的程度并不是完全相等的,甚至男女双方各自的“爱情三角形”的形状都可能不一样。
当亲密与激情程度较高时,就说这是一种“浪漫的爱”,这种爱是缺少理性的思考的,追求的是一种短时间内的契合,所以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当亲密和承诺程度较高时,形成的是一种“朋友的爱”,顾名思义,这种模式可能缺乏激情与浪漫,但胜在细水长流,因而一般持续时间很长,不容易结束。当激情与承诺的程度较高时的爱是一种“愚昧的爱”,也就是双方亲密不足,可能仅仅是由于激情的驱使便做出了承诺,也是一种颇具风险的爱情模式。
4.2.2.2用爱情三角形理论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亲密。对于李国华来说显然是基本上不具备的。他下手的对象基本上都算是他的学生,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足够的信息交流。事实上,李国华是自私的、是冷漠的,在女孩子们哭诉时他从来没有真正为她们考虑过。对于那么小就被侵犯的女孩子们来说,她们心理有迷茫,有委屈,有很多复杂的情绪,但这些李国华毫不在乎,或者说他视而不见。甚至,他一直在欺骗她们,他表现在她们面前的温柔、深情都是一种欺骗而已。说到底,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交流,谈何亲密。
其次来看承诺。显而易见,与女孩子们的所谓“感情”对于李国华来说只是一种恋爱游戏,是他用以诱惑女孩子们的手段,他内心深知这段关系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他投入的只有时间和金钱,并没有什么理智思考后决定保持长久关系并为之投入真心的决心完全没有责任感可言。因此可以说,李国华对以房思琪为例的女孩子们毫无“承诺”。
最后来看激情。讽刺的是,这大概是李国华全部初心与欲望所在了。他之所以诱奸这些女孩子,无非只是因为对她们有性的欲望,他沉溺于那些纤细青涩的躯体。
显然,只有激情的爱,缺乏亲密与承诺,缺乏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理解,也缺乏理智和决心,注定是难以长久的,注定很快就会破灭。
4.2.3 社会文化的影响李国华之所以如此嚣张,和当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背景是相关的。
首先,李国华身边有很多和他一丘之貉的人,即和他一同给补习班上课的老师们。女班主任将班里的女孩子们亲自用小轿车载着送到李国华的家中、小旅馆中。其他如书中的物理老师、英语老师、数学老师之类大抵也是如此,他们一起谈论猥亵女孩子的色情故事,一起去外国的红灯区中找女孩子。这一切对他们来说仿佛天经地义。
其次,便是更为沉重的,整个社会对性的避讳和对女性的偏见。李国华自己也说,“他明白社会对性的禁忌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会觉得是她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在外界看来,被侵犯了,罪恶感应该是属于这个女孩子的。比如晓奇,当她说自己被李国华强奸时,听到的话都是骂她不知羞耻。但是人们在斥责女孩子不自爱的同时,却又对性避之唯恐不及。房思琪问妈妈:“我们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却说:“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如此么。”于是书中借房思琪之口说: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这些社会文化背景,无疑为李国华的猖狂大开方便之门,也成为李国华一类的人最好的掩护。
五、结语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用极其反差的方式呈现了刀刀见骨的肆虐,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极为残忍的讽刺,讽刺着自身的生命灵魂,刺在肉眼无法觑见的痛楚里,仿佛用血泪的控诉不安的人生。然而有时候知道了,却比不知道还凄惨,无法改变的过去在暗夜里刻下诅咒,总在不知处苏醒,散布着腐败的气味,每个人都想要掩鼻快步通过,没想却是周遭种下的因,却为什么有果。
书中一直重复着“温良恭俭让”五个字,然而,温良恭俭让,温暖的是体液,良秀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却是人生。由衷地希望我们的成果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丝警醒,同时也播下爱和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1]艾里希·弗洛姆. 2008.爱的艺术.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9787532745159.
[2] 2018.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维基百科. [联机] 2018年12月1日. [引用日期: 2018年12月26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3] 李同归. 2018. psychology-love-lecture. [演示文稿] 北京 : 李同归, 2018年.
[4] 林奕含. 维基百科. 2018年12月5日. [引用日期: 2018年12月26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林奕含.
[5] 林奕含. 2017.“这是关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部作品,我想对读者说的事情。”——林奕含|Readmoo电子书. 台湾 : Readmoo电子书, 2017年5月4日.
[6] 林奕含. 2018.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北京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9787559614636.
[7] 任孤行,《女孩子爱上诱奸犯的故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