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年)276年的历史。但这部由清朝官修的明朝正史却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后定稿止,前后共历时94年。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1)

这部史书主要是由著名史学家万斯同主编完成的,他是明末大学者黄宗羲的学生。原本清廷是诏黄宗羲修明史的,黄宗羲不愿意为清廷做事,就婉言谢绝了,但他又觉得修明史是事关忠奸评判和子孙后世的大事,他对这事又十分上心,于是就推荐他的学生万斯同(1638年-1702年)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2)

万斯同很是遵黄宗羲嘱咐,上京后寓居于徐元文与王鸿绪家里,不署衔,不受俸,以布衣入史局。他前后用了19年时间,写成了两个版本的明史稿,一个是313卷的版本,另一个是416卷的版本。在万斯同生前,明史编纂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万斯同于1702年去世以后,明史稿落入王鸿绪的手中。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3)

王鸿绪目睹同馆凋谢,史事阑珊,遂生攘窃他人成稿之奸心。......岁月愈邈,公然以多人心血之结晶,归诸一己之笔削而无所忌惮矣。......鸿绪于此事既非内家,而分合有无,妄自立异;又假手于刻薄无知之馆客,任意颠倒,是非毁誉,漫无准的。——黄云眉《明史纂修考略》

王鸿绪在万斯同原稿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增减,把明史稿改得面目全非,将修改后的明史稿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呈给康熙帝御览。康熙审阅后,甚为不满,令将涉及明史阴暗处尽数删之。到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王鸿绪再一次进呈《明史稿》。即便如此,这份明史稿已不是它最初的样子了。以至历代史家无不对此切齿痛恨,梁启超更是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大骂王鸿绪:白昼行劫的偷书贼,赃证具在,人人共知,徒加增自己劣迹,并无损于季野。

鸿绪本属佥壬巧宦,康熙末年,依附皇八子构煽夺嫡,卒坐放废。这类人有什么学问什么人格呢?他得着这部书,便攘为己有,叫人誊钞一份,每卷都题“王鸿绪著”,而且板心都印有“横云山人集”字样,拿去进呈,自此万稿便变成王稿了。这还不要紧,因为这位“白昼行劫的偷书贼”,赃证具在,人人共知,徒加增自己劣迹,并无损于季野。最可恨者,他偷了季野的书,却把他改头换面,颠倒是非,叫我们摸不清楚哪部分是真的,哪部分是假的。关于这件公案,后来学者零碎举发颇多,恕我未能把他汇集起来做一篇详细考证。记得魏默深《古微堂外集》有《书明史稿》两篇,可参看。季野所谓“非其事与言之真而不可益”者,他却“益”了许多。季野根本精神,一部分被偷书贼丧掉,真冤透了。——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4)

《国榷》

《国榷》是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是一部私修史书,作者为谈迁(1594年-1658年)。全书共108卷(正文104卷,首4卷),约428万余字。为求忠于史实,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加以考证。有时候为了获取相关资料,他甚至背着行李,步行到百里之外,访书借抄。从天启元年(1621年)开始编著,于五年后完成初稿,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终于在1645年完成了这部400万字巨著的校订工作。

但两年后的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全稿被窃,他于万分悲痛之余不得不又发奋重写,四年后,又再次完成。1653年,这年59岁的他携原稿远赴北京。在北京的两年半时间里,他走访明朝遗臣、故旧,搜集明朝的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对原稿加以补充、修订。终于在1656年完成了这部耗时三十余年的《国榷》一书,并署名“江左遗民”。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5)

《明实录》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13部,2911卷,1600多万字。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明英宗实录》中,在明代一般是后一朝修前朝实录,因崇祯朝明亡,故无官修实录。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主要资料来源,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集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这13部实录分别为:

《明太祖实录》二百五十七卷;

《明太宗实录》一百三十卷;

《明仁宗实录》十卷;

《明宣宗实录》一百十五卷;

《明英宗实录》三百六十一卷;

《明宪宗实录》二百九十三卷;

《明孝宗实录》二百二十四卷;

《明武宗实录》一百九十七卷;

《明世宗实录》五百六十六卷;

《明穆宗实录》七十卷;

《明神宗实录》五百九十六卷;

《明光宗实录》八卷;

《明熹宗实录》八十四卷。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6)

《崇祯长篇》

《崇祯长篇》是清代学者汪楫(1626年-1699年)编著的一部记载明崇祯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此书现存有缺失,总卷数不详,现存68卷。该书仿明实录体裁﹐按年月详细记录崇祯朝的历史(其实就是私修版的“崇祯实录”),书中保存了许多朝廷公文﹑奏疏等价值较高的史料。前66卷﹐起自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止于崇祯五年(1632年)十二月,後二卷起自崇祯十六年十月﹐止于十七年三月,中间部分遗失。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7)

《明通鉴》

《明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100卷,200多万字,是夏燮(1800年-1875年)毕其一生完成的巨著。他由于不满记载颇为失真的官修《明史》,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群书,考其异同”,终于完成此书。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8)

《国朝典汇》

《国朝典汇》共200卷,由徐学聚于崇祯年间编订撰写。是一部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的著作,时间跨度起自太祖朱元璋朝止于穆宗朝,书中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内容按照三省六部来编写,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9)

其中:

卷一至卷三十三为朝端大政;

卷三十四至八十六为吏部(分吏部、官制等);

卷八十七至一百零二为户部(分户部、方舆等);

卷一百零三至一百三十六为礼部(分礼部、礼制等);

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七十八为兵部(分兵部、都督府第);

卷一百七十九至一百八十五为刑部(分刑部、刑法等);

卷一百八十六至二百为工部(分工部、都邑城池等)。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10)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是纪事本末体史书,全书4册共80卷,由清代谷应泰(1620年-1690年)等人撰写,参加撰写的还有陆圻、徐倬、张子坛等人。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11)

记载从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开始,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为止这段时期的历史。比较有特点的是本书各卷后面都附有“谷应泰曰”的史论。本书成书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比《明史》修成的时间要早80多年。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12)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是一部关于明朝末期史实的书籍,由清代史学家计六奇(1622年-1687年)编写。全书共24卷,起自明万历二十三(159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时,止于明崇祯十七(1644)年清兵入关后,崇祯一朝尤详。此书分年记事,每年之中,又以纪事本末体逐事标立名目,取材广泛,记事有序。

本书成书于康熙初年,史事大多无误,有很多细节的描写,尤其是关于农民起义的记载,有效弥补了正史的不足。但也引用了很多野史的内容,如《野乘》、《野记》、《遗闻》、《国难录》、《史略》、《甲乙史》、《幸存录》、《无锡记》、《无锡实录》、《江阴野史》、《闽事纪略》、《安龙纪事》、《粤事记》等,对于这些内容还需要加以甄别。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13)

《满文老档》

《满文老档》是清朝前期(皇太极时期)官修的一部史书,全书共40卷,记录了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到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两朝的历史,合计共27年的记录。这部史书有效地弥补了明朝末期东北区域及崇祯朝记载不足的问题,是明朝珍贵的历史资料。

了解明朝历史必读(明朝主要史书汇总)(14)

全册无论是原本还是重抄本都是满文书写,直到1918年才开始有人将部分内容翻译成汉语,但是书名不一,内容也不完全。到了1978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才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乾隆朝重抄本全部译成汉语,后书名统一为《满文老档》。

#明史#

声明:未经本人同意,文章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下方评论区留言或私信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