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作者:张睿(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但愿人长久》《花好月圆夜》《春江花月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喜乐祥和的歌声中,14亿中国人民又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中秋节。
每逢佳节,中国人民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乡愁思念,寄托家国情怀,传承传统习俗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各大电视台、视频网站等策划推出多彩大型晚会,以多种艺术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过节需求,让传统节日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让传统节日活起来、火起来是时代命题,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022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既有不同语言“同唱一首歌,共赏一轮月”,又有传统文化活起来,精彩纷呈,引发共鸣,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资料图片
节日文化纽带让我们心连着心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经过时间的沉淀,每一个古老节日都被赋予了多重意义。从饮食文化到传统习俗,再到各种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就像一条纽带,连接历史和当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
节日之所以称为“节”,是因为它将永恒流动的时间,划分出若干节点,并以“节日”标注。传统节日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庄严的仪式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尤其形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标志性、象征性的集体记忆。节日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能体现人们的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无论身处何地,节日文化纽带始终让我们心连着心。
每年春节期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节庆活动,世界各地张灯结彩,共享“中国时间”。华人华侨和海外民众通过新春音乐会、中华美食节、中国风格展、春节庙会、走进中心过大年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尽享“中国年味儿”,共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吃年夜饭、看春晚、贴春联、剪窗花、挂灯笼、舞龙舞狮等春节习俗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文化归属、文化自信。每年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诵古诗等文化活动总能将异国人、异乡人的共同记忆瞬间激活,让漂泊的人心有所寄,那漂洋过海的粽香,传递出浓郁的亲情、友情和家国情。而到了中秋节,哪怕有山水阻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依然是我们共同的情愫,哪怕有时空差异,我们也能“天涯共此时”。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之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是中华灿烂文化的时间脉络,是宣扬中华美德的必要方式,是发扬新时代中华文化的重要根基,是维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精神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因此,今天我们倡导传承和弘扬节日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传统节日,要不断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继承中发展。多年前就有不少人提出,过年过节,“年味儿”“节味儿”变淡了,只剩下“假日味儿”,或者被“节日消费”牵着走。面对这些问题,不仅要让节日内涵焕发时代光彩,还要通过新的节日习俗赋予古老节日时代内涵,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当然,节日内涵的丰富不能只在粽子、月饼等食物或消费品上做文章,要更多关注节日本身。比如,清明祭扫从烧纸到献花、种树、点灯光蜡烛的转变,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内涵得以传承,同时又被赋予了环保、安全等新意。历史和实践都足以证明,节日文化的传承关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
传统节日激发家国情怀
近日播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带给人们诸多惊喜和欢乐,令人回味无穷。晚会将中秋佳节所蕴含的传统习俗、乡愁思念和家国情怀融为一体,以歌舞、交响乐、戏曲曲艺为主要载体,穿插说唱、情景表演等多种样态,并秉持“多向科技要效果”的创新理念,首次采用超高清和三维声制作播出,并首次使用超高清4k摄像机进行竖屏直播。节目将现场舞美、虚拟制片与实景山水巧妙融合,以高沉浸感的视觉效果,为观众打造一场花好月圆、喜庆祥和的视听盛宴,浪漫而又温情,让节日活在当下,活在人们心中。
本次晚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22个省市50多个城市公共文化广场的约200多块超高清公共大屏同步播出。当人们置身公共文化广场或通过互联网平台,观看精彩的中秋文艺表演时,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传统节日文化带来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激发家国情怀、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让传统节日活起来、火起来,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是我们必须要解答好的时代命题。
中华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相连,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群体共识。家国情怀就是要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让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同频共振。某种程度上讲,让传统节日活起来,就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文艺表达激发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让传统节日活起来,需要找到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时代精神的契合点。比如,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上,主持人演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爱人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其中既有旖旎缱绻的小爱,更有以身许国的大爱,以别出心裁的设计,唤起人们心底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家国情怀。晚会中,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还发来一份来自太空的七夕祝福,更直接将儿女情长、你侬我侬的爱情,升华为“家和国兴梦起航”这一更为宏阔旷远的主题,让爱的内涵更为丰富和饱满,烘托出中国人血脉相传的家国情怀与红色基因,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让传统节日活起来,还要通过文艺创作拉近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心理距离。比如,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等节目频频出圈,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节日通过节目活起来、美起来,自然拉近了年轻人与传统节日之间的距离。《清明奇妙游》中呈现了辛弃疾的凌云之志家国情怀,《端午奇妙游》中一曲《屈子吟》唱出跨越古今的家国之思。“奇妙游”之“妙”不仅在于感官之美,更在于意蕴之深。年青一代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观看此类精品节目,满足审美的同时,也在默默吸收着传统节日文化带来的强大能量,最终将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21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