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胸怀大志,积极探索人生的真谛及救国救民的方法。特别是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对他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毛泽东同志在学校的四年多,就充分利用了这个环境,专心打好学习的基础,积极锻炼身体,认真探求人生真义和改造社会、挽救国家的根本道理,没有哪一天虚度过片刻光阴。所以他在学习上的收获远超别人。

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1)

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他与同学约定“三不谈”,同学们觉得与众不同,常在背后称他为“毛伟人”。

有次课后做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晚饭后到校外空旷地方去散步,已经成了毛泽东同志当时每天的生活习惯。学校附近的金盘岭、猴子石、老龙潭、天心阁和湘江沿岸,就是他常常登临、眺望、游息、歌咏的地方。

他携着三五个同学,有时上石磴、坐草坡,有时踏枕木、临江岸,有时攀登山头阁顶。在这些地方,看到麓山绿树葱茏,湘水风帆上下,也看到园圃中长满肥嫩茁壮的蔬菜,田中铺满迎风摇动、碧波乱翻的禾苗,他们的心神感到豁然开朗,完全忘记了一天中钻研课业的疲劳和一切烦琐尘杂的想念。

这时候,毛泽东同志常常对同学们谈读书心得,谈国内国外新发生的大事,谈得特别多的是历史上的人物,谈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谈他们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他那原原本本的叙述,深入浅出地分析,恰如其分的评价,诙谐幽默、带些特殊风趣的谈吐,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唯恐他不继续谈下去。

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2)

平常同学以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他,他总是尽他所知道的告诉同学。有些同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情沉郁,思想上的疙瘩解不开,和他谈过一阵以后,觉得心里开朗了。对个人前途感到悲观失望的人,也从和他的谈话中得到了启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途径,增长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在他周围的同学,由于和他长期接触,对他有了一个共同的看法:他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也是能谈善辩的人,但是有三样东西他是不谈的,那就是钱、家庭琐事和男女恋爱。就是和他同教室、同自修室、同寝室达三四年之久的同学,也从来没有听见他谈过这些问题。

有很多同学觉得他这个“三不谈”真是与众不同,因为他所不谈的,正是大家常谈的。于是有些人就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是受了杨昌济先生的影响,杨先生正是一句话也不乱说的人。”有人说:“这是他志愿远大,不愿谈这些个人生活上的琐事,更不愿意让这些生活琐事妨碍他的进修。”也有人说:“他讲究卫生,爱好运动,不谈这些琐事,可以使精神专一,胸襟开朗,也有益于健康。”

当时长沙有些学校的学生喜欢就同学的某些形象特点替人取一个好笑的绰号,第一师范还没有这种坏风气。但有些同学谈到毛泽东同志时,不直呼他的姓名,而代以“圣人”“伟人”或“毛圣人”“毛伟人”。

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3)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他饮食起居有规律,待人热情而谦和,在教室听课和在自修室读书时,常常是正襟危坐,不使身子倾斜倒伏,走路迈开稳重的大步,从来没有急促仓皇的样子。和别人谈话时,常常是认真听别人的意见,在别人没有说完以前,不插话进去。在同学们看来,他的态度有些像“理学先生”。加以他的“三不谈”,更加深了同学们的这种看法,因此称他为“圣人”。按这些同志的意思,圣人就是最规矩最正派的人。

当时第一师范的学生,虽然都是贫苦家庭的子弟,但在那种封建教育下面,思想进步者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想学点书本知识和教课技能,希望毕业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能在教育界混碗饭吃。他们看见毛泽东同志没有钱用不愁穷,没有衣穿穿破旧,别人认为是终身大事的婚姻问题、恋爱问题,他绝口不谈。而读书看报,做笔记,写文章以及搞体育运动,他孜孜不息。他所研究的是国家大事,所谈论的是国家大事,所结交的朋友,是关心国家大事的青年。这就和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差别。

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4)

一方面觉得他有些奇怪,一方面也觉得他值得佩服,就有人说一句这样的话来形容他,说他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也就有人在背着他的时候,叫他“伟人”。

毛主席曾对第一师范的旧同学说:“我没有进过大学,也不曾留过外洋,我的文化知识基础是第一师范的几年建立起来的。第一师范是一个好学校。

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青少年毛泽东与同学们约定)(5)

毛主席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他的伟人气质也在这个时候已慢慢形成。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与他青少年的志向相关。

,